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0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用于食用菌菌棒打眼通气。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菌袋式栽培制袋发菌的通气目前采取以下四种形式1、装袋接种后扎袋,待菌种萌发后再到菌种上用大号缝纫机针扎上通气孔,其缺 点是费工费时,效率很低,菌种萌发慢;2、装袋前提前用缝纫机针在塑料袋上扎几排针眼,其缺点是接种时菌种易错过针 眼,菌种萌发不一致,感染率高,菌丝生长慢,二是不能用于熟料生产;3、装袋接种后扎口时留一筷子大小的眼,缺点是害虫易钻入,易发生虫害,且通气 面积小,菌丝生长慢;4、装袋接种后套上颈圈盖报纸,其缺点是袋口易失水干燥,影响菌种萌发,污染率 增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食用菌袋式栽培制袋发菌的通气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食用菌袋微孔打眼器,主要针对目前食用菌发菌扎孔费工费时、效率低、污染高、虫 害多、易失水、生长慢等缺点而改进的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发菌微孔打孔专用工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是由缝纫针和圆盘构成,针眼一头的三分之一埋设 在圆盘中,针尖一头的三分之二裸露在圆盘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使用本实用新型扎孔后,菌袋的微孔分布均勻,外界新鲜空气和袋内废气及时 均勻交换,发菌增快,比普通方法快一周左右;2.本实用新型所扎孔的菌棒利于保水,由于孔眼微小,菌棒里的水分蒸发量很
小,出菇快、产量高;3.使用本实用新型扎孔后,菌袋孔眼微小,害虫难以钻入,减少了虫害的发生;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极低,操作简便,接种前在接种的一头扎一下就有 40 50个微孔,效率极高,一个菌棒只需3秒左右即可完成;5.本实用新型污染率低,经对比试验,在同行等条件下,污染率比其它方法栽培的 低40 %左右,从而提高了成品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是由缝纫针1和圆盘2组成,将50枚小 号缝纫针1均勻的固定在直径12厘米,厚2厘米的圆盘2上,针眼一头的三分之一埋设在 圆盘2中,针尖一头的三分之二裸露在圆盘2外。接种前,在接种的一头扎一下就有50个微孔,效率极高,一个菌棒只需3秒左右即 可完成。
权利要求1. 一种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是由缝纫针(1)和圆盘(2)构成,其特征是缝纫针(1) 的三分之一埋设在圆盘O)中,缝纫针(1)的三分之二裸露在圆盘( 夕卜。
专利摘要一种食用菌菌棒微孔打眼器,是由缝纫针和圆盘构成,针的三分之一埋设在圆盘中,针的三分之二裸露在圆盘外。本实用新型在接种的菌棒上至扎一下就有40~50个微孔,菌棒有足够的通气量,该微孔在整个料面分布均匀,且孔眼很小,及防止害虫进入,有防止菌袋失水,通过该实用新型打孔的菌棒菌种萌发快,生长快,效率高,可极大提高产量,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法军唯恐打孔专用工具。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食用菌发菌扎孔费工费时、效率低、污染高、虫害多、易失水、生长慢的缺陷。
文档编号A01G1/04GK201854575SQ201020527880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1日
发明者梁福才 申请人:梁福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