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洲大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洲大蠊的孵化竹
々*师。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成虫体长29~35毫米,红褐色, 翅长于腹部末端。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紋,斑紋的 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紋。
美洲大蠊是传统的中药材。
美洲大蠊的醇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 显的疗效,性塞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 等功能。现代研究发现,美洲大蠊表皮含有巩膜质和甲壳质,溴、锌、镍、 猛、钾、4丐、钛、氯、硫、硅、铝、镁等元素。肌肉水解13种氨基酸。此 外,身体Dli藏维生素Bi、 B2,烟酸和抗坏血酸等,淋巴含海藻糖、海藻糖 酶、糖蛋白、肌醇、原儿茶酸葡萄甙等。全体含麦角硫因、龙虾肌碱、胡芦 巴碱、甘氨酸、甜菜碱、肛碱、三曱胺、腺嘌呤等。
近些年由于制药业的迅猛发展,带动美洲大蠊的大规模饲养,美洲大蠊 的孵化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美洲大蠊的孵化工具也对美洲大蠊的 孵化率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美洲大蠊的孵化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将鲜卵鞘放置在专业的孵化箱中 进行孵化,另一种是将鲜卵鞘利用孵化工具放置在孵化室中,进行大规模 孵化。后者需要一些辅助的孵化工具,目前,这些孵化的辅助工具尚处于 空白阶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该竹筛 作为孵化辅助工具,透气性良好,美洲大蠊卵鞘不易霉变。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提供一种美洲大蠊的孵化竹
3筛,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筛帮和筛底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筛帮整体是 由竹条编制而成的圆形结构,所述筛底由竹条交错编制构成筛网。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底外侧 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竹条。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底为向 外突出的圆弧形状。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帮设置 有加厚区域,方便拿取,又能增强承重力。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气良好,消毒方便,美洲大蠊卵鞘不易霉变。
作为美洲大蠊的辅助孵化工具,能有效提高孵化率。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厚区域,2、筛帮,3、筛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l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一种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由筛 帮2和筛底3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篩帮2整体是由竹条编制而成的圆形结 构,筛底2由竹条交错编制构成筛网,筛底外侧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竹条 筛底为向外突出的圆弧形状,所述筛帮设置有加厚区域l,方便拿取,又能增强 承重力。
美洲大蠊孵化竹筛的使用方法是将竹筛底上垫一层消毒后的麻袋,在麻袋 上铺一层2cm左右厚的鲜孵鞘,孵鞘上放置一层鸡蛋托(横放),然后再盖上一 层麻袋,调节室内温湿度,以达到规定的范围。(用蒸汽保温保湿更好)。每天 观察出孵情况;当蛋托内幼虫达到一定密度后,将藏有幼虫的蛋托移至小虫间 的芯片处,让其自然进入芯片内。孵化筛麻袋下再重新换上空蛋托......。直至
虫卵全部孵化完毕。
权利要求1、一种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筛帮和筛底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筛帮整体是由竹条编制而成的圆形结构,所述筛底由竹条交错编制构成筛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底外 侧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竹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篩底为 向外突出的圆弧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帮设 置有加厚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的孵化竹筛,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筛帮和筛底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筛帮整体是由竹条编制而成的圆形结构,所述筛底由竹条交错编制构成筛网。该竹筛作为孵化辅助工具,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良好,美洲大蠊卵鞘不易霉变。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1323816SQ200820223398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耿福能 申请人:耿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