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194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鱼的人工驯化喂养、及亲鱼培育方法,确切讲是极边扁咽齿鱼的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extremus)是我国特有的单型属种,分类地位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属高寒地带生活的种类,仅分布在黄河上游高原的宽谷河段,其资源量在黄河上游土著经济鱼类中曾占有较大比例,但由于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对极边扁咽齿鱼过度捕捞,再加上其种群数量小,分布区域狭窄,生长期短,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年龄迟等因素,分布区已经逐渐缩小到人烟稀少的高原草甸深处。由于极边扁咽齿鱼资源量的急剧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_鱼类》中,濒危等级为易危(V),进行极边扁咽齿鱼资源保护十分迫切。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是进行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殖的基础和前提。人工驯化的关键问题是要使其逐步适应人工养殖环境和摄食人工饲料,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迄今为止,未见有关于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相关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是将野生捕获的极边扁咽齿鱼的成鱼先进行浸洗消毒,然后投放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的流水池溏内,水深0.30.5m,水流速度为0.l-o.2m/s,水体PH7.5-8.0,溶解氧5mg/l以上,水源为地表淡水或地下泉水,清澈无污染,总碱度彡3me/l,总矿化度彡300mg/l,每日向池溏内投放天然饵料驯养的前3个月,让鱼类摄食人工池塘内的天然饵料或投放的天然饵料,三个月后,每天至少两次在早上900和下午3:00定点投喂粒径3-5mm的硬颗粒饲料,驯养期间防止水位上升而致逃鱼,并严防其它鱼类进入鱼池。本发明的人工驯化方法中,所采用的池塘为在河滩上开挖的砂石底质池塘,在池底随机挖数个沙坑,放置大石块或用大石块堆积,用于鱼类掩蔽。或者再在池溏内用石块在池塘中砌出隔埂,每两道隔埂距离1.5-2m左右,使水流在池塘内成“之”字形流动,形成人工模拟河道,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本发明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投入的天然饵料为水蚯蚓、糠虾。本发明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在其特征是投入的天然饵料为寡毛类环节动物或甲壳类动物,颗粒饲料配方为鱼粉50%,大豆粕20%,淀粉粘合剂15%,植物脂肪10%,维生素预混料2%,无机盐预混料3%;饲料的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15%,所有的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颗粒饲料的硬度在8-10kg之间,颗粒饲料的投放量为鱼体重的1.5-2%。本发明边扁咽齿鱼亲鱼驯养方法是从驯化的群体中选择个体较大、发育较好的鱼作为亲鱼培育的对象,其饲料配方在前述配方的基础上额外添加120mg/kg的VE。经数年的试验,本发明成功地进行了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对经驯化培育的亲鱼成功地进行了的人工繁殖,本发明可有效地恢复黄河上游极边扁咽齿鱼资源,是一种对极边扁咽齿鱼资源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来源试验鱼采自黄河黑河口至哇尔河口段的干流中(N33°57.805‘,E102。07.126',海拔3417m)。采集方法是用木船在河中下刺网,在渔获物中选择个体500g以上、受伤较轻的鱼用活鱼运输车运至附近的玛曲渔场暂养7天后,再运至驯养地点进行人工驯化。1.2驯养地点甘肃临夏县(N35°57.412',E103°02.487',海拔1972m),与采集地点相距330km。该地隶属黄河流域大夏河水系。1.3驯养池塘1.3.1人工模拟河道池塘为在河滩上开挖的砂石底质池塘,面积450m2。用石块在池塘中砌出隔埂,每两道隔埂距离1.5-2m左右,使水流在池塘内成“之”字形流动,成人工模拟河道,水深50cm。在池底随机挖沙坑5-6个,用于鱼类掩蔽。放置大石块或用大石块堆积,用于鱼类掩蔽。水流速度为0.lm/s。1.3.2水泥池流水池塘水泥池塘长20m,宽4m,深0.9m,水深0.7-0.8m。水泥池塘用C250素混凝土浇筑,池底及池壁均用细沙混凝土抹面,上下部有注水口和排水口,池塘四角为圆弧形,池底部上下有4-5%。的落差。水源为冷泉水,发源于太子山脉,水质清澈,不受洪水干扰。pH值8.39,溶氧12.lmg/L,水温周年变化6-18°C。1.4人工驯化方法1.4.1驯养阶段本试验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养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01年4月-2005年5月,人工模拟河道驯养,共投放人工捕获的极边扁咽齿鱼168尾,规格500-1000g。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该阶段为单独驯养。第二阶段从2005年6月-2009年7月,水泥池流水池塘驯养,将第一阶段共存活的93尾投放到流水池塘,并将以往驯养的厚唇重唇鱼116尾与极边扁咽齿鱼合并混养。1.4.2人工饲料驯化刚开始,极边扁咽齿鱼的野性很大,对人有很强的回避性,投喂颗粒饲料亦不摄食,主要摄食池塘内的天然饵料。3个月后,采用定点投喂硬颗粒饲料,粒径3mm,每天在AM900和PM300投放2次,颗粒饲料配方为鱼粉50WS%,大豆粕20WS%,淀粉粘合剂15WS%,植物脂肪10WS%,维生素预混料2WS%,无机盐预混料3WS%;饲料的蛋白质含量40WS%,脂肪含量15WS%,硬度在8-10kg之间,颗粒饲料的投放量为鱼体重的1.5-2%。。到2005年6月,经过4年多的驯养,极边扁咽齿鱼逐步适应了人工养殖环境,对人的回避性已不强,移入流水池塘进行亲鱼强化培育。1.4.3日常管理每天观察鱼类活动情况,检查饲料摄食情况,及时捞除进、出水口栅栏上的杂草污物,防止堵塞水位上升而逃鱼。严防虹鳟进入鱼池,一旦发现及时捞出。2、结果2.1极边扁咽齿鱼的驯化野生鱼类人工驯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尽快使其适应人工养殖环境,二是要有适口的人工饲料。本试验中,将鱼类放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微流水池塘(人工模拟河道)中,前期极边扁咽齿鱼主要摄食池塘内的固着藻类、水生昆虫及腐屑等,很少摄食人工颗粒饲料。随着时间推移,极边扁咽齿鱼对人工投喂的颗粒饲料摄食量逐渐增加,最终实现定时定点投喂。但是,由于驯养的是大规格鱼,其固有的野性难以消除,自始至终没有能够消除对人的回避行为,没有能够形成条件反射的抢食行为,一般投喂2h后才吃完饲料。经过连续8年的驯养培育,共存活极边扁咽齿鱼93尾,成活率为55.4%,平均体重1400g,个体重量平均比投放时增加了1倍左右。2.2极边扁咽齿鱼亲鱼培育极边扁咽齿鱼培育期间,每年4-5月检查鱼类成熟情况。在2005年5月的检查中,发现部分极边扁咽齿鱼达到性成熟,主要是雄鱼第二性征十分明显,尾鳍上有追星,靠近肛门的鳍条特化,雌鱼腹部膨大,成熟个体体重750g以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进行人工授精。2006年6月中旬检查,雌鱼已经过熟,也未作人工授精。2007年4月23日,首次进行人工受精并孵化鱼苗获得成功,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开口饵料苗种未培育成功。由此可以确定,极边扁咽齿鱼在低海拔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达到性成熟,繁殖时间为4-6月份,初始产卵时间与野生条件下极边扁咽齿鱼的基本一致,只是人工养殖条件下产卵期持续比较长,一般可持续到6月上旬。本发明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刺网捕捞和长途运输,放养时所有的鱼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在驯养过程中,水霉病发生率达到80%以上,并继发细菌性肠炎、肌肉出血腐烂等疾病。病鱼行动迟缓,离群,消瘦,最终因内脏水肿腐烂等原因而死亡。徐伟毅等(2002)在云南省洱源县用刺网捕获野生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yunnanensis)88尾(平均全长14cm,平均体重28.5g);用拉耙(地方名,类似箕状抄网)在弥苴河中捕获的当年天然鱼苗360尾(平均体长3.9cm),经过1年的驯养,成活率分别为87%和6.11%,究其死亡原因也是感染水霉。徐伟毅等(2003)在驯养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wangchiachii)时(平均体长为7.01cm,体重平均10.7g),放养前用lO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鱼体进行消毒,第二天死亡率就达到38.3%,驯养11个月后,成活率为35.46%。一般来讲,个体较大的鱼人工驯养较小鱼更为困难,在本试验中,我们采用3%盐水体表消毒结合药饵(饲料添加氟哌酸)进行投喂,使极边扁咽齿鱼成活率达到55.4%。可见,鱼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药物治疗方式是影响驯养极边扁咽齿鱼成活率的关键因素;而本发明可以有较高的成活率。极边扁咽齿鱼口下位、横裂,下颂前缘具有发达的角质,边缘较锐利,主要用来刮食固着藻类和腐屑,也摄食少量的水生昆虫及浮游动物。其下颂骨的关节状结构,则更有利于下颂的刮食活动。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虽然对其投喂充足的饲料,但是极边扁咽齿鱼仍然刮食池底固着的藻类,这可能与鱼类与生俱来的习性有关,很难改变,或许要经过多个世代驯化才能改变。由于虹鳟或金鳟等鱼抢食能力极强,并且十分贪婪,往往过度摄食。在极边扁咽齿鱼驯养池中如果混有其它的鱼类,就会影响极边扁咽齿鱼的正常摄食,因此一旦发现,就必须及时捞出,为极边扁咽齿鱼提供一个较为适合的生长环境。自然环境下,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与鱼类对饵料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有关。本试验中,虽然模拟了自然环境,但是由于鱼类的生活密度(0.37尾/m2)高于野生状态,其喜好的食物很快被摄食殆尽,此时不得已转食人工颗粒饲料,来补充自身的能量消耗,投喂的人工饲料在易得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极边扁咽齿鱼逐渐适应摄食人工饲料,是突破人工驯养的关键环节。驯养极边扁咽齿鱼的人工颗粒饲料配方,充分考虑与其原有食性和人工条件下生长发育的需求,颗粒饲料前期参照虹鳟饲料配方,适当增加淀粉的含量,一是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二是提供碳水化合物能量,三是提供相对较多的蛋白质,加快鱼体机能恢复。后期主要针对极边扁咽齿鱼亲鱼性腺发育,直接采用虹鳟亲鱼专用的膨化颗粒饲料,在水中保持的时间更长,延长了极边扁咽齿鱼的有效摄食时间,并且专用膨化颗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亲鱼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尽管膨化颗粒的硬度要大于自己加工的颗粒饲料,但是极边扁咽齿鱼的咽喉齿和发达的角质垫足以研碎饲料。2.3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肥满度差异肥满度用于衡量鱼类的营养状况。表1是自然环境中与人工养殖的极边扁咽齿鱼肥满度系数(K)对照。<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W鱼体空壳重,单位g;L鱼体长,单位cm。)表1不同环境条件下极边扁咽齿鱼丰满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table>由表1可见,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的极边扁咽齿鱼,无论雄雌其肥满度都比较接近,而野生的极边扁咽齿鱼,雄鱼的肥满度普遍要高于雌鱼的。在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中的极边扁咽齿鱼的肥满度平均值,野生的(1.223)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的(1.039)。野生的极边扁咽齿鱼消化道充塞度大多数为5级,少数为3-4级,没有空肠的,表明在野生状态下,极边扁咽齿鱼处于连续摄食的状态。人工养殖条件下,每天只投喂2次饲料,池底也没有过多的藻类腐屑作为补充,极边扁咽齿鱼处于间断摄食状态,解剖发现消化道食物充塞度较低,只有1-2级,由此导致营养物质供应的差异,最终体现在肥满度的差异上。内脏团重量包括消化道(腺)的重量和内含食物的重量,从内脏团重量与鱼体重的比例关系(见表2)可见,野生极边扁咽齿鱼内脏团重与体重之比显著高于人工养殖极边扁咽齿鱼的。其平均值比较,野生极边扁咽齿鱼为人工养殖极边扁咽齿鱼的2.51倍;其极端值比较,前者约为后者的1.5-4.53倍,足以表明两种不同环境生活的极边扁咽齿鱼在摄食量方面的巨大差异,也表明目前人工养殖的极边扁咽齿鱼投喂量不足,池底被鱼类强烈刮食的痕迹或许可以证明这一点。可考虑适当增加喂食量。表2不同环境条件下极边扁咽齿鱼内脏团重量与体重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table>2.4影响极边扁咽齿鱼性腺发育的因素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食物、水温、光照、盐度、水流等。人工养殖条件下,以上因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4.1食物根据前一节的分析,人工条件下极边扁咽齿鱼摄食量比野生条件下的少,但是没有影响到性腺发育,通过转移躯体的能量供应性腺发育,所以鱼的肥满度较野生的低。4-10月是三棘刺鱼卵巢生长季节,这时连续21d不喂食,虽然肝脏和躯体生长率下降,但是不改变卵巢的生长,躯体能量补助了卵巢生长。极边扁咽齿鱼亲鱼培育阶段,一是从驯化的群体中选择个体较大,雌性体重500克以上,雄性体重400克以上,雌雄比为11;对饲料的要求是在前述饲料中再添加120mg/kg(饲料)的VE,以促进其性腺发育。2.4.2水温对大多数鱼类来说,在适宜温度区范围内,当水温上升时,鱼的体温随之而升高,体内的生理过程就加快,因而水温影响到鱼类各项生理活动的强度。例如鱼类的摄食强度、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生长率、胚胎发育以及到达性成熟的时间等都受水温的直接影响。水温对鱼类产卵期的到来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四大家鱼在春季水温18°C以上才开始产卵,大麻哈鱼的产卵水温则在12°C以下。这表明一定的水温对于鱼类产卵是一种刺激,春季产卵的鱼类要求升温,而秋冬产卵的鱼类则要求降温。极边扁咽齿鱼生活的河段,周年水温变化范围在0-13.6°C,5月份极边扁咽齿鱼繁殖季节水温6-ll°C。人工驯养池塘水温周年变化5-18°C,5月份水温为8-14°C。在繁殖季节,二者比较接近。因此,人工驯化极边扁咽齿鱼性成熟时间(繁殖期最早产卵时间)与野生环境极边扁咽齿鱼的基本相同。2.4.3光照大部分鱼类性腺的发育需要光照,如长期在黑暗环境中生活,垂体的分泌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发育受阻,性成熟延后。本试验人工驯养极边扁咽齿鱼地点临夏县距离其原栖息地330km,经度只差1°左右,日照周期变化规律相近,海拔与光照强度也接近原栖息地。因此,在临夏地区人工驯养极边扁咽齿鱼,光照不会对其性腺发育成熟时间造成影响。改变光照周期通常会提早或退后鱼类性腺成熟时间。对长日照型鱼提前把光照时间比自然状态延长一些,对短日照型鱼提前把光照时间比自然状态缩短一些,就会使鱼类提前成熟产卵。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缩短虹鳟培育光照时间,可以提前产卵时间2个月,而极边扁咽齿鱼属长光照型鱼,延长光照时间是否可以提早其繁殖时间,需在今后继续研究。2.4.4盐度盐度对于洄游性鱼类和咸淡水鱼类的性成熟有重大影响,例如鳗鲡在淡水生活阶段性腺发育停滞,在盐度为18%以上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性成熟;鲻鱼、梭鱼的性成熟也必需经过海水过渡的阶段。极边扁咽齿鱼原栖息地水体矿化度为244.6mg/l,驯养地水体矿化度为392.2mg/l,都属于淡水水体,盐度变化未对极边扁咽齿鱼性腺发育成熟产生影响。2.4.5水流水流对不少鱼类性腺的最后成熟(从IV中、后期一V期)极为重要。在江河中,性腺接近成熟的四大家鱼,当山洪暴发、水位猛涨、造成湍急水流时,经过数小时至几十小时后,性腺完成从IV—V期发育,人工条件下需要人为水流刺激。极边扁咽齿鱼生活的黄河上游,水流平缓,成熟的鱼一般在水流平缓的回水湾或深潭处交配产卵,4月份,黄河上游还未进入雨季,水位平稳,极边扁咽齿鱼性腺成熟不需要急流刺激。所以,在人工驯化池中水流速度远小于黄河水流速的情况下,极边扁咽齿鱼仍然可以达到性成熟。权利要求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是将野生捕获的极边扁咽齿鱼的成鱼先进行浸洗消毒,然后投放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的流水池溏内,水深0.3~0.5m,水流速度为0.1-0.2m/s,水体PH7.5-8.0,溶解氧5mg/l以上,水源为地表淡水或地下泉水,清澈无污染,总碱度≥3me/l,总矿化度≥300mg/l,每日向池溏内投放天然饵料,驯养的前3个月,让鱼类摄食人工池塘内的天然饵料或投放的天然饵料,三个月后,每天在至少两次在早上9:00和下午3:00定点投喂粒径3-5mm的硬颗粒饲料,驯养期间防止水位上升而致逃鱼,并严防其它鱼类进入鱼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是所采用的池塘为在河滩上开挖的砂石底质池塘,在池底随机放置大石块或用大石块堆积,用于鱼类掩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是在池溏内用石块在池塘中砌出隔埂,每两道隔埂距离1.5-2m左右,使水流在池塘内成“之”字形流动,形成人工模拟河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是投入的天然饵料为寡毛类环节动物或甲壳类动物,颗粒饲料配方为鱼粉50%,大豆粕20%,淀粉粘合剂15%,植物脂肪10%,维生素预混料2%,无机盐预混料3%;饲料的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15%,所有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硬度在8-10kg之间,颗粒饲料的投放量为鱼体重的1.5-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是投入的天然饵料为水蚯蚓、糠虾。6.边扁咽齿鱼亲鱼驯养方法,其特征是从驯化的群体中选择个体较大、发育较好的鱼作为亲鱼培育的对象,其饲料配方在权利要求4的基础上额外添加120mg/kg的VE。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extremus)的人工驯化喂养、及亲鱼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将野生捕获的极边扁咽齿鱼的成鱼经浸洗消毒,然后投放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的流水池溏内,水深0.3~0.5m,水流速度为0.1-0.2m/s,水体pH7.5-8.0,溶解氧5mg/l以上,水源为地表淡水或地下泉水,清澈无污染,总碱度≥3me/l,总矿化度≥300mg/l,前3个月每日向池溏内投放天然饵料驯养的,三个月后,每天定点投喂粒径3-5mm的硬颗粒饲料,驯养期间防止水位上升而致逃鱼,并严防其它鱼类进入鱼池。文档编号A01K63/00GK101836602SQ20101014331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4日优先权日2010年3月4日发明者周蓉,娄忠玉,张艳萍,李文,杨顺文,焦文龙,秦懿,虎永彪申请人: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