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9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追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播种机配套使用的追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追肥器虽然种类很多,但是由于现有追肥器受结构限制,不能把肥 料完全施入到植物的根部或湿土内,这样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同时作物还 得不到肥料中的养分,影响作物生长。如果肥料误施到苗上,还会伤苗。此外, 现有的追肥器还存在作业阻力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追肥器,它可以解决现有的追肥器存在作业 阻力大,不能把肥料完全施入到植物的根部或湿土内,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追肥器由下 肥管、套管、施肥开沟器、支撑管、直角托板和顶丝组成;所述施肥开沟器的 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所述支撑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肥管的上端向后 倾斜设置,施肥开沟器上端面的前端向下倾斜,支撑管的下端和下肥管的下端 由前至后分别固装在施肥开沟器的上端开口内,支撑管的中心轴线与施肥开沟 器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95°~105°,下肥管的中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的上端 面之间的夹角e为60。 70。,支撑管上套装有通过顶丝与其固接的套管,所述 直角托板的一个直角面与套管的外壁焊接,直角托板的另一个直角面上由上至 下设有两个对正的连接孔,所述施肥开沟器由大施肥开沟盘和小施肥开沟盘组 成,所述大施肥开沟盘和小施肥开沟盘均为1/4圆盘形状,小施肥开沟盘的上 端面与大施肥开沟盘的上端面平齐,小施肥开沟盘的圆弧面位于大施肥开沟盘 的圆弧面的上方,小施肥开沟盘的圆弧面与大施肥开沟盘的圆弧面之间的距离 h为8 15mm,小施肥开沟盘的前大半个圆弧面与大施肥开沟盘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追肥器与播种机配套使用,具有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质量轻、体积小、作业阻力小、成本低,省时、省工、 省力,不伤苗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追肥器能将肥料直接施入到作物的根部和湿土内,不仅节省了肥料,同时还利于作物生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追肥器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 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追肥器与播种机横梁装配在一起的俯 视图。 .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 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追肥器 由下肥管l、套管2、施肥开沟器3、支撑管4、直角托板5和顶丝6组成;所 述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所述支撑管4沿竖直方向设置,所 述下肥管1的上端向后倾斜设置,施肥开沟器3上端面的前端向下倾斜,支撑 管4的下端和下肥管1的下端由前至后分别固装在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开口 内,支撑管4的中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95°~105°, 下肥管1的中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3为60°~70°,支撑 管4上套装有通过顶丝6与其固接的套管2,所述直角托板5的一个直角面12 与套管2的外壁焊接,直角托板5的另一个直角面13上由上至下设有两个对 正的连接孔14,所述施肥开沟器3由大施肥开沟盘7和小施肥开沟盘8组成, 所述大施肥开沟盘7和小施肥开沟盘8均为1/4圆盘形状,小施肥开沟盘8的 上端面与大施肥开沟盘7的上端面平齐,小施肥开沟盘8的圆弧面9位于大施 肥开沟盘7的圆弧面10的上方,小施肥开沟盘8的圆弧面9与大施肥开沟盘 7的圆弧面10之间的距离h为8 15mm,小施肥开沟盘8的前大半个圆弧面与 大施肥开沟盘7焊接。使用时,将直角托板5的另一个直角面13与播种机横 梁11相靠在一^^,直角托板5通过穿过其另一个直角面13上的连接孔14内 的U形卡子15与播种机横梁11固接。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支撑管4的中 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100。。如此设置,利于施肥 开沟器3入土开沟。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下肥管1的中 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P为65。。如此设置,利于施肥。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施肥开沟盘
8的圆弧面9与大施肥开沟盘7的圆弧面10之间的距离h为10mm。如此设置, 可减小施肥开沟器3的开沟阻力。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 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1 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直角托 板5为角钢托板。如此设置,便于加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施肥开沟器3 的上端开口的最大距离hl为35 45mm,施肥开沟器3的下端开口的最大距离 h2为20 30mm。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安装下肥管1和支撑管4,同时还可减 少作业阻力,保证肥料下到所开的沟内。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的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开口的最大距离hl为 40mm,施肥开沟器3的下端开口的最大距离h2为25mm。如此设置,可减小 作业阻力。
权利要求1、 一种追肥器,所述追肥器由下肥管(l)、套管(2)、施肥开沟器(3)、支撑 管(4)、直角托板(5)和顶丝(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开口 大于下端开口,所述支撑管(4)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下肥管(l)的上端向后倾 斜设置,施肥开沟器(3)上端面的前端向下倾斜,支撑管(4)的下端和下肥管(1) 的下端由前至后分别固装在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开口内,支撑管(4)的中心轴 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95°~105°,下肥管(l)的中心轴线 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0为60。~70。,支撑管(4)上套装有通过顶 丝(6)与其固接的套管(2),所述直角托板(5)的一个直角面(12)与套管(2)的外壁 焊接,直角托板(5)的另一个直角面(13)上由上至下设有两个对正的连接孔(14), 所述施肥开沟器(3)由大施肥开沟盘(7)和小施肥开沟盘(8)组成,所述大施肥开 沟盘(7)和小施肥开沟盘(8)均为1/4圆盘形状,小施肥开沟盘(8)的上端面与大 施肥开沟盘(7)的上端面平齐,小施肥开沟盘(8)的圆弧面(9)位于大施肥开沟盘 (7)的圆弧面(10)的上方,小施肥开沟盘(8)的圆弧面(9)与大施肥开沟盘(7)的圆 弧面(10)之间的距离h为8~15mm,小施肥开沟盘(8)的前大半个圆弧面与大施 肥开沟盘(7)焊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4)的中心轴线 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a为10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肥管(l)的中心 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e为6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施肥开沟盘(8)的圆 弧面(9)与大施肥开沟盘(7)的圆弧面(10)之间的距离h为1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托板(5)为角钢托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 开口的最大距离hl为35 45mm,施肥开沟器(3)的下端开口的最大距离h2为 20~30mm。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 开口的最大距离hl为40mm,施肥开沟器(3)的下端开口的最大距离h2为 25mm。
专利摘要追肥器,它涉及一种与播种机配套使用的追肥器。针对现有追肥器作业阻力大,不能把肥料完全施入到植物的根部或湿土内问题。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支撑管(4)和下肥管(1)的下端固装在施肥开沟器(3)内,支撑管(4)的中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及下肥管(1)的中心轴线与施肥开沟器(3)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分别为95°~105°和60°~70°,支撑管(4)通过套管(2)与直角托板(5)固接,施肥开沟器(3)由大、小施肥开沟盘组成,大、小施肥开沟盘均为1/4圆盘形状,小施肥开沟盘(8)的圆弧面(9)位于大施肥开沟盘(7)的圆弧面(10)的上方,小施肥开沟盘(8)的前大半个圆弧面与大施肥开沟盘(7)焊接。本实用新型作业阻力小、能将肥料直接施入到作物的根部和湿土内。
文档编号A01C15/00GK201153388SQ200820089408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彦 张 申请人:彦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