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5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播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浇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施肥量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的亩产量, 但是,在施肥过程中,避免使肥料与作物种子接触。如果肥料与作物种子 接触,会烧坏种子,降低出苗率,造成因单位面积的株数过低而减产。目 前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施肥时,由于施肥的耧脚过宽,肥料不能全部进入地 下, 一部分留在地表,后面的合墒器合墒时,容易将肥料和种子混合在一起o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单位面积上施肥量大、操作 方便、不容易造成烧种的多功能播种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由扶手和前梁构成的耧架,在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料斗、施肥耧脚和 播种耧脚,在耧架底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的行进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施肥 料斗和播种料斗的排量控制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的施肥耧脚的横向宽度为2 一5厘米。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播种耧脚的横向宽度为2_5厘米; 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的横向宽度为4厘米;在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所述的施 肥耧脚和所述的播种耧脚分别插入所述的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 孔内;在所述的播种耧脚固定孔垂直所述的前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 侧面播种耧脚固定孔;所述相邻两个播种耧脚固定孔中心距离为5厘米;在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上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上的深度调节 凹槽,在所述的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深度 调节凹槽对应的通孔,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通过定位螺杆与所述的 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固定;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前端为尖角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播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由于施肥耧脚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施肥时,肥料能够直接进入 地下,地面划开后能够自动合墒,而不需要用合墒器肥料就能被埋上,防 止了因施肥耧脚的横向宽度过宽而造成施肥后不能够自动合墒,在播种和 合墒时造成肥料和种子混合造成烧种问题的发生;其二,由于施肥耧脚和 播种耧脚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防止了对耕地墒情的破坏,防止了水分 的蒸发;其三,由于在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上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 向上的深度调节凹槽,在所述的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上设置 有与所述的深度调节凹槽对应的通孔,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通过定 位螺杆与所述的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固定,可以根据需要调 节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以达到调节施肥和播种的深度;其四,由于所述 的播种耧脚固定孔为沿横向方向上的三个,位于一侧面的播种耧脚固定孔 与施肥耧脚固定孔及行进轮在同一方向上,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播种 耧脚插入不同的播种耧脚固定孔内,这样,就能够进行隔层播种施肥、隔 行播种施肥,也可以既隔层又隔行播种施肥,防止了肥料与种子的接触; 其五,由于相邻两个播种耧脚固定孔中心距离为5厘米,且施肥耧脚和播 种耧脚前端为尖角状,对于高麦茬地来说,麦茬的垄间距一般为IO厘米, 这样,可以防止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挑在麦茬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播种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部分前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播种机的具 体结构和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播种机包括耧架1,耧架1包 括前梁13和扶手2,在前梁13带有施肥料斗3和播种料斗4以及施肥耧脚 31和播种耧脚41。在耧架1的底部设置有行进轮5,行进轮5通过传动机 构6与施肥料斗3和播种料斗4的排量控制机构7动力连接,施肥耧脚31 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最好为4厘米。施肥时,肥料能够直接进入地下, 地面划开后能够自动合墒,而不需要用合墒器肥料就能被埋上,防止了因 施肥耧脚的横向宽度过宽而造成施肥后不能够自动合墒,在播种和合墒时 造成肥料和种子混合造成烧种问题的发生。并且防止了对耕地墒情的破坏, 防止了水分的蒸发。为了进一步防止对耕地墒情的破坏,使播种时地面划开后能够自动合 墒,播种耧脚41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最好为4厘米。为了使用方便,在前梁13上设置有施肥耧脚固定孔32和播种耧脚固 定孔42,施肥耧脚31和播种耧脚41分别插入施肥耧脚固定孔32和播种耧 脚固定孔42内。如图2所示,在播种耧脚固定孔42垂直于前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两个 侧面播种耧脚固定孔42',当然,侧面播种耧脚固定孔42'的数量可以根 据需要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这样,将播种耧脚41插入播种耧脚固 定孔42内或者侧面播种耧脚固定孔42'内。当将播种耧脚41插入播种耧 脚固定孔42内时,此时播种和施肥在同一直线上,可以采用施肥耧脚入地 深,播种耧脚入地浅的方法,在不同地层上施肥和播种,即深施肥、浅播 种法;这样,也能防止肥料与种子的接触。为了更好地防止肥料与种子的 接触,可以将播种耧脚41插入侧面播种耧脚固定孔42'内,此时播种和施 肥在不同线上,此时,如果采用深施肥、浅播种法,能更好地防止肥料与种子的接触。为了调节施肥和播种的深浅,在施肥耧脚31和播种耧脚41上设置有 若干沿竖直方向上的深度调节凹槽8,在施肥耧脚固定孔32和播种耧脚固 定孔42上设置有与深度调节凹槽8对应的通孔9,施肥耧脚31和播种耧脚 41通过定位螺杆10与施肥耧脚固定孔32和播种耧脚固定孔42固定,这样, 就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施肥和播种的深浅。对于高麦茬地来说,为了防止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挑在麦茬上,相邻 两个播种耧脚固定孔42中心距离为5厘米,且施肥耧脚31和播种耧脚41 前端为尖角状,这样,当施肥耧脚31或播种耧脚41碰到高麦荏时,该施 肥耧脚31或播种耧脚41会自动偏离麦茬。以为麦茬的垄间距一般为10厘 米,此时,当施肥耧脚31碰到麦茬而偏离麦茬时,播种耧脚41也会同时 离开另一垄麦茬。
权利要求1、多功能播种机,包括由扶手和前梁构成的耧架,在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料斗、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在耧架底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的行进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施肥料斗和播种料斗的排量控制机构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耧脚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耧脚 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耧脚 和播种耧脚的横向宽度为4厘米。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所述的播种 耧脚分别插入所述的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播种耧脚固定孔垂直所述的前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侧面播种耧脚固定 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播种耧脚固定孔中心距离为5厘米。
7、 如权利要求l、 2 、 3、 4、 5或6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上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上的深度调节凹槽,在所述的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深度 调节凹槽对应的通孔,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通过定位螺杆与所述的 施肥耧脚固定孔和播种耧脚固定孔固定。
8、 如权利要求l、 2 、 3、 4、 5或6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前端为尖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多功能播种机。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由扶手和前梁构成的耧架,在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料斗、施肥耧脚和播种耧脚,在耧架底部设置有行进轮,所述的行进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施肥料斗和播种料斗的排量控制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的施肥耧脚的横向宽度为2-5厘米。在施肥和播种过程中,防止了因施肥过多时种子和肥料结合造成烧种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保护耕地的墒情。
文档编号A01C7/06GK201171276SQ20082007660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3日
发明者王学成 申请人:王学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