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将油棕新鲜果实进行 肉、种子分离的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
背景技术
油棕被誉为"世界油王",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被广泛栽培。上世纪60-80年代,我国油棕种植面积超过1万公顷。油棕栽培种苗 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油棕种子(核果或坚果)外被中果皮(果肉), 果肉富含纤维,增加了果肉与种子分离的难度。传统制种是先将成熟 的新鲜油棕果串采收下来,堆沤2个星期左右,让果肉变软、腐熟, 然后用人工第一次搓洗种子外被的果肉。之后放入水中浸沤2个星 期,使其果肉完全腐烂,清洗后需人工用刀刮掉种子表面残留的大量 纤维。整个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每粒种子的加工成本至少在 0.12元以上,满足不了大量制种的需要。并且,油棕是高含油率种子, 传统方法制种因长期堆沤、浸沤,易滋生有害病菌,造成油棕种子染 病霉变,不利于生产栽培。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棕鲜果 脱肉分离机,其采用机械设备来实现油棕新鲜果实肉与种子分离,大 大縮短制种时间,降低了种子染病、霉变的机会。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支架,在支架上设置中空 的圆柱形果肉分离圆筒,主要用于盛装和分离油棕鲜果,其顶部有密 封盖,工作时盖上密封盖与分离圆筒牢固的密闭在一起,防止种子飞 出,在其内壁上高低错落排列设置角钢,主要功能是在旋转时与油棕 鲜果粒相互作用以刮掉油棕鲜果粒表面的果肉,在底端设置废渣出 口;果肉分离圆筒的底盘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由电机带动果肉 分离器旋转;在底盘上设置漏渣孔,用于排泄脱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渣等物;在果肉分离圆筒顶部内侧附设喷水管,用于加水洗涤脱肉 过程中附着在油棕种子表面的果渣等物。操作时,将新鲜油棕果粒或 果串倒满果肉分离圆筒的2/3,盖上顶部的密封盖,开启喷水管开关, 启动电动机,果肉分离圆筒的底盘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将新鲜油棕 果粒抛向果肉分离圆筒壁与其上的角钢相互作用,刮掉油棕果粒表面 的果肉,同时在喷水管水流的洗漆下,脱下来的果肉被冲洗下来从废 渣出口排出。所述喷水管弯曲成圆圈状附着于分离器圆筒顶部内侧,可增大洗 涤效果。为了增大离心力以及搅动油棕鲜果粒增强脱肉效果,在底盘上设 置离心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且脱肉效果好,大大节约 了种子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种子染病、霉变的机会,减少了传统油棕 种子制种后的用药消毒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果肉分离圆筒;2、密封盖;3、喷水管;4、角钢;5、 底盘;6、离心片;7、废渣出口; 8、支架;9、电机;10、漏渣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在支架8上设置中空的圆柱形果肉分离圆 筒1,其顶部有密封盖2,在其内壁上高低错落排列设置角钢4,在底端设置废渣出口 7;果肉分离圆筒1的底盘5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 9连接,由电机带动果肉分离器旋转;在底盘5上设置漏渣孔10,用 于排泄脱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物;在果肉分离圆筒顶部内侧附 设喷水管3,用于加水洗涤脱肉过程中附着在油棕种子表面的果渣等 物。操作时,将新鲜油棕果粒或果串倒满果肉分离圆筒l的2/3,盖 上顶部的密封盖2,开启喷水管开关,启动电动机,果肉分离圆筒的 底盘5在电机9的带动下旋转,将新鲜油棕果粒抛向果肉分离圆筒壁 与其上的角钢相互作用,刮掉油棕果粒表面的果肉,同时在喷水管3 的水流洗涤下,脱下来的果肉被冲洗下来从废渣出口7排出。所述喷水管3弯曲成圆圈状附着于分离器圆筒1顶部内侧,可增 大洗涤效果。为了增大离心力以及搅动油棕鲜果粒增强脱肉效果,在底盘上设 置离心片6。
权利要求1、一种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支架1,在支架8上设置中空的圆柱形果肉分离圆筒1,其顶部有密封盖2,在其内壁上高低错落排列设置角钢4,在底端设置废渣出口7;果肉分离圆筒1的底盘5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9连接;在底盘5上设置漏渣孔10;在果肉分离圆筒顶部内侧附设喷水管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在底盘上设置离心片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3弯曲成圆圈状附着于分离器圆筒1顶部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棕鲜果脱肉分离机,特征是设有支架(1),在支架(8)上设置果肉分离圆筒(1),其顶部有密封盖(2),在其内壁上设置角钢(4),在底端设置废渣出口(7);果肉分离圆筒(1)的底盘(5)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9)连接;在底盘(5)上设置漏渣孔(10);在果肉分离圆筒顶部内侧附设喷水管(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且脱肉效果好,大大节约了种子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种子染病、霉变的机会,减少了传统油棕种子制种后的用药消毒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文档编号A01C1/00GK201328241SQ2008201822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
发明者锋 安, 曹建华, 林位夫, 军 王, 谢贵水, 邹积鑫, 陈俊明 申请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