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稻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2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水稻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农业
二、背景技术现有水稻育苗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平板育苗盘,四周有框,平板分布有规律的若 干小孔;另一种是抛秧盘,由若干有规律均勻分布的秧穴构成。平板育秧盘,培育的秧苗疏 密不均,机插秧缺苗较多,插完秧后要进行大量补栽;其二是机插秧造成的伤根较为严重, 缓苗期延长,对水稻生长不利。关于抛秧方法,抛秧盘培育的秧苗较为整齐,也解决了秧苗 移载伤根问题,但是它必竟是抛秧,无任何规律,移载时秧苗分布不均,且对后期田间作业 也带来不便。
三、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在水稻移载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改进水稻育苗盘则 是关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水稻育苗盘是由框体(1)和苗 盘(2)两个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框体(1)底边与苗盘(2)四周边缘相连,苗盘(2)是由若 干个相同的开口呈方形有规律排列的秧穴(3)组成。这种新型水稻育苗盘实质是利用了平盘和抛秧盘的优点而设计的。平盘育苗,在盘体与秧苗分离时,秧苗不分散,秧苗成为一张整体。抛秧盘育苗,由 于每株秧苗根系是独立生长在秧穴中,不与其它株秧苗根系相互交错,因此,盘体与秧苗分 离时每株的秧苗都是一个单独个体,是分散的。新型水稻育苗盘培育的秧苗,每株秧苗大部分根系在秧穴中是独立生长的,只有 上面生长在框体中的部分根系与其它株相邻的秧苗根系交错在一起,秧苗与盘体分离后成 为一张整体。这种由新型水稻育苗盘培育的秧苗,即适用于机插,也适用于人工插秧,其优点在 于,移栽时无论是机插还是人工插秧,对秧苗的根系不会造成太大损伤,机插秧缺苗率会大 大下降,有利于苗期生长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附图为新型水稻育苗盘示意图图中(1)——框体图中⑵——苗盘图中(3)——秧穴
五、具体实施方案新型水稻育苗盘实质是平盘和抛秧盘相结合的一种秧盘,就是在抛秧盘四周边缘加了一个框体,使秧苗的根系分为两个部分生长,每株秧苗大部分根系生长在秧穴中,一少 部分根系生长在苗盘上部的框体之中。生长在秧穴中的根系是相互隔离的,而生长在上部 框体中少部分相邻的根系是相互交错生长的,使其每个育苗盘培育的秧苗在盘体与秧苗分 离时,成为一张整体,以便于移栽。框体底边和苗盘边缘相连,四个端部是分开的,平时存放或运输是平放的,若干个 苗盘可叠合在一起,占用空间小,在育苗时将框体立起来。秧穴有一定锥度,一是可使苗盘 叠合,另外可减少苗盘与秧苗分离时的阻力。秧穴开口呈方形,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并使其排列有序,有利于移栽。
权利要求新型水稻育苗盘是由框体(1)和苗盘(2)两个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框体(1)底边与苗盘(2)四周边缘相连,苗盘(2)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开口呈方形有规律排列的秧穴(3)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稻育苗盘,是由框体和苗盘两个部分组成。新型水稻育苗盘,每株秧苗大部分根系在秧穴中是独立生长的,只有上面长生在框体中的部分根系与其它株相邻的秧苗根系交错在一起,盘体与秧苗分离时成为一张整体。这种由新型水稻育苗盘培育的秧苗,即适用于机插,也适用于人工插秧,其优点在于,移栽时无论是机插或人工插秧,对秧苗的根系不会造成太大损伤,机插缺苗率会大大下降,有利于苗期生长和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文档编号A01G9/10GK201690843SQ2010202392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9日
发明者刘文多 申请人:刘文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