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14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捕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动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捕捉活体的陆上哺乳动物时,有采用在野外布设夹子的方式进 行捕捉的,有采用围追用套索捕捉的,有采用麻醉枪射捕的。但采用夹子方式 捕捉动物的,容易造成动物的肢体损伤;采用套索或麻醉枪捕捉动物的,需要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围捕。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力机械捕鼠(兽)器(专利号
200310116272.X),它包括前门,前门下端有绳接销子和启动机关相连,在铁 笼的下方后部设有踏板,踏板前端下边悬空,并设有磁铁,踏板接绳,绳的另 一端接踏板销子,而在铁笼的中(后)部上边,设有启动机关架,它的前后有孔, 上下也有孔,设置时,将前门的销子插入前后孔中,踏板销子从下往上插入, 用以插住前门销子,使前门悬开,铁笼的后门内侧设有几个诱饵架,可设有几 种鼠(兽)喜好的诱饵。这样,鼠(兽)寻饵进入笼中,踏动踏板,使踏板绳受力, 拉下踏板销子,使前门销子抽开,前门靠重力自动关闭锁住,达到捕捉鼠(兽) 的目的。但是,该装置前门的关闭受踏板销子与启动机关连接处摩擦力的影响, 会出现前门关闭不及时准确,从而出现动物虽然已经踩动踏板,而前门却不关 闭的情况,造成已进入捕鼠(兽)器内的动物逃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兽器,它使关门的动作准确及时,不会出 现进入捕兽器内的动物逃脱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箱体设有入口和投佴口,
入口处设活动门和门台,门台的后方设踏板,踏板的下部连接支架,踏板的前 部设立脚和支柱,活动门下部设与支柱配合的门卡,门卡下方的门台上设有通行 槽。
入口内侧对称设滑槽,活动门卡在滑槽内,活动门上方的箱体上设进门孔, 进门孔的两侧设定位板。踏板下方设升板杆,升板杆上连接顶块。
入口的上部铰接活动门,入口的一侧设启门片,启门片连接吊绳,吊绳绕 过滑轮连接牵引片,牵引片连接升板杆。
踏板上设游码,且踏板为钢板,踏板的下部设磁铁。
箱体的后部设隔网,隔网与箱体壁围成诱饵腔,诱饵腔的上方为投佴口, 投饵口上设投饵门。
箱体的后部设诱饵笼,诱饵笼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位于投傅口的正下方。
入口内侧设触点开关,触点开关连接蜂鸣器,蜂鸣器连接电源开关,电源 开关连接电池盒。
本实用新型在踏板的前部设置支柱,在活动门的下部设置门卡,通过支柱 与门卡的配合,在踏板启动时准确及时的关闭活动门,将进入箱体内的动物困 住不能逃脱。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也不会伤害捕获动物的肢体,也降 低了捕获动物的人力投入。

图l为本实用新型捕兽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捕兽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捕兽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垂直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捕兽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水平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捕兽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捕兽器第二种实施方式启动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1为长方体,箱体 壁上开有换气孔。箱体的前部开入口2,箱体的顶部开投饵口3。入口内侧对称 设滑槽12,滑槽为槽钢,并连接在箱体的侧壁上。活动门4卡在滑槽内,活动 门上方的箱体顶板上设进门孔13,进门孔的前、后两侧连接定位板14。定位板 14为避免因活动门倾斜,而造成活动门被滑槽卡住,不能下落的情况出现。活 动门4下部连接与支柱配合的门卡10。活动门内侧的箱体底板上连接高出底板 平面的门台5,以使进入箱体内的动物能够直接走到门台后方的踏板上。门台位于门卡下方开有一条通行槽11,以方便门卡随门的抬起和落下,防止门卡的损
坏。门台的后方设有踏板6,踏板的下部连接支架7,使踏板起到与跷跷板相同 的效果。支架7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底板上,防止踏板在箱体内晃动。踏板的 前端正面连接支柱9,背面连接设立脚8。支柱9用于踏板水平时,支撑活动门
的门卡。立脚使动物踩在踏板上时,踏板不会过早下沉而将活动门关闭,从而 造成动物的逃脱或动物身体的损伤。箱体的后部底板上连接诱饵笼25,诱饵笼 为现有技术中的圈养动物的铁笼,诱饵笼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位于投饵口的正 下方。诱饵笼为了不使猎物接触诱饵,可用同一诱饵重复捕捉动物,不需更换 诱饵。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进,箱体可不设顶板、进门孔以及定位板,只需 延长滑槽的长度。或在诱饵笼顶部的开口上,铰接一个铁门,以防诱饵从诱饵 笼中逃出。或在入口内侧设触点开关,触点开关连接蜂鸣器,蜂鸣器连接电源 开关,电源开关连接电池盒。电源开关为了在人们知道捕获动物后将蜂鸣器关 闭。当活动门落下触动触点开关,触点开关接通蜂鸣器的电源,蜂鸣器即放出 报警声,使人员知道动物己经捕获。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人工将踏板调成水平状态,然后人工将活动门沿 滑槽推起,并使门卡的下部和支柱的上部接触,以顶住活动门。最后,通过投 饵口将活饵投入诱饵笼中即可。当动物发现诱饵笼中的诱饵进入箱体内后,其 踩在踏板的后部,由于动物的重量大于活动门的重量,使踏板的一端跷起门卡 脱离与支柱的接触,活动门落下将动物捕获。本实施方式适于捕获体形较大的 动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箱体1为长方体, 箱体壁上开有换气孔。箱体的前部开入口2,入口的上部铰接活动门4。活动门 下部连接与支柱配合的门卡10。活动门内侧的箱体底板上连接高出底板平面的 门台5,以使进入箱体内的动物能够直接走到门台后方的踏板上。门台位于门卡 下方开有一条通行槽11,以方便门卡的抬起和落下,防止门卡的损坏。门台的 后方设有踏板6,踏板为长条形铁片。踏板的下部连接支架7,使踏板起到与跷 跷板相同的效果。支架7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底板上,防止踏板在箱体内晃动。 踏板的前端正面连接支柱9,背面连接设立脚8。支柱9用于踏板水平时,支撑活动门的门卡。立脚8使动物踩在踏板上时,踏板不会过早下沉将活动门关闭, 从而造成动物的逃脱或损伤。踏板侧边上卡有游码21,游码上连接螺栓31,螺 栓通过箱体侧壁上的长条孔32伸出箱体外,以根据所捕动物的大小移动游码, 来调整关闭活动门的时间。踏板6下方设升板杆15,升板杆呈Z字形,且其一 端连接手柄。升板杆15的中部连接顶块16,升板杆的手柄端穿出箱体的侧壁, 位于箱体外。通过摇动手柄带动顶块,将踏板调成水平状态。踏板下方的箱体 底板上固定磁铁22,以增大踏板一端的下沉力。入口的箱体侧壁上设有启门片 17,如图6所示启门片为一端铰接的两片长条形钢片33,其中一个钢片的下部 连接触头35,中部开有通孔,另一个钢片固定在箱体侧壁上,两个钢片间连接 复位弹簧34。触头位于活动门的外侧。启门片可自由活动的钢片上的通孔连接 吊绳18,吊绳绕过箱体侧壁上安装的滑轮19连接牵引片20,牵引片连接在升 板杆上。当升板杆转动时,将带动牵引片转动,牵引片通过吊绳带动启门片中 可自由活动钢片的触头,从而打开与触头接触的活动门。箱体后部的侧壁间连 接隔网23,隔网与箱体壁围成诱饵腔36,诱饵腔的上方的箱体顶板上开投饵口 3,投馆口上铰接投饵门24。在入口内侧设触点开关27,触点开关连接蜂鸣器 28,蜂鸣器连接电源开关29,电源开关连接电池盒30,当活动门落下触动触点 开关,触点开关接通蜂鸣器的电源,蜂鸣器即放出报警声,使人员知道动物已 经捕获。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转动升板杆同时将踏板调成水平状态,以及带动 牵引片,通过与牵引片连接的吊绳带动启动片转动,从而将活动门顶起,并将 门卡的下部和支柱的上部接触,顶住活动门。然后,打开投饵门通过投饵口将 活饵投入诱饵腔内即可。当动物发现诱饵腔中的诱馆进入箱体后,其踩在踏板 的后部,由于动物的重量大于活动门的重量,在重力和磁铁引力的共同作用下 使踏板的一端跷起门卡脱离与支柱的接触,活动门落下将动物捕获。本实施方 式适于捕获体形较小的动物。
权利要求1. 一种捕兽器,包括箱体(1),箱体设有入口(2)和投饵口(3),入口处设活动门(4)和门台(5),门台的后方设踏板(6),踏板的下部连接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前部设立脚(8)和支柱(9),活动门下部设与支柱配合的门卡(10),门卡下方的门台上设有通行槽(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内侧对称设滑槽 (12),活动门卡在滑槽内,活动门上方的箱体上设进门孔(13),进门孔的两侧设定位板(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下方设升板杆(15), 升板杆上连接顶块(16)。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捕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的上部铰接活动门,入口的一侧设启门片(17),启门片连接吊绳(18),吊绳绕过滑轮(19) 连接牵引片(20),牵引片连接升板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设游码(21), 且踏板为钢板,踏板的下部设磁铁(22)。
6.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捕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后部 设隔网(23),隔网与箱体壁围成诱饵腔(36),诱饵腔的上方为投饵口,投饵 口上设投饵门(24)。
7.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捕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后部 设诱饵笼(25),诱饵笼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位于投饵口的正下方。
8.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捕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内侧 设触点开关(27),触点开关连接蜂鸣器(28),蜂鸣器连接电源开关(29),电 源开关连接电池盒(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动物的装置。它包括箱体,箱体设有入口和投饵口,入口处设活动门和门台,门台的后方设踏板,踏板的下部连接支架,踏板的前部设立脚和支柱,活动门下部设与支柱配合的门卡,门卡下方的门台上设有通行槽。它使关门的动作准确及时,不会出现进入捕兽器内的动物逃脱的现象。
文档编号A01M23/20GK201222946SQ2008201477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坤 朱 申请人:坤 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