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活动秧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0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向活动秧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上的纵向秧门,尤其是一种纵向秧门 的结构改进,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使用的插秧机上,纵向秧门是固定的,与秧 针之间形成的顶部间隙随着取秧量变化而变化。当进行超级稻栽插
时,纵向取秧量固定为11.4mm,这样秧门与秧针之间的纵向间隙会 很大,并且因为取秧时的撕扯造成取秧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 种可以保证取秧精度的纵向活动秧门,从而满足超级稻栽插的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活动秧门,所述纵向活动 秧门由固定架和可移位秧门构成,所述固定架主体呈块状,主体一端 向上延伸出安装板,主体中制有水平引导孔,所述可移位秧门的秧门 板上延伸出水平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与所述引导孔相配,插装在引 导孔中构成移动副,所述固定架的主体垂直于引导孔的位置装有紧定 螺钉。
使用时,先将纵向活动秧门固定架的安装板固定在固定纵向秧门 的对应位置,接着根据需要在固定架中前后滑移可移位秧门,调节其 相对位置,调好之后,用紧定螺钉定位。在进行超级稻机械化栽插时, 将可移位秧门推出,在纵向取秧方向与秧针形成1. 5mm的切割间隙, 即可适应超级稻机械化的栽插要求。不用时,可将可移位秧门推到最后位置,从而不影响插秧机原有的常规插秧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纵向活动秧门中的纵向活动秧门如
图1、图2和图3所 示,由固定架和可移位秧门构成。其中固定架主体3呈矩形块状,一 端向上延伸出安装板l,主体中制有两道水平引导孔。可移位秧门的 秧门板5两侧分别延伸出水平的平行滑移杆4。滑移杆4与主体的引 导孔相配,插装在对应的引导孔中构成移动副。固定架的主体3垂直 于引导孔的位置装有紧定螺钉2。
使用时,将固定架安装在秧箱的取秧口处,纵向活动秧门即可在 固定架中先后滑动,定位用固定螺丝实现。纵向活动秧门推出时,在 纵向取秧方向可与秧针形成1. 5mm的切割间隙(纵向耳又秧量14mm时), 大大减少了秧针取秧时的撕扯现象,能够适应超级稻机械化栽插的紧 密要求。不用时,可推到后方,不影响插秧机常规插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纵向活动秧门,其特征在于由固定架和可移位秧门构成;所述固定架主体呈块状,主体一端向上延伸出安装板,主体中制有水平引导孔;所述可移位秧门的秧门板上延伸出水平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与所述引导孔相配,插装在引导孔中构成移动副;所述固定架主体垂直于引导孔的位置装有紧定螺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纵向活动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架主体呈矩形块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纵向活动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架主体中制有两道水平引导孔,所述可移位秧门的秧门板两侧分别延 伸出水平的平行滑移杆,插装在对应的引导孔中构成移动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活动秧门,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秧门包括由固定架和可移位秧门构成;所述固定架主体呈块状,主体一端向上延伸出安装板,主体中制有水平引导孔;所述可移位秧门的秧门板上延伸出水平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与所述引导孔相配,插装在引导孔中构成移动副;所述固定架的主体垂直于引导孔的位置装有紧定螺钉。使用时,将可移位秧门推出,与秧针形成1.5mm的切割间隙,即可适应超级稻机械化的栽插要求。不用时,可将可移位秧门推到最后位置,从而不影响插秧机原有的常规插秧功能。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1216062SQ200820040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青 卢, 唐莉莉, 璐 张, 波 汪, 许成才, 辛钟毕, 郑有燮, 马拯胞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