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6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全冠移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
技术背景一般树木假植都是将树木从地上挖起后再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假植在地里。待长 到适当的树冠以后,再将其移植到需要定植的地方。由于大田假植树木根系扩张迅速,因 此移植前的起苗过程不仅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更重要的是,由于树木的根系生长空间无 限,不得不切断大量已长的须根。这将降低树木定植后的绿化效果,并延缓树势的恢复,且 树木在吊装时也会因吊绳绑在树干上造成树木表皮的损伤,影响定植后树木的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伤树木的根系和树木表皮且能方便移植 的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 装置,包括有一个上有开口的圆形或方形的网状钢筋框,其结构特点为在钢筋框的内侧四 面及底部铺有遮阳网。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 装置,其特点为所述的遮阳网的网孔是细小的网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由于将需要假植的树木主根都局限在钢筋框内避免 了根系过度辐射状延伸,吊装时可完好地保留有已生长的根系。2.由于假植的钢筋框内有 许多细小的孔眼,所以不影响其透气与排水,有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3.克服了因盆栽假植 的盆径有一定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在大树假植的需求,而假植的钢筋框则可以根据土球 的大小来量身定制。4.当假植苗长到预期的冠幅和效果时,吊绳直接捆绑在假植的钢筋框 上,连同假植树一起吊装。比起大田常规假植,本技术在吊装时避免了吊装绳直接捆绑在树 干上,减少了树皮的损伤,使定植树木效果更佳。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框用于假植树 木,无论什么季节定植都能保证成活并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其中一种遮阳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包括有一个可以用 大小直径不同的钢筋根据需要电焊成上有开口的圆形或方形的网状钢筋框1,设有上有开口的目的是能把树木从此开口置入钢筋框内,钢筋框可以根据土球的大小来量身定制的, 其结构特点为在钢筋框1的内侧四面及底部铺有遮阳网2,如图2所示,遮阳网的孔洞大小 适宜,即能使假植的树木主根都局限在钢筋框内避免了根系从遮阳网的网孔过度辐射状延 伸到钢筋框外,又能通过遮阳网的孔洞实现透气与排水。从而能使移植假植在钢筋框内的 树木根系不会损伤,吊装时吊在钢筋框上避免了吊装绳直接捆绑在树干上,减少了树皮的 损伤,使定植树木效果更佳。上述图2所示的遮阳网只是其中一种形状,本实用新型可以采 用圆形的遮阳网,也可通过剪裁等方式把遮阳网铺到钢筋框1的内侧四面及底部上,只要 铺得完整以及全遮住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如下1.由于将需要假植的树木主根都局限在钢筋框内避免了根系过度辐射状延伸,吊 装时可完好的保留以生长的根系。2.由于在钢筋框的内侧四面及底部铺上一层遮阳网,以防止营养土流失。由于假 植的钢筋框内有许多细小的孔眼,所以不影响其透气与排水,有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由于 是细小的孔因而在钢筋框内生产的树木其根须不易生长到钢筋框外,因而移植时,就不会 有大量已长的须根需切断。3.由于盆栽假植的盆径有一定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在大树假植的需求,而钢筋 假植框则可以根据土球的大小来量身定制。4.当假植苗长到预期的冠幅和效果时,吊绳直接捆绑在假植框上,连同假植树一 起吊装。比起大田常规假植,本技术在吊装时避免了吊装绳直接捆绑在树干上,减少了树皮 的损伤,使定植树木效果更佳。5.采用钢筋假植框假植后的树木,无论什么季节定植都能保证成活并达到最佳的 绿化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包括有一个上有开口的圆形或方形的网状钢筋框,其特征在于在钢筋框的内侧四面及底部铺有遮阳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年四季树木全冠移植装置,包括有一个上有开口的圆形或方形的网状钢筋框,其结构特点为在钢筋框的内侧四面及底部铺有遮阳网。由于将需要假植的树木主根都局限在钢筋框内避免了根系过度辐射状延伸,吊装时可完好地保留有已生长的根系。由于假植的钢筋框内有许多细小的孔眼,所以不影响其透气与排水,有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克服了因盆栽假植的盆径有一定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在大树假植的需求,而假植的钢筋框则可以根据土球的大小来量身定制。当假植苗长到预期的冠幅和效果时,吊绳直接捆绑在假植的钢筋框上,连同假植树一起吊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框用于假植树木,无论什么季节定植都能保证成活并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文档编号A01G23/04GK201718272SQ20102012059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马昌衍 申请人:马昌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