专利名称:一种简易捕蝇捕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灭蝇装置生产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简易捕蝇捕蚊器。
背景技术:
蚊蝇的危害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它们的吸食食物或血液的同时将大量细 菌、病毒传播到食物或生物体上,甚至能造成某些疾病的大肆传播。在养殖方 面,由于养殖场内蚊蝇量大,其危害就更加显著了。其一,疾病的传播增加了 疾病治疗的费用投入;其二,使牲畜无法好好休息,影响生长速度及出栏情况, 进而增加了饲料投入。
目前,在中小型畜牧养殖场内主要使用苍蝇粘、灭蚊灯、电子灭蚊器、杀 虫剂等灭蛟灭蝇。虽然能起到一定灭蚊灭蝇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其 一,苍蝇粘的使用寿命短, 一般情况下, 一到两天就要更换一次;其二,灭蚊 灯、电子灭蚊器等均为电子产品,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放置在畜牧场内存在着 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三,杀虫剂在杀灭蚊蝇的同时,会污染养殖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环保、高效的简易捕蝇捕蚊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简易捕蝇捕蚊器, 包括蚊蝇吸引机构,其特点是,在蚊蝇吸引机构上侧设置有过渡通道,所述过 渡通道为锥形结构,其下端罩于蚊蝇吸引机构上侧,上端开有蚊蝇进孔,在过 渡通道上端的蚊蝇进孔外部罩有外围罩体。
过渡通道下端与蚊蝇吸引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cm。
当捕蝇捕蚊器主要用于灭蝇时,所述蚊蝇吸引机构可以是食物盛载板,使 用时将适量食物放在上面即可;当捕蝇捕蚊器主要用于灭蚊时,所述蚊蝇吸引 机构可以是紫外光发光器;所述蚊蝇吸引机构还可以同时包括食物盛载板和紫外光发光器。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捕蝇捕蚊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
果
(一) 利用蚊蝇的进食及飞行习惯捕蚊捕蝇,方便、环保、高效,捕 蚊捕蝇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二) 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利用铁丝、网布等材料即可制备而成, 加工成本低。
附图1是简易捕蝇器的结构示意附图2是图1所示捕蝇器A处过渡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下面给出一个最佳实施例
简易捕蝇器,由食物盛载板l、过渡通道2及外围罩体3构成。所述过渡 通道2为锥状,其下端开口罩于食物盛载板l的上侧,两者间距不大于3cm。 过渡通道2顶端开有四个蚊蝇进孔4,外围罩体3罩在过渡通道2上端蚊蝇进 孔4的外部。所述过渡通道2和外围罩体3均利用铁丝折成,并在外侧裹覆纱 布即可。
使用时,在食物盛载板1上放置适量食物吸引苍蝇进食,当苍蝇进食后想 要飞离时,大多会向上方飞行,通过过渡通道2进入外围罩体3。由于过渡通 道2上端蚊蝇进孔4的面积较小,所以进入外围罩体3的苍蝇很难再通过过渡 通道2逃出。
简易捕蚊器的总体结构与上述捕蝇器相同,只是将食物盛载板1换成紫外 光发光器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捕蝇捕蚊器,包括蚊蝇吸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蚊蝇吸引机构上侧设置有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为锥形结构,其下端罩于蚊蝇吸引机构上侧,上端开有蚊蝇进孔,在过渡通道上端的蚊蝇进孔外部罩有外围罩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捕蝇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过渡通道下端 与蚊蝇吸引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c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简易捕蝇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蚊蝇 吸引机构为食物盛载板或紫外光发光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灭蝇装置生产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简易捕蝇捕蚊器。其结构包括蚊蝇吸引机构,其特点是,在蚊蝇吸引机构上侧设置有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为锥形结构,其下端罩于蚊蝇吸引机构上侧,上端开有蚊蝇进孔,在过渡通道上端的蚊蝇进孔外部罩有外围罩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捕蝇捕蚊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环保、高效等特点,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下的灭蚊灭蝇过程中。
文档编号A01M1/02GK201230528SQ200820026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陈同岗 申请人:陈同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