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透气培菌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52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透气培菌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袋,尤其是一种透气培菌袋。
背景技术
现在对食用菌的培养主要采用袋栽技术,即将培养料装在密封的塑料袋内,然后 进行消毒灭菌、接种培菌,最后形成菌棒出菇。也就是说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食用菌培养是 在密封的塑料袋内进行的。这种栽培由于袋内外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袋外新鲜空气不能进 入袋内供菌丝生育需要,袋内菌丝代谢产物、C02等废气不能排出袋外,有毒物质在袋内积 累,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袋内培菌环境恶劣。 大多数食用菌系好气性真菌,培菌过程需要有充足的氧气,而培菌期往往较长,如 低温型香菇达3-6个月,在如此封闭的恶劣环境中菌丝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极大地削弱菌 丝体抵御高温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表现出生育阻滞、菌丝易老化、抗逆性差、菌丝自溶死亡 等生理障碍,无法完成生育过程。为解决密封防杂菌污染与袋内气体交换的矛盾,生产上采 用剌孔通气工艺,即在菌丝生长不同阶段用铁钉等锐器剌入菌棒,剌破塑料袋,形成通气孔 来弥补密封塑料袋培菌的气体交换。 但是,长期实践表明剌孔通气工艺只是一种无奈的技术补救措施,主要存在以下 缺点 1、工艺繁琐,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如长菌龄香菇的剌孔通气一般要进行3-5
次,要逐段选择适当的位置剌孔,每千段约需3-4个劳动日,且劳动强度大。 2、技术不能量化,操作难度大,产量不稳定。剌孔通气要依据菌棒菌丝的生长程
度、菌棒含水量、不同品种以及天气等因素来决定时间、数量、深度和孔径大小,菇农难以熟
练掌握,一旦操作不妥,便会引起菌丝发育不良、杂菌污染、成活率低、菌棒过量失水等,降
低子实体产量,甚至栽培失败。 3、损害菌棒,诱发病虫害发生,菌棒腐败。剌孔锐器直接剌伤菌丝体,杂菌极易从 伤口处入侵污染,害虫从剌孔进入菌棒咬食菌丝,形成虫菌交叉感染,最后导致菌棒腐败。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杜绝病虫侵害菌棒,避免农药 污染菇品,简化栽培工艺,节省生产成本,避免菌棒腐败,实现增产增收,易于推广的食用菌 透气培菌袋。 食用菌透气培菌袋,包括塑料袋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袋身上设有透气孔,
所述的透气孔上密封设置有通气阻水、滤菌阻虫的微孔滤膜。 进一步,所述的微孔滤膜与所述的塑料袋身固接。 进一步,所述的塑料袋身上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协调环境因素,达到优质培菌。通过在培菌袋的袋身上设置透气孔,透气孔设置微孔滤膜,这种滤膜选用允许气体通过、防止水分流失材料,则无需在袋身上剌孔以实现气 体交换,使培菌袋集透气、滤菌虫和阻失水于一身,解决了袋内外气体的自然交换,以及剌 孔通气造成的虫菌侵入危害,使袋内菌丝始终处于适宜的生育环境之中,从而达到优质培 菌。 2、杜绝病虫侵害菌棒,避免农药污染燕品。 3、简化栽培工艺,节省生产成本。由于培菌袋本身具有透气孔,省去了剌孔用工, 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成本。 4、避免菌棒腐败,实现增产增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食用菌透气培菌袋,包括塑料袋身l,所述的塑料袋身l上设有透气孔2,所述的透
气孔2上设置有通气阻水的的滤膜3。 所述的滤膜3与所述的塑料袋身1固接。 所述的塑料袋身1上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协调环境因素,达到优质培菌。通过在培菌袋的袋身上设置透气孔,透气孔设置 滤网,这种滤网选用允许气体通过、防止水分流失材料,则无需在袋身上剌孔以实现气体交 换,使培菌袋集透气、滤菌和阻失水于一身,解决了袋内外气体的自然交换,以及剌孔通气 造成的虫菌侵入危害,使袋内菌丝始终处于适宜的生育环境之中,从而达到优质培菌。 2、杜绝病虫侵害菌棒,避免农药污染燕品。 3、简化栽培工艺,节省生产成本。由于培菌袋本身具有透气孔,省去了剌孔用功, 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成本。 4、避免菌棒腐败,实现增产增收。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食用菌透气培菌袋,包括塑料袋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袋身上设有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上设置有通气、阻水、滤菌、阻虫的微孔滤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透气培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滤膜与所述的塑 料袋身固接。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透气培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袋身上设有 至少一个透气孔。
专利摘要食用菌透气培菌袋,包括塑料袋身,所述的塑料袋身上设有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上设置有通气阻水、滤菌阻虫的微孔滤膜。本实用新型具有杜绝病虫侵害菌棒,避免农药污染菇品,简化栽培工艺,节省生产成本,避免菌棒腐败,实现增产增收,易于推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G1/04GK201450906SQ20092012153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鲍文辉 申请人:庆元县菇得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