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

文档序号:380220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涉及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 法。
背景技术
高纬度地区的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由于地理纬度较高,无霜期短,年 积温一般较低,农业区划上属温凉作物一熟区,适合于一年一熟的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 等谷物生长。由于无霜期比较短,作物的生育期也相应比较短,而且春季易发生低温冷害。 为了确保水稻有足够的生长时间,高纬度地区的水稻栽培一般采用大棚育秧再移栽到大田 的方法,但水稻秧苗移栽后由于此时外界气温还比较低,土壤深层还处于冻结状态,因此在 水稻插秧后的本田早期,稻田的地温和水温均比较低,制约了水稻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 粳稻幼苗生长所要求的最低温度一般在12°C左右,日平均气温20°C左右对培育壮苗最有 利。中国东北地区的松嫩、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该地区土壤肥沃、水资 源相对丰富,由于地理纬度较高,大于10°c年积温一般介于MOO 2700°C,无霜期90-120 天,农业区划上也属温凉作物一熟区,适合于一年一熟的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等谷物生 长。松嫩平原北部地区和三江平原作物生育期比较短。水稻品种一般是早熟的粳稻,栽培 方式一般采用大棚育秧再移栽到大田的方法。水稻移栽插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此时 外界气温变化比较剧烈,白天可以升温到20°C以上,但夜间降温迅速,一般会降温到5°C左 右,地表温度有时候甚至会降到0°C,夜间低温会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如果插秧后,天气持 续低温,会造成水稻插秧后不缓苗,甚至可能发生烂根现象。因此,提高稻田地表温度是水 稻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关键一环,通常可以采用秋翻地、晒水池晒水等措施。(参考文献,丁颖 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

发明内容
针对高纬度地区农业的春季水稻田土壤增温缓慢、地表温度昼夜温差比较大的问 题,本发明提出了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的步骤(1)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的期间选择在水稻插秧后的 返青期至分蘖期;(2)每日傍晚实施灌溉,每次灌溉后使水层厚度增加到20_30mm左右;夜间保持稻 田适宜的水层深度,会有效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3)白天,在蒸腾作用下,水层厚度下降到10_20mm左右;稻田白天水层厚度较薄, 有利于稻田土壤充分吸收太阳辐射而增加地表温度,促进水稻早期扎根,但不能暴露出土 壤;(4)其它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采取常规步骤。
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适合东北 地区北部寒地水稻田。在水稻插秧后的苗期至分蘖期,实行每日傍晚灌溉,浅灌、勤灌的灌 溉管理模式。浅水增温灌溉模式的核心是白天和夜间田间水层深度的控制,既要使白天水 层尽量的薄,以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土壤温度,促进稻苗扎根,同时,夜间要保持适宜的 水层深度,以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实验表明实行浅水增温灌溉的稻田比常规方式灌溉的 稻田大约节水约36. 72% -46. 38%;同时,实行浅水增温灌溉的水稻其每穴株数、每穴穗数、 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均比常规灌溉要高,表明浅水增温灌溉有利于增加单株有效穗 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获得高产。田间实验证明浅水增温灌溉方式相对于常规灌溉方式可 以实现增产8. 25% -13. 1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2009年,我们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管局的洪河农场进行了小区实验。2009年 洪河农场无霜期119天,初霜日为2009年9月20日,终霜日为2009年5月23日;大于等 于10°C的有效积温为2704. 40C ;全年降雨量625mm,5-9月降雨量为528. 9mm ;供试水稻田 是1995年由沼泽化草甸开垦而来的耕地,为全年一熟一冬休闲型。试验田土壤理化性质详 见表1。表1稻田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类型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I3H值水稻土0. 98592. 906. 53(2) 2009年的实验共布设了 6块10m*10m的小区,其中3块小区实行浅水增温节水 灌溉的方法,3块小区实行当地常规的灌溉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实验小区和大 田种植密度均为垄距8寸,株距5寸。(3) 2009年插秧日期为5月M日,收割日期为10月4日,苗期至分蘖期天数为51 天,相比对照大田,成熟期提前了 5-7天。表2-4分别是2009年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灌溉 量(mm)对比;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生长状况对比和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产量(g/m2)对比表2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灌溉量(mm)对比
权利要求
1.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1)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方法的期间选择在水稻插秧后的返青期 至分蘖期;(2)每日傍晚实施灌溉,每次灌溉后使水层厚度增加到20-30mm左右;(3)白天,水层厚度下降到10-20mm左右;(4)其它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采取常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寒地稻田本田期早期浅水增温节水灌溉的方法,适合东北地区北部寒地水稻田。在水稻插秧后的苗期至分蘖期,实行每日傍晚浅灌。浅水增温灌溉模式的核心是白天和夜间田间水层深度的控制,既要使白天水层尽量的薄,以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土壤温度,促进稻苗扎根,同时,夜间要保持适宜的水层深度,以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实验表明实行浅水增温灌溉的稻田比常规方式灌溉的稻田大约节水约36.72%-46.38%;同时,实行浅水增温灌溉的水稻其每穴株数、每穴穗数、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均比常规灌溉要高,从而获得高产。田间实验证明浅水增温灌溉方式相对于常规灌溉方式可以实现增产8.25%-13.15%。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2138469SQ20101053587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王毅勇, 聂晓, 赵志春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