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8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盆体构造,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
背景技术
常用的花盆或树盆,其盆体大多为陶瓷或塑料制成,该盆体由单一层的外表层及 底表层所组成,其中,该底表层中间设有穿透孔,且底表层顶面至外表层环绕的区域形成有 中空状的容置室,外表层环绕的区域上方形成有开口,土壤从开口处置入容置室内,花苗或树苗也从开口处植入土壤内种植。上述结构虽能达到盆栽种植目的,但在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一、花苗或树苗在栽种的过程中,必须早晚都要浇适量的水,而一般家庭对栽种植 物的知识仅略知一二,主观认为多浇水比少浇水对植物更有利,所以经常给植物过多的浇 水,以致过多的水从土壤内往下渗流,直至水流裹着泥土从盆体的穿透孔排出,不但造成摆 设花盆或树盆附近的环境脏乱不堪,而且,经过长时间使用,也造成盆内的土壤流失。二、承如第一点所述,现代人的住宅以高楼为主,会使得浇花或浇树的泥水滴落楼 下,不但造成自家阳台及小区环境的不洁,同时,也会因滴水所产生的噪音干扰到楼下的邻 居,直至引发矛盾甚至引起诉讼。三、传统盆体多为单层,在阳光长时间照射下,盆体所吸收的热度传导至土壤内, 使盆体底部的土壤呈现高湿热状,位于高湿热土壤内的植物根部容易被烫熟而致死再也无 法生长。四、现代人出国或旅游的机会很多,在出国或旅游期间,无法给花苗或树苗浇水, 以致出国或旅游结束回家,花苗或树苗已经枯死。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栽种植物的生存能力, 且浇水不滴水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至少包括有一盆体,所述盆 体包括内表层、外表层及空间区,内表层位于外表层上方,内表层与外表层之间夹置形成中 空状的空间区;内表层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容置区域周侧的内表层形成有一个以上 开口部,该开口部与盆体的空间区连通。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的中空状空间区置入液体。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底表面形成有内凹部,内凹部设有一个以上透孔,该透孔与 盆体的空间区相连通。所述盆体容置区域外侧的开口部以盖体盖合。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内凹部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一体吹气成型。[0016]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间通过塑料射出成型。采用上述结构,使空气或液体注入空 间区,吸收盆体的热值,降低热传导暨降低盆 体内部的热度,有助于植物生长,同时,利用容置区域内凹部一个以上透孔分别与盆体的空 间区相连通,使水储存于空间区内,达到浇水不滴水的效果,也不会造成土壤流失;通过透 孔的渗水作用达到自动补给水的功效,在出国或旅游期间,不用每天浇水也能增加植物的 生存机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组合剖面状态图。图3为图2所示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图4为图2所示另一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图5为图2所示再一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至少包括有 一盆体1,分为内表层10及外表层11 二大部分,该内表层10及外表层11通过一体中空吹 气方式成型或利用塑料射出后的组设方式成型,其中,内表层10位于外表层11的上方,内 表层10与外表层11之间夹置形成有中空状的空间区12,该空间区12供空气或液体7(如 水..等)注入,以降低盆体1幅射热传导的隔热、或吸收盆体1的热值及降低盆体1内部 底表面的热度;内表层10的适当处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13,容置区域13的底表面形成有内 凹部131、132 ;内凹部131、132的适当处设有若干个透孔133,该透孔133与盆体1的空间 区12相连通,吸收体2安置于内凹部131、132内,利用吸收体2挤入至内凹部131、132侧 边的透孔133处,来作为控制限制已位于空间区12内的空气或液体7经由透孔133再渗入至容置区域13的内凹部131、132内的流量依据,并利用吸收体2的分 子密度的吸收强弱作用来作为控制已渗入至容置区域13的内凹部131、132内的空气或液 体7的依据,具有自动补给水的作用或空气对流的作用或是将容置区域13多余的水经由透 孔133再回存的作用,达到浇水不滴水的效果;再者,位于容置区域13周侧的内表层10适 当处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15、16,该开口部15、16与盆体1的空间区12连通并与盖体 30,31盖合封口组设;另外,该开口部15的外表面为螺纹(或倒钩取代),另一开口部16的 外表面则形成有倒钩(或螺纹取代);吸收体2,内部形成有若干小细孔20,利用小细孔20的作用提高吸收水的功效,吸 收体2为单一材质(如吸力强的海棉)或多种不同吸力的材质(即吸水力较弱的海棉在 下层暨阻塞于透孔133侧方,而吸水力较强的海棉在吸水力较弱的海棉上层)所组成为最 佳;盖体30为单一独立状,其内侧形成有内螺纹301 (或以倒钩取代),并于盖体内底 缘组设有一软塞件35,通过盖体30的内螺纹301组设于开口部15上,而软塞件35受盖体30内底缘压迫紧密贴合于开口部15的端面上,达到紧密封口或近真空状的封口作用;盖体31与内表层10 —体连结而成,盖体31竖立面内侧形成有倒钩310(或以内 螺纹取代)及剖槽311,该剖槽311贯剖至倒钩310上,并于盖体31内底缘组设有一软塞件 36,通过盖体31的倒钩310扣合组设于开口部16上,而软塞件36受盖体31内底缘压迫紧 密贴合于开口部16的端面上,达到紧密封口或近真空状的封口作用;当欲栽种植物8时,先将吸收体2安装挤入至盆体1的内凹部131、132上,使吸收 体2的侧边阻塞于位于内凹部131、132侧边透孔133的流动路径上,并使吸收体2的顶端 面跨置于盆体1的凹陷状容置 区域13的底表面上,再将土壤9倒入至盆体1的容置区域13 至适当高度,并将植物8栽种于土壤9后,即可从容置区域13的上方开始浇水,当多量的水 渗透土壤9后流窜至吸收体2被吸收,直至多余的水从吸收体2内部的若干小细孔20排挤 出顺势渗入至透孔133后,再流窜囤积于中空状的空间区12内,如此,即可达到将容置区域 13多余的水经由透孔133再回存的作用,具有浇水不滴水的效果(如图3所示);当烈日直接照射至盆体1及土壤9时,盆体1内表层10开始吸收阳光的热值,使 得热值开始直接传导至外表层11及容置区域13内底面处,再传导至邻接内表层10内部表 面的空气及外表层11内部表面的空气(即指中空状空间区12内的空气),开始产生热胀的 作用,使得空间区12内的热空气从一侧的开口部15排出暨盆体1外侧的较冷空气从另一 开口部16流入(如图4所示),达到空气幅射对流的散热作用,吸收盆体1的热值,具有降 低热传导,进而达到降低盆体1内部的热度暨有助于植物生长的功效;为提高隔热效果,也可将液体7 (即水)直接从开口部15、16注入,流窜囤积于中 空状空间区12内,由于透孔133连通空间区12及内凹部131、132,且吸收体2以单一吸收 度的材质或多个不同吸收度的材质(如图5所示)挤入内凹部131、132内(即吸水力较弱 的海棉在下层暨阻塞于透孔133侧方,而吸水力较强的海棉在吸水力较弱海棉的上层),并 使吸收体2的小细孔20受挤压位于透孔133的流动路径上,因此,囤积于空间区12内的水 超过最低的透孔133时,液体7就会流窜至透孔133内,且受吸收体2的小细孔20因挤压 阻挡于透孔133的作用,而致使局部的液体7从透孔133及吸收体2间的挤压位置处渗透 出来后就再受吸收体2所吸收,并利用吸收体2的毛细原理或虹吸原理作用,使得液体7塞 满分布于吸收体2内表面,并再渗透至土壤9内,作为植物8所需的液体7量,如此,具有隔 热及阻热的功效,且也使水预先储存于空间区12内,经由透孔133的渗水作用达到自动补 给水的功效,在出国或旅游期间,不用每次浇水也能增加植物的生存机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 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至少包括有一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包括内表层、外表层及空间区,内表层位于外表层上方,内表层与外表层之间夹置形成中空状的空间区;内表层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容置区域周侧的内表层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该开口部与盆体的空间区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 间的中空状空间区置入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 底表面形成有内凹部,内凹部设有一个以上透孔,该透孔与盆体的空间区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外侧的 开口部以盖体盖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置有吸 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容置区域的内凹 部置有吸收体,吸收体的内部形成有一个以上小细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 间一体吹气成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 间一体吹气成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 间通过塑料射出成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表层及外表层 间通过塑料射出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盆栽用盆体构造。其至少包括有一盆体,所述盆体包括内表层、外表层及空间区,内表层位于外表层上方,内表层与外表层之间夹置形成中空状的空间区;内表层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区域,容置区域周侧的内表层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该开口部与盆体的空间区连通。以此设计,达到浇水不滴水的效果,也不会造成土壤流失,通过透孔的渗水作用达到自动补给水的功效,在较长时间外出期间,不用每天浇水也能增加植物的生存机率。
文档编号A01G9/02GK201766887SQ2010202457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蔡金泰 申请人:蔡金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