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蟑螂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0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生蟑螂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尤其是一种仿生蟑螂诱杀器。
技术背景蟑螂不仅传播疾病,还会使人造成过敏反应,如过敏性哮喘、皮炎等。它在食物上 到处乱爬、啃咬衣物、书画、到处都会出现它的踪影。当前,人们普遍采用化学药剂熏、喷、毒来捕杀蟑螂,化学喷剂是一次性消耗品,且 采用化学捕杀方式危害极大,如吸入人体、不慎污染果蔬餐具和衣物等,或被药毒的蟑螂四 处藏匿,导致蟑螂尸体不易清扫,严重污染了家居环境,还会留下病原体等后遗症。使用电磁波蟑螂驱赶器须24小时用电,还使部分蟑螂被刺激后四处逃窜,加速扩 散,逃到新的区域重新安置繁殖后代。且其采用的超低频电磁波对人体是否有负面作用尚 须时间论证。最有效杀灭蟑螂的方式是高温、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干燥粉碎、低温粉碎等。现有 很多物理蟑螂诱捕器仅考虑到诱捕,没有完善杀灭和蟑螂尸体的处理。蟑螂繁殖能力很强, 很多杀灭方式如水淹、拍打、电击往往仅杀死了蟑螂,而没有杀灭蟑螂体内的卵。现有的很多蟑螂诱捕器在处理诱捕到的蟑螂时,会看到蟑螂或近距离的接触蟑 螂。甚至有的诱捕器专门设计有透明的观察面。这对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有时候这成为 了不使用这些诱捕器最直接的理由。每种昆虫都有独特的敏感色彩,这正是花朵有不同色彩的原因。蟑螂喜欢较深的 颜色,厌恶亮色。现在公知的很多蟑螂诱捕器没有考虑色彩对蟑螂的影响。猪笼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抓捕虫 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 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 虫植物。自然的进化使得这类食虫植物从形状到色彩,从气味的散发到光线的利用皆对许 多昆虫有致命的诱惑。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学习食虫植物的某些特征以弥补上述蟑螂诱捕方式的不足,提 供一种仿生蟑螂诱杀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蟑螂诱杀器,包括诱捕器和蟑螂杀灭装置。诱捕器呈猪笼草瓶壶状,外观为深色,诱捕器的口缘外翻,内壁设有一条条光滑的 倒须状绒毛伸向诱捕器内,当蟑螂滑落时可起到导向作用。在诱捕器颈部内侧设置有条状 倒须单向入口,可使蟑螂有进无出。诱捕器口的上部设置有上盖,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 迷惑落入诱捕器中的蟑螂使其找不到出口。在诱捕器表面设置有多条翼状结构,从诱捕器 口部延伸,向下汇集于诱捕器底部,它的功能是方便蟑螂从诱捕器的底部攀爬至口部。在诱
3捕器下端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它可使诱饵的气味和从诱捕到的蟑螂散发出的引诱激素对外 发散,提高诱捕效率。蟑螂杀灭装置包括托盘、顶盖、上下把手和转轴。在蟑螂杀灭装置顶盖外部中央设 置有卡扣,诱捕器通过上述卡扣与扁平的蟑螂杀灭装置活动连接,在诱捕器底部和蟑螂杀 灭装置顶盖设置有贯通的缝隙,蟑螂杀灭装置顶盖缝隙处设置有单向弹簧门,利用蟑螂喜 好钻爬缝隙的特性,蟑螂很容易通过单向弹簧门进入杀灭装置。杀灭装置的托盘、顶盖由金 属材质制造,可以放置在火上或电磁炉上用高温杀灭蟑螂。也可在杀灭装置底部设置电加 热装置,执行杀灭蟑螂的任务。杀灭装置设置有转轴,转轴分别连接上下把手以及托盘与顶 盖。通过旋转上下把手可以张开杀灭装置设置的托盘与顶盖倾倒清理杀灭后的蟑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外形美观,不用药,无污染的仿生蟑螂诱杀器,其从诱捕到杀灭,整个 过程方便简单,无须看到蟑螂。仅需在杀灭过程用电,无须24小时耗电。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2、翼状结构;3、诱捕器;4、条状倒须;5、倒须状绒毛;6、透气孔;7、 卡扣;8、上把手;9、下把手;10、转轴;11、顶盖;12、托盘;13、缝隙;14、单向弹簧门;15、电
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仿生蟑螂诱杀器,包括诱捕器3和蟑螂杀灭装置16。诱捕器3呈猪笼草瓶壶状,诱捕器3的口缘外翻,内壁设有一条条光滑的倒须状绒 毛5伸向诱捕器内,当蟑螂滑落时可起到导向作用。在诱捕器3颈部内侧设置有条状倒须 4单向入口,可使蟑螂有进无出。诱捕器3的上部设置有上盖1,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迷 惑落入诱捕器中的蟑螂使其找不到出口。在诱捕器3表面设置有多条翼状结构2,从诱捕 器3 口部延伸,向下汇集于诱捕器3底部,它的功能是方便蟑螂从诱捕器3的底部攀爬至口 部。在诱捕器3下端设置有若干透气孔6,它可使诱饵的气味和从诱捕到的蟑螂散发出的引 诱激素对外发散,提高诱捕效率。蟑螂杀灭装置16包括托盘12、顶盖11、上把手8、下把手9和转轴10。在蟑螂杀 灭装置16顶盖11外部中央设置有卡扣7,诱捕器3通过上述卡扣7与扁平的蟑螂杀灭装 置16活动连接,在诱捕器3底部和蟑螂杀灭装置16顶盖11设置有贯通的缝隙13,蟑螂杀 灭装置16顶盖11缝隙13处设置有单向弹簧门14,利用蟑螂喜好钻爬缝隙的特性,蟑螂很 容易通过单向弹簧门14进入杀灭装置16。杀灭装置16的托盘12、顶盖11由金属材质制 造,可以放置在火上或电磁炉上用高温杀灭蟑螂。也可在杀灭装置16底部设置电加热装置 15,执行杀灭蟑螂的任务。杀灭装置16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分别连接上把手8、下把手9 以及托盘12与顶盖11。通过旋转上把手8、下把手9可以张开杀灭装置设置16的托盘12 与顶盖11倾倒清理杀灭后的蟑螂。在实施例中,将蟑螂爱好的饵料投入诱捕器,将仿生蟑螂诱杀器放置到蟑螂出没的地方,即可诱捕蟑螂。白天来临或稍加惊扰,蟑螂会自行从诱捕器底部缝隙钻入杀灭装 置。少量蟑螂可不予处理,它们散发的激素与气味会吸引更多的蟑螂前来进食。当蟑螂达 到一定数量,即可用持续的高温将之彻底杀灭。杀灭后的蟑螂可打开顶盖与托盘迅速倾倒。 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可以和蟑螂保持较远的距离,甚至可以做到不看见蟑螂。在实施例中,诱捕器的色彩优选方案为深色。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虽然本 说明书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 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仿生蟑螂诱杀器,包括诱捕器(3)和蟑螂杀灭装置(16),其特征是诱捕器(3)呈瓶或者壶状,内壁设有一条条光滑的倒须状绒毛(5)伸向诱捕器内,在诱捕器(3)颈部内侧设置有条状倒须(4)单向入口,诱捕器(3)的上部设置有上盖(1),在诱捕器(3)表面设置有多条翼状结构(2),在诱捕器(3)下端设置有若干透气孔(6);蟑螂杀灭装置(16)包括托盘(12)、顶盖(11)、上把手(8)、下把手(9)和转轴(10),在蟑螂杀灭装置(16)顶盖(11)外部中央设置有卡扣(7),诱捕器(3)通过上述卡扣(7)与扁平的蟑螂杀灭装置(16)活动连接,在诱捕器(3)底部和蟑螂杀灭装置(16)顶盖(11)设置有贯通的缝隙(13),蟑螂杀灭装置(16)顶盖(11)缝隙(13)处设置有单向弹簧门(14),杀灭装置(16)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分别连接上把手(8)、下把手(9)以及托盘(12)与顶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蟑螂诱杀器,其特征是杀灭装置(16)的托盘(12)、顶盖 (11)由金属材质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蟑螂诱杀器,其特征是由金属材质制造,可以放置在火 上或电磁炉上用高温杀灭蟑螂,也可在杀灭装置(16)底部设置电加热装置(15)。
专利摘要一种仿生蟑螂诱杀器,包括诱捕器和蟑螂杀灭装置。诱捕器呈猪笼草瓶壶状,内壁设有一条条光滑的倒须状绒毛伸向诱捕器内,在诱捕器颈部内侧设置有条状倒须单向入口。诱捕器口的上部设置有上盖。在诱捕器表面设置有多条翼状结构。在诱捕器下端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蟑螂杀灭装置包括托盘、顶盖、上下把手和转轴。可以放置在火上或电磁炉上用高温杀灭蟑螂。也可在杀灭装置底部设置电加热装置,执行杀灭蟑螂的任务。杀灭装置设置通过旋转上下把手可以张开托盘与顶盖倾倒清理杀灭后的蟑螂。整个过程方便简单,无须看到蟑螂。
文档编号A01M1/10GK201577437SQ20102030002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日
发明者罗轶 申请人:罗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