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鱿鱼手钓甩钩渔具的助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4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鱿鱼手钓甩钩渔具的助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鱿鱼手钓甩钩渔具的助渔装置。 技术背景西北太平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渔业。该渔业利用的是鱿鱼的趋光特性,因而在夜里作业时,鱿钓船上布 满灯光以吸引鱿鱼。钓捕一般采用自动钓机钓和人工手钓二种方式。自动钓机能自动收、 放钓线,在钓线上系有钓钩,用钩勾住鱿鱼而捕捞,但这种捕捞方式仅适用于海面风浪较小 且鱼群较密集的情况,当风浪较大时则易引起跳线及不同钓机上的钓线相互缠绕等问题, 因而国内鱿钓船一般采用人工手钓甩钩渔具进行钓捕而较少使用钓机,据估算,手钓产量 占西北太平洋鱿钓产量的80%以上。但目前所使用的鱿鱼手钓甩钩渔具,其手柄为方形,在 人力甩出去后,在一拉一放钓线时,手钓甩钩基本上在同一方向上作往复运动而缺少必要 的转动,手柄虽由不锈钢制成,但由于只做往复运动,其反射光存在扇形死角(或称盲区) 而影响了诱鱼及钓捕效果,所以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在手钓甩钩手柄上的助渔装置 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手钓甩钩手柄上的穿线孔上设有一助渔装置,该助 渔装置有不锈钢薄片,在薄片上开一孔,在孔上系有尼龙线,在尼龙线上穿有若干颗荧光 珠,尼龙线的另一端连接转环,转环通过连接线,系结在手钓甩钩手柄上的穿线孔上所组 成。在现有技术即鱿鱼手钓甩钩渔具结构上,增加了上述助渔装置后,其优点在于,当 鱿鱼手钓甩钩甩出入水后,由于受潮流以及人工的一拉一放的作用,不锈钢薄片就会在水 中转动,将船上灯光照向水面的光向不同方向反射,以吸引鱿鱼,此外荧光珠将在船上所吸 收的光能,在水中释放,以引诱鱿鱼,因而本助渔装置有增强灯光在水中的反射及亮度的作 用,可引诱更多的鱿鱼上钩,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在手钓甩钩手柄9上的一端设有一个穿线 孔7,另一端系有鱿鱼钓钩10 ;穿线孔7上系有手钓线8,在穿孔线7上设有一助渔装置,该 装置有不锈钢薄片1,在薄片1上开一孔2,在孔2上系有尼龙线4,在尼龙线4上穿有若干 颗荧光珠3,尼龙线4的另一端连接在转环5上,转环5通过连接线6将助渔装置系结在手 柄9上的穿线孔7上所组成。[0009] 当鱿钓时,将手钓甩钩手柄9及连接手柄的钓钩10和连接在手柄穿线孔7上的助 渔装置一起甩出并投入离船舷较远的海水中,当手钓线8放出一定长度后船员就用手将其 握住,并来回拉动,助渔装置中的不锈钢薄片1和荧光珠3在潮流和人力作用下不停转动, 将船上投入海中的灯光向不同方向反射出去, 以吸引鱿鱼;同时荧光珠在船上所吸收的光 能得到释放,也能不断转动和发光,以吸引鱿鱼。因此,无疑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本实用新型 在海水中可增强向不同方向反射的灯光亮度,能吸引更多鱿鱼上钩,提高产量,经海上试验 证明,手钓产量可提高5-15 %,可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一种鱿鱼手钓甩钩渔具,其特征在于在该渔具的手钓甩钩手柄[9]上的穿线孔[7]上设有一助渔装置,所述的该助渔装置有不锈钢薄片[1],在薄片[1]上开一孔[2],在孔[2]上系有尼龙线[4],在尼龙线[4]上穿有若干颗荧光珠[3];尼龙线[4]的另一端连接转环[5],转环[5]通过连接线[6],系结在手钓甩钩手柄[9]上的穿线孔[7]上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鱿鱼手钓甩钩渔具的助渔装置,该装置有不锈钢薄片(1),在薄片(1)上开有一孔(2),在孔(2)上系有尼龙线(4),在尼龙线(4)上穿有若干颗荧光珠(3),尼龙线(4)的另一端连接在转环(5)上,转环(5)通过连接线(6)连接在手钓甩钩手柄(9)上的穿线孔(7)上所组成(见附图)。作业时,船员将手钓甩钩手柄、钓钩及助渔装置一起抛入海中,作有节律的来回拉送,由于潮流、人力的作用,助渔装置中的不锈钢薄片的不断转动及荧光珠的发光,将船上照在海水中的灯光向不同方向反射,提高了海水中的光亮度,吸引更多鱿鱼上钩,值得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K85/01GK201609073SQ201020114319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张洪亮, 徐汉祥, 林显鹏, 郭爱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