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0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水稻秧苗的移栽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设置 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有序化移栽浅植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针对这种 水稻移栽模式,科技人员研制了如抛秧机、摆秧机等多种秧苗的移栽机械。其中,摆秧机较 好地克服了抛秧机不能有序化移栽浅植的不足之处。但是现有的摆秧机也存在如下的缺 陷即其抓秧爪容易伤及秧苗的根系,影响秧株生长的正常分蘖,而且机械结构较为复杂, 组件的震动较大、又因结构上的局限性,脱秧困难,导致立苗率最多仅为80%左右。由此可 见,目前的水稻摆秧机的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 摆秧机的关键结构及部件进行改进,以提高摆秧机工作运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行走机构、送秧机构、摆秧机构。所述的摆秧机构主要由取苗脱苗 装置和凸轮组成。其中取苗脱苗装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缩杆、滚轮、脱苗板、限位滑套组成, 取苗板的后端连接伸缩杆的前端,伸缩杆的后端连接在滚轮上,滚轮设置在凸轮轮面上,凸 轮的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行走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行穴距的有序化及浅栽的优点,而且取苗脱苗装置的 取苗板能接住送秧装置输送的恰好而至的秧苗、故对秧苗根须无任何伤害,更有利于秧苗 根系的分蘖及秧株的发育。(二)本实用新型的取苗脱苗装置以脱苗板干净利落脱苗,提高了摆秧机的立苗 率,降低了空穴率和综合农本,增加了农田作业效率和水稻产量。(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降低摆秧机的制造成本,有利于移栽浅植新技术的 推广应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摆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摆秧机构主要由取苗脱苗装置和凸轮组成。取苗脱苗装 置主要由取苗板1、伸缩杆2、滚轮3、脱苗板4、限位滑套5组成,取苗板的后端连接伸缩杆 的前端,伸缩杆的后端连接在滚轮上,滚轮设置在凸轮6的轮面上,凸轮的转动轴61通过传动链条与行走机构的动力输出轴7连接。所述的脱苗板4与限位滑套5的端面作固定连 接,脱苗板的板体设有中心孔,伸缩杆的杆体穿过其中;沿脱苗板中心孔的左右侧还设有供 取苗板回缩在内的横槽(图中未示)。
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取苗脱苗装置的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图中未示)按秧苗移栽的行穴距要求行进,同时送秧机 构8运作输送排列有序的秧苗9至胶轮81的上方的秧门,当凸轮凸弧旋转到最高点时,取 苗板在伸缩杆的带动下,呈伸出状态,并可抵达秧门取秧,由于凸轮运转速度与送秧机构匹 配,当凸轮凸弧运转到最低点,伸缩杆缩回,取苗板跟随回缩,将秧苗阻挡在脱苗板外,秧苗 带泥根团垂直脱落,载入水田,完成摆秧。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它包括行走机构、送秧机构、摆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秧机构主要由取苗脱苗装置和凸轮组成,其中取苗脱苗装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缩杆、滚轮、脱苗板、限位滑套组成,取苗板的后端连接伸缩杆的前端,伸缩杆的后端连接在滚轮上,滚轮设置在凸轮的轮面上,凸轮的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行走机构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 苗板与限位滑套的端面作固定连接,脱苗板的板体设有中心孔,伸缩杆的杆体穿过,脱苗板 中心孔的左右侧还设有供托苗板回缩在内的横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它包括行走机构、送秧机构、摆秧机构。其摆秧机构主要由取苗脱苗装置和凸轮组成。取苗脱苗装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缩杆、滚轮、脱苗板、限位滑套组成,取苗板连接伸缩杆,伸缩杆的后端连接在滚轮上,滚轮设置在凸轮的轮面上,凸轮的转动轴通过传动链条与行走机构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行穴距的有序化及浅栽的优点,而且取苗板对秧苗根须无任何伤害,更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分蘖及秧株的发育;脱苗板可干净利落脱苗,提高了摆秧机的立苗率,降低了空穴率和综合农本,增加了农田作业效率和水稻产量;且结构简单、可降低机械制造成本,有利于移栽浅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1629991SQ20102002281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卢世奎, 季军, 朱泽民, 杨洋, 王恒龙, 王春喆, 苗喜荣 申请人: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