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

文档序号:35309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雪蛤,即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俗称哈士蟆,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 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雪蛤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一种集药、食品、保健 于一体的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据《本草纲目》记载,雪蛤油具有益精补肾、滋阴养颜、 健脑润肺、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雪蛤油中含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 质4. 7%、无氮有机物27. 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 宜的保健品。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均供不应求。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雪蛤的医用价值和保健 特效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捕捉野生雪蛤的人越来越多,致使雪蛤资源日渐枯竭。此外,随 着雪蛤新产品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雪蛤被用于药、食品、保健、化妆等行业,所以,其潜 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既有效遏止滥捕滥杀野生雪蛤,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 境,又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经济,出口创汇,同时,推进雪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利国利民,发展雪蛤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对于目前的各种雪蛤养殖方式来说,仅仅野外 封沟养殖相对成熟,而全人工养殖在东北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在东北全人工养殖需要2-3 年才能达到商品蛙规格,在粤北山区的气候条件下,全人工养殖雪蛤1-2年即可达到商品 蛙的规格。鉴于这种现状,在粤北山区开展雪蛤的全人工养殖是一条解决雪蛤供不应求现 状的有效途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01132425.2,名称为“中国林蛙雌性诱导饵料及繁殖技术” 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97101685,名称为“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技术”及中国专利申请 号为CN97112603,名称为“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专利都介绍了一种人工养殖雪蛤的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510016762. 1,名称为“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与中国 专利申请号为CN200710031499.2,名称为“中国林蛙室内高效人工越冬养殖方法”的专利 主要介绍雪蛤在东北地区野外越冬与室内越冬的管理方法,但这些都是针对北方雪蛤天然 分布地区的一种养殖方法,并未涉及在南方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相应养殖方法。中国 专利申请号为CN00127316. 7,名称为“中国林蛙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的专利介绍了一种 上海地区雪蛤南移繁殖及饲养方法,其主要涉及平原地区的雪蛤全人工养殖方法,主要是 针对长三角地区特点进行人工养殖,该方法并不适用于粤北山区雪蛤的饲养。中国专利 申请号为CN200810027085. 7,名称为“一种雪蛤在粤北的繁育方法”与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CN200910193320. 2,名称为“一种雪蛤幼蛙在粤北地区的养殖方法”的专利是主要根据粤北 山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雪蛤产卵、孵化、蝌蚪饲养与变态管理及雪蛤变态上岸后的饲养管 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本发明根据雪蛤的生理习性以及粤北山区的生态地理以及气候环境,研究出一种 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雪蛤饲养_越冬一体室,该饲养_越冬一体室包括外周的防止雪蛤逃走的围 墙和屋顶,在围墙相对两端的顶部设有通风透气口,该通风透气口用帘子遮住,在屋顶上先 铺一层石棉瓦,然后再在石棉瓦上铺一层4 5cm厚的稻草,在饲养-越冬一体室内种植 50cm以下的中低层植物,使其覆盖率为50% -60%,在饲养-越冬一体室内具有一个越冬 池,在越冬池的池顶四周壁设置成倒“L”型,越冬池池底呈斜坡状,在斜坡状的池底高的一 端设有喷水管,在越冬池的池底低的一端设有出水口,在越冬池池底铺上树皮,所铺的树皮 稍有弧度,以使雪蛤能够钻进树皮内,池底树皮的覆盖率为50% -60%,在树皮上再铺一层 1 2cm厚的阔叶林落叶,在饲养-越冬一体室内还安有喷雾式喷水设备;a)雪蛤越冬初期的管理进入12月份后,雪蛤不再采食时,将雪蛤转入越冬池内, 在雪蛤进入越冬池前,越冬池要先清洗干净,再布置好树皮与落叶层,开启喷水管以保证池 底湿润,掀起通风透气口的帘子通风透气,通过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保持室内湿度80%以 上,如此管理直至进入越冬深眠期;b)雪蛤越冬深眠期的管理进入1月份后,随着温度继续下降,雪蛤不再出来活 动,此时将越冬池内的落叶层加厚至10cm,将通风透气口的帘子拉盖下来,避免通风造成室 内温度骤变,通过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保证室内湿度80%以上,如此管理直至进入越冬后 期;c)雪蛤越冬后期的管理进入3月份后,随着温度持续上升,雪蛤白天爬到落叶层 上面,晚上又爬进落叶层下隐蔽,此时,在白天雪蛤出来活动的时候,打开通风透气口的帘 子以通风透气,晚上雪蛤隐蔽起来后将帘子盖下来,并保持越冬池的落叶层湿润,通过喷雾 式喷水设备喷水保证室内湿度为70% -75%,进入3月中旬,粤北山区的温度继续上升,温 度在10-23°C之间变动,而饲养-越冬一体室内的温度则能保持在15-23°C,此时将雪蛤从 越冬池转移到饲养-越冬一体室的地面上来,遮盖越冬池,避免雪蛤再次跳进越冬池,在这 样的温度下,雪蛤开始采食,即雪蛤的越冬期结束。雪蛤越冬期结束后,然后进行越冬后的常规饲养管理。所述的屋顶优选呈“人”字形,中间高,两端低。所述的越冬池优选由混凝土建造的,对于新建的混凝土越冬池,由于新建混凝土 的越冬池的碱性很大,主要是氢氧化钙,碱性过大容易对林蛙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在林蛙进 入越冬池前一般要经过脱碱,即脱去氢氧化钙物质,养殖过程中用水泥建设的水池一般都 是用水浸泡,2-3天换一次水,10天以上即可脱碱。本发明所实施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是根据雪蛤在东北的气候环境和越 冬环境的生理习性,与粤北山区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制定出来的适合雪蛤在粤北山区安全 越冬的环境与越冬管理措施。该雪蛤在粤北地区越冬的方法,一般自12月下旬雪蛤不再进 食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雪蛤能采食时候结束。采用本发明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 方法,可使雪蛤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经过本发明人在粤北山区的实际操作,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成活率达到了 80%以上。


图1是实施例1的饲养-越冬一体室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饲养_越冬一体室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饲养_越冬一体室中的越冬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饲养-越冬一体室;2、四周围墙;3、屋顶;31、32 饲养-越冬一体室两端露 空的地方;41、42 草帘子;5、越冬池;51、斜坡状的池底;52、呈倒“L”型的池顶四周壁;53、 出水口 ;61、62 喷雾式喷水设备;7、喷水管;8、中低层植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 本实施例首先要建立既可以作为雪蛤的室内饲养圈,又可以作为雪蛤的越冬室的 饲养-越冬一体室1,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饲养-越冬一体室1选址在南面背阳的 山脚下,地面泥土渗透性良好的地方,其规格为宽X长X高(bXaXc) = 5mX8mX1.5m, 屋顶3呈“人”字型,中间高(2m),两边低(1. 5m),四周围墙2是用180cm高的石棉瓦作围栏, 其中有30cm埋在地下;饲养_越冬一体室两端露空的地方31、32用草帘子41、42覆盖,该草 帘子在需要时可以掀起来通风透气;屋顶3先铺一层石棉瓦,再在石棉瓦上铺一层4-5cm厚 的稻草,这样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防止太阳直射石棉瓦,避免急速增加室内温度。室内 地面种植50cm以下的中低层植物8,覆盖率为50% -60%之间。在饲养-越冬一体室内安装 两个喷雾式喷水设备61、62,所用的喷头为50cm地插微喷,流量30-50L/H,射程2. 5-3. Om, 能保证室内每个角落都能喷到水。在饲养-越冬一体室的中间挖一个ImXlmj^ 1. 5m的池 子5 ;越冬池内壁(四壁与底部)为混凝土结构,并将池顶四周壁设置成倒“L”型的池顶四 周壁52,防止雪蛤外逃;池底为斜坡状的池底51,在斜坡状的较高一端横跨一根4寸有盲端 进水管,且在水管侧面打很多小洞,而形成一个喷水管7,流水以渗透方式湿润池底,并且在 较低一端留有出水口 53,出水口通向饲养-越冬一体室外面的溪流沟,在池底铺上树皮,所 铺的树皮稍有弧度,以雪蛤刚好能钻进树皮内为宜,池底树皮覆盖率为50 60% ;然后在 树皮上铺一层1 2cm厚的阔叶林落叶。(1)雪蛤越冬初期的管理2009年粤北山区进入12月份后温度逐渐下降,雪蛤的 采食量也开始逐步下降。这时候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饲养_越冬一体室进行全 面消毒,将越冬池的出水口堵住,放满水,浸泡半个月脱碱。12月12日白天最高温度只有 13°C,晚上温度更是降到5°C,雪蛤不再进食,此时将雪蛤转入越冬池内进行越冬管理。雪蛤 进入越冬池前,先在池底布置好树皮与落叶层,打开进水管保证池底湿润。饲养_越冬一体 室两端的草帘子掀起来以通风透气,每天早中晚各开启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lOmin,保证室 内湿度80%以上。这段时期粤北山区温差比较大,低温时只有3-5°C,雪蛤隐藏在树皮或落 叶层下;在白天高温时达到10-15°C以上时,雪蛤爬出来活动。如此管理直至进入越冬深眠 期。(2)雪蛤越冬深眠期的管理2009年1月5日,粤北山区出现第一次强降温时,温度下降到7°C以下,并且早上出现霜冻,此时雪蛤不再出来活动,隐藏在树皮或落叶层下,将 越冬池内的落叶层加厚至10cm。饲养-越冬一体室两端的草帘子拉盖下来,避免通风造成 室内温度骤变,每天早中晚各开启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lOmin,保证室内湿度80%以上。这 段时期粤北山区温度变化很大,低温时早上降到0°C以下,甚至出现冰冻或霜冻,高温时中 午达到了 20°C,但是饲养-越冬一体室内的温度仍保持在5-10°C之间,越冬池底(雪蛤越 冬的环境)温度5-7°C,雪蛤在树皮或落叶层下进入了越冬深眠期。如此管理直至进入越冬 后期。 (3)雪蛤越冬后期的管理2009年3月3日,白天室内温度13°C,发现有少量雪蛤 爬到落叶层上面;晚上温度7°C,雪蛤又爬进落叶层下隐藏。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很大,白天 温度在10-15°C之间,晚上温度在2-7°C之间。在白天雪蛤出来活动的时候打开饲养-越冬 一体室两端的草帘子以通风透气,晚上雪蛤隐蔽起来后将草帘子盖下来;注意保持越冬池 的落叶层湿润,根据室内湿度情况适宜喷水,保证室内湿度为70%-75%。3月10日升温, 室内温度20°C,并且粤北山区的温度基本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此时将雪蛤从越冬池转移到 饲养-越冬一体室的地面上来(转移前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室内进行全面的消 毒),并用网将越冬池遮盖,避免雪蛤再次跳进越冬池。当饲养_越冬一体室温度达到15°C 以上时,雪蛤开始采食,每天上午9点、下午17点各投喂一次黄粉虫,投食量以投喂后1小 时内吃完为准。这段时间每天中午要打开饲养-越冬一体室两端的草帘子通风透气2h ;根 据情况适时喷水,保持室内环境湿度在70% -75%之间。每周用微生物生态制剂对环境消 毒一次,300-500倍兑水喷洒。雪蛤从越冬池转移到饲养-越冬一体室的地面上来进行饲养 管理标志着越冬结束。后续管理按照雪蛤的常规饲养管理进行。雪蛤经本实施例的越冬方 法处理后,其存活率达到85% 。
权利要求
一种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雪蛤饲养 越冬一体室,该饲养 越冬一体室包括外周的防止雪蛤逃走的围墙和屋顶,在围墙相对两端的顶部设有通风透气口,该通风透气口用帘子遮住,在屋顶上先铺一层石棉瓦,然后再在石棉瓦上铺一层4~5cm厚的稻草,在饲养 越冬一体室内种植50cm以下的中低层植物,使其覆盖率为50% 60%,在饲养 越冬一体室内具有一个越冬池,在越冬池的池顶四周壁设置成倒“L”型,越冬池池底呈斜坡状,在斜坡状的池底高的一端设有喷水管,在越冬池的池底低的一端设有出水口,在越冬池池底铺上树皮,所铺的树皮稍有弧度,以使雪蛤能够钻进树皮内,池底树皮的覆盖率为50% 60%,在树皮上再铺一层1~2cm厚的阔叶林落叶,在饲养 越冬一体室内还安有喷雾式喷水设备;a)雪蛤越冬初期的管理进入12月份后,雪蛤不再采食时,将雪蛤转入越冬池内,在雪蛤进入越冬池前,越冬池要先清洗干净,再布置好树皮与落叶层,开启喷水管以保证池底湿润,掀起通风透气口的帘子通风透气,通过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保持室内湿度80%以上,如此管理直至进入越冬深眠期;b)雪蛤越冬深眠期的管理进入1月份后,随着温度继续下降,雪蛤不再出来活动,此时将越冬池内的落叶层加厚至10cm,将通风透气口的帘子拉盖下来,避免通风造成室内温度骤变,通过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保证室内湿度80%以上,如此管理直至进入越冬后期;c)雪蛤越冬后期的管理进入3月份后,随着温度持续上升,雪蛤白天爬到落叶层上面,晚上又爬进落叶层下隐蔽,此时,在白天雪蛤出来活动的时候,打开通风透气口的帘子以通风透气,晚上雪蛤隐蔽起来后将帘子盖下来,并保持越冬池的落叶层湿润,通过喷雾式喷水设备喷水保证室内湿度为70% 75%,进入3月中旬,粤北山区的温度继续上升,温度在10 23℃之间变动,而饲养 越冬一体室内的温度则能保持在15 23℃,此时将雪蛤从越冬池转移到饲养 越冬一体室的地面上来,遮盖越冬池,避免雪蛤再次跳进越冬池,在这样的温度下,雪蛤开始采食,即雪蛤的越冬期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顶呈 “人”字形,中间高,两端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越冬池是 由混凝土建造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它包括首先建立一个既可作为雪蛤室内饲养圈,又可以作为雪蛤越冬室的饲养-越冬一体室,在该饲养-越冬一体室内进行雪蛤越冬初期的管理,雪蛤越冬深眠期的管理和雪蛤越冬后期的管理。本发明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是根据雪蛤在东北的气候环境和越冬环境的生理习性,与粤北山区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制定出来的适合雪蛤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环境与越冬管理措施。该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一般自12月下旬雪蛤不再进食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雪蛤能采食时候结束。采用本发明的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方法,可使雪蛤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经过发明人在粤北山区的实际操作,雪蛤在粤北山区越冬的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1953318SQ2010102928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余春胜, 邹发生, 阳建春, 陈小凤 申请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