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4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盆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艺术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盆景底座。
背景技术
在注意环境质量的今天,室内摆放植物,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改 善室内空气质量,因而以植物为主的各种装饰品越来越受到欢迎。由于室 内光照及通风的原因,通常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需定时搬动让植物接受 光照,但大型植物加上泥土或营养液,由于其自身较重,移动较为困难, 因而大多室内大一点的植物都不易存活且占用太多空间。因而现在小型的 植物装饰品越来越受欢迎,可随意移动搭配出不同的效果。现有的普通盆 景,特别是对于一些选用泥土较少的造型,由于无法提供足够植物生长需 要的土壤或营养液,因而多以仿真如假山假树假石来进行装饰。装饰效果 达到了 ,但其更为重要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却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栽种真植物且盆景 外观上看到的泥土较少的盆景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盆景座,包括底箱、盖箱,其中盖箱由箱体A和顶 盖组成,底箱由底板和箱体B组成,盖箱箱体A略小于底箱箱体B,盖箱 箱体A位于底箱箱体B内;盆景盆固定在盖箱顶盖上,其底部与对应的盖 箱顶盖上开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 步实现。 上述的盆景座,其中为便于盖箱取出及与底箱配合更为美观,盖箱 顶盖边缘凸出于箱体A。
上述的盆景座,其中底箱底板上开有出水孔。
上述的盆景座,其中盆景座外表面可根据需要,做成各种造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 方案可知,泥土装在盖箱箱体A内,易于取出为植物修根;植物通过盆景 盆通孔的位置,栽种在盖箱箱体A内的泥土中,通孔周围用少量泥土或其 它装饰物作装饰,使盆景盆内的盆景造型自然。盖箱箱体A略小于底箱箱 体B,盖箱箱体A可直接放入底箱箱体B内,盖箱顶盖边缘凸出于箱体A,使盖箱箱体A易取出与放入,且可遮挡箱体A与箱体B的结合处,使盆景座浑然一体更为美观。采用泥土时,底箱底板上开有出水孔,利于多于的水份流出。采用营养液时,营养液直接注入箱体中,底箱底板上不设出水孔,植物通过盆景盆通孔的位置插入营养液中,盆景盆通孔位置用装饰物 作装饰配合盆景造型即可。因而,本实用新型能栽种真植物且需要造型泥土较少,即从盆景外观上看到的泥土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箱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底箱;2:盖箱;3:箱体A; 4、顶盖;5、底板;6、箱体B; 7、盆景盆;8、通孔;9、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盆景座,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3,盆景座,包括底箱l、盖箱2,其中盖箱2由箱体A3和顶 盖4组成,底箱1由底板5和箱体B6组成,盖箱箱体A3略小于底箱箱体 B6,盖箱箱体A3位于底箱箱体B6内;盆景盆7固定在盖箱顶盖4上,其底部与对应的盖箱顶盖4上开有通孔8。
为便于盖箱2取出及与底箱1配合更为美观,盖箱顶盖4边缘凸出于 箱体A3。
底箱底板5上开有出水孔9。
盆景座外表面可根据需要,做成各种造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盆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箱(1)、盖箱(2),盖箱(2)由箱体A(3)和顶盖(4)组成,底箱(1)由底板(5)和箱体B(6)组成,盖箱箱体A(3)略小于底箱箱体B(6),盖箱箱体A(3)位于底箱箱体B(6)内;盆景盆(7)固定在盖箱顶盖(4)上,其底部与对应的盖箱顶盖(4)上开有通孔(8)。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景座,其特征在于盖箱顶盖(4)边缘凸 出于箱体A (3)。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盆景座,其特征在于底箱底板(5)上 开有出水孔(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盆景座,包括底箱(1)、盖箱(2),盖箱(2)由箱体A(3)和顶盖(4)组成,底箱(1)由底板(5)和箱体B(6)组成,盖箱箱体A(3)略小于底箱箱体B(6),盖箱箱体A(3)位于底箱箱体B(6)内;盆景盆(7)固定在盖箱顶盖(4)上,其底部与对应的盖箱顶盖(4)上开有通孔(8)。盖箱顶盖(4)边缘凸出于箱体A(3)。本发明能栽种真植物且盆景外观上看到的泥土较少。
文档编号A01G9/02GK201178606SQ2008200963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王庆媛, 郑朝艳 申请人:郑朝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