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诱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心能够随着球状配重的移动而变化的诱饵。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公知专利文献I那样的诱饵。如图8和图9所示,该以往的诱饵100包括主体200 ;配重移动空间300,其沿上述主体200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设在主体200内;钢球500 (球状配重),其收容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00内,且能沿配重移动空间300在主体200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磁铁600,其设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00的前部。该磁铁600的表面暴露出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00的前部侧。因而,移动到配重移动空间300的前部的钢球500借助磁力直接附着于磁铁600的表面。另外,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00的两侧面上分别突出有左右的侧面导轨310、312,此外,在配重移动空间的上表面上向下方突出有上表面导轨314。上述左右的侧面导轨310、312和上表面导轨314由沿着与配重移动空间300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突起部构成。在投掷了上述诱饵100时,钢球500离开磁铁600,且该钢球500向主体200的后部移动。因此,诱饵100向远方飞去。另一方面,当诱饵100落到水面上时,钢球500向主体200的前部移动,且该钢球500借助磁力附着并保持于磁铁600的表面。由于钢球500被保持于磁铁600,因此诱饵100的前部的变重。当在该状态下拉拽诱饵100时,诱饵100在其后部左右摇摆的状态下游动。
这样,在上述以往的诱饵100中,诱饵100的重心能够随着钢球500在主体200内前后移动而变化。另外,在上述以往的诱饵100中,钢球500 —边与左右的侧面导轨310、312的各顶端面以及上表面导轨314的顶端面接触一边在配重移动空间300内移动。上述各导轨310、312,314具有防止在配重移动空间300内移动的钢球500发生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的功能。此外,上述各导轨310、312、314具有防止被保持于磁铁600的钢球500发生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的功能。另外,上述“横向晃动”是指钢球(配重)以配重移动空间的中心轴线为基准向该中心轴线的左右方向振动,上述“纵向晃动”是指钢球(配重)向该中心轴线的上下方向振动。然而,只设置上述各导轨,有时不能充分防止附着于磁铁600的钢球500的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当附着于磁铁600的钢球500发生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时,在诱饵100的游动过程中,由于钢球500脱离磁铁600或钢球500发生振动,因此存在诱饵100的游动动作变差的问题。具体而言,通常,为了设定诱饵的浮力,将各种大小的钢球收容在配重移动空间内(如上所述,钢球是诱饵的配重)。例如在想要获得能更深地下沉的诱饵的情况下,使用大径的钢球,而在想要获得下沉得不太深的诱饵的情况下,使用小径的钢球。在上述以往的诱饵100中,当在设有能与大径的钢球吻合的各导轨的配重移动空间内收容了小径的钢球的情况下,不能充分防止附着于磁铁的上述小径的钢球的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另一方面,不能在设有能与小径的钢球吻合的各导轨的配重移动空间内收容大径的钢球。即,大径的钢球必须收容在设有突出高度较低的各导轨(相对的导轨的各顶端面之间的间隔较宽的各导轨)的配重移动空间内。另一方面,小径的钢球必须收容在设有突出高度较高的各导轨的配重移动空间内。这样,在以往的诱饵100中,必须个别地形成与钢球500的直径相对应的配重移动空间300。然而,针对各种大小的钢球形成配重移动空间、即针对各种大小的钢球制造多种主体的做法会导致诱饵的制造成本增大。另一方面,当在设有能与大径的钢球吻合的各导轨的配重移动空间(I个配重移动空间)中收容小径的钢球时,如上所述,不能充分防止附着于磁铁的钢球的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
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昭63 - 207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心能够随着球状配重的移动而变化的诱饵,该诱饵能够防止被保持在前部的球状配重发生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本发明的诱饵包括主体;配重移动空间,其沿上述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设在主体内;球状配重,其收容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内,且能够沿配重移动空间在主体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保持构件,其设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的前侧,且借助磁力保持上述球状配重,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的前部与保持构件之间设有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具有自上述配重移动空间侧向上述保持构件侧去而逐渐变薄的倾斜面部。本发明的优选的诱饵在上述分隔壁上形成有圆形的孔,在上述圆形的孔的周围形成有上述倾斜面部。本发明的诱饵的利用保持构件保持在主体的前部的球状配重难以发生横向晃动及/或纵向晃动。因而,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边在后部良好地左右摇摆一边游动的诱饵。此外,采用本发明,能够比较廉价地获得这样的诱饵。


图I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诱饵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I的II — 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将沿图I的III 一 III线剖切的截面放大的图。图4是将图2的剖视图中的分隔壁周边放大的图。图5是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诱饵的分隔壁周边放大的图。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诱饵的剖视图(沿与图3相同的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诱饵的剖视图(沿与图3相同的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8是以往的诱饵的横剖视图。图9是沿图9的IX — IX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实施方式的诱馆图I是本发明的诱饵的侧视图,图2和图3是分别沿纵向和横向剖切图I的诱饵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在图3和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球状配重。在图I 图4中,诱饵I包括主体2 ;配重移动空间3,其设在上述主体2的内部;球状配重5,其收容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内;保持构件6,其设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侧;分隔壁7,其设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部与保持构件6之 间。该分隔壁7具有形成为锥形的倾斜面部8。倾斜面部8是厚度自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侧向保持构件6的中央部侧去而逐渐变薄的部分。以下,将本明本发明的诱饵I按照各构成构件分开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诱饵I。主体及配重移动空间图示的主体2的外形形成为仿照小鱼的形状。当然,主体2的外形不限于仿照小鱼的形状,也可以改变成各种形状。此外,也可以在主体2的外表面上形成很多个小的凹陷(dimple)(未图示)。通过使主体2的表面具有很多个小的凹陷,在投掷诱饵I时,诱饵I不易受到空气阻力。因而,能够提供能更远地甩出的诱饵I。主体2本身是能浮在水(包括淡水和海水)上的构件。主体2的比重只要小于I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 9以下,更优选为0. 8以下,特别优选为0.6以下。上述主体2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在此,在本说明书中,非磁性材料是指本身不带有磁性且即使靠近磁铁也不会带磁性的材料(也就是不会吸附于磁铁的材料)。磁性材料是指具有当靠近磁铁时会带磁性的性质的材料(也就是会吸附于磁铁的材料)。磁铁是指未从外部接受磁场、电流的供给就具有磁场的构件(具有吸引磁性材料的性质的构件)。主体2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ABS树脂等硬质合成树脂、尿烷等软质合成树脂、发泡尿烷等发泡合成树脂、木材以及组合2种以上的原料而成的复合材料等。主体2可以是空心状,也可以是实心状。另外,实心状的主体2是在内部没有空心部的主体2。如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主体2在内部具有空心部22 (也就是空心状)。通过在内部形成空心部22,即使在使用了比重大于I的主体材料(例如ABS树脂等)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制作比重为0. 9以下的主体2。空心状的主体2例如由硬质合成树脂形成。此外,在主体2的内部形成有配重移动空间3。配重移动空间3是沿主体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筒状的空间。只要满足收容在配重移动空间3内的球状配重5能够沿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顺畅地移动的条件,则配重移动空间3的纵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配重移动空间3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当然,配重移动空间3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圆形等。由形成在主体2内的多个壁围成的空间就是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该多个壁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纵截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是由如下构件围成的空间上下一对的上壁31及下壁32,其沿主体2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左壁33及右壁34,其沿主体2的前后方向延伸且介于上述上壁31与下壁32之间。该上壁31、下壁32、左壁33和右壁34的各表面形成为平坦面。上述各壁31、32、33、34通常与主体2成形为一体(也就是说,各壁和主体2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当然,也可以相对于主体2分别独立地成形各壁的构件,并将该各壁的构件接合于主体2的内部,从而形成上述配重移动空间3。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与上述以往的诱饵同样地在上述左壁33及右壁34的各表面和/或上述上壁31及下壁32的各表面上分别突出导轨(导轨未图示)。与上述以往的诱饵的导轨同样,该导轨由沿着与配重移动空间3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突起部构成上述主体2通常由多个成形体构成。例如,主体2是通过使左右对称一对的对开 式成形体接合而形成的。这种使一对的对开式成形体接合而获得的主体2能够容易地在其内部形成空心部和配重移动空间3,因此优选。另外,在主体2的前端部突出有用于连结线(钓鱼线)的环状的线连结部41。在主体2的后端部突出有用于卡定钓鱼钩的环状的钓鱼钩连结部43。在主体2的腹部大致中央部也突出有同样的环状的钓鱼钩连结部44。钩状的钓鱼钩42 (例如三爪钩等)分别卡定于上述钓鱼钩连结部43、44。在主体2的头部下部突出有抗水流板45。该抗水流板45与主体2 —体地自主体2突出。抗水流板45具有使诱饵I摆动的功能。也就是说,当在水中拉拽诱饵I时,水流碰撞抗水流板45,从而使诱饵I摆动。分隔壁分隔壁7设在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部。分隔壁7介于配重移动空间3与保持构件6之间。该分隔壁7以分隔壁7的背面与保持构件6的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或者,分隔壁7也能以与保持构件6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配置于保持构件6的表面(未图示)。该分隔壁7优选由不妨碍磁力的穿透的材料形成。分隔壁7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分隔壁7的形成材料优选为非磁性材料或磁性材料,更优选为非磁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7与主体2成形为一体(也就是说,分隔壁7和主体2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当然,也可以分别独立地成形主体2和分隔壁7,并将该分隔壁7安装在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部。分隔壁I具有倾斜面部8。该倾斜面部8是分隔壁I的一部分,是厚度自配重移动空间3侧向保持构件6的中央部侧去而逐渐变薄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7上形成有圆形的孔9,在该圆形的孔9的周围连续地形成有上述倾斜面部8。也就是说,分隔壁7包括主视呈环状的倾斜面部8,其厚度随着向分隔壁的中央部去而逐渐变薄;圆形的孔9,其开口于被倾斜面部8包围的内侧。如图3所示,优选该倾斜面部8形成为主视大致呈圆形环状的形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主视的形状是指从配重移动空间侧沿分隔壁的法线方向观察倾斜面部时的形状。在该分隔壁7的背面侧配置有保持构件6。因而,保持构件6的表面的中央部自分隔壁7的孔9暴露出。
移动到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部的球状配重5嵌入上述分隔壁7的倾斜面部8的内侦仪倾斜面部8的内侧是指被倾斜面部8包围的区域),且与倾斜面部8的表面接触,并且该球状配重5借助磁力附着于保持构件8的自上述孔9暴露出的表面。保持构件保持构件6设在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侧。在上述分隔壁7的背面侧形成有用于收纳保持构件6的壳体部21。保持构件6嵌入该壳体部21内。上述保持构件6是用于拉近球状配重5而将球状配重5保持在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部的构件。在球状配重5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6由磁铁(永磁铁)形成。作为磁铁,可以列举出例如铁氧体磁铁、铝镍钴磁铁、磁钢、树脂磁铁和橡胶磁铁等。上述树脂磁铁是通过对混合有金属等的树脂进行成形而获得的磁铁,上述橡胶磁铁是通过 对混合有金属等的橡胶进行成形而获得的磁铁。在上述保持构件6由橡胶磁铁构成的情况下,能够缓和球状配重5碰撞保持构件6时的冲击及冲击声响。保持构件6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该保持构件6的形状,可以列举出规定厚度的板状等。球状配重球状配重5移动自如地收容在配重移动空间3内。如上所述,配重移动空间3是沿主体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筒状。球状配重5能够沿该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后方向移动。球状配重5是通过将比重较大的磁性材料形成为球状而获得的。球状配重5的比重只要与主体2相比充分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球状配重5的比重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I以上。作为磁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代表可以列举出铁、镍、钴等铁族金属、含有铁族金属的合金以及铁族金属的氧化物等。这样的磁性材料的比重为6以上且具有强磁性,因此优选作为球状配重5的形成材料。球状配重5例如由钢球构成。根据诱饵I的浮力设定,在配重移动空间3内收容各种大小的球状配重5。球状配重5的直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2mm 15mm左右,优选为3mm IO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的诱饵I中,在配重移动空间3内收容有两个球状配重5。当然,也可以在配重移动空间内只收容I个球状配重,还可以收容3个以上的球状配重(未图示)。在收容有多个(两个或3个以上)球状配重的情况下,上述的球状配重通常全部使用相同的配重,但上述的球状配重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不同。当在配重移动空间3内收纳有多个球状配重5时,各球状配重5在配重移动空间3内前后排列地移动。并且,前方的球状配重5借助磁力附着于保持构件6,而后方的球状配重5借助磁力附着于前方的球状配重5。即,保持构件6的磁力经由附着于保持构件6的前方的球状配重5作用于后方的球状配重5,从而将多个球状配重5前后排列地保持于保持构件6。诱饵的使用例将线系到线连结部41上而使用上述诱饵I。在投掷了诱饵I时,球状配重5由于惯性而向配重移动空间3的后部移动。因而,诱饵I的重心偏向后方,能够以诱饵I的后部作为前头而将诱饵I抛到远处。另一方面,当诱饵I落到水面上时,球状配重5向主体2的前部移动,利用保持构件6的磁力将球状配重5保持在主体2的前部(参照图2)。通过这样将球状配重5保持于分隔壁7的表面,重心移动到诱饵I的前部。当拉拽该状态的诱饵I时,诱饵I一边在后部左右摇摆一边游动。本发明的诱饵I在保持构件6与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部之间设有分隔壁7,该分隔壁7具有倾斜面部8。该倾斜面部8是自配重移动空间3侧向保持构件6的中央部侧去而逐渐变薄的锥形的面。移动到配重移动空间3的前方的球状配重5嵌入上述倾斜面部8的内侧,球状配重5的表面与倾斜面部8的表面接触,并且球状配重5借助磁力附着于保持构件8。与上述倾斜面部8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的球状配重5被该倾斜面部8支承而难以移动。因此,在诱饵I的游动过程中,能够防止附着于上述保持构件8的球状配重5的横向晃 动及/或纵向晃动。另外,在本发明的诱饵I中,即使用大径的球状配重和直径比该大径的球状配重的直径小的小径的球状配重,上述哪个球状配重都嵌入倾斜面部8的内侧。因而,采用本发明,即使在一个形状的配重移动空间3 (—个形状的主体2)内适当地选择并收容大径的球状配重或小径的球状配重,也能防止上述球状配重发生横向晃动。这样,采用本发明,不需要分别形成与球状配重5的大小相对应的不同的配重移动空间3,因此能够抑制诱饵I的制造成本。另一实施方式的诱馆本发明的诱饵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的构造,能够变更为各种构造。下面,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为主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省略其说明,而引用用语及附图标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隔壁7具有圆形的孔9,但分隔壁7例如也可以不具有孔。
例如,如图5所示,分隔壁7的表面(与配重移动空间3相对的面)也可以具有碟形的凹部71。该凹部71例如形成为主视呈大致圆形状。该碟形的凹部71的中央最深,自其中央向全方位的外侧去而逐渐变浅。也就是说,在具有碟形的凹部71的分隔壁7中,与凹部71的中央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最薄,该部分的周围的部分的厚度随着向外侧去而逐渐变厚。该周围的部分相当于分隔壁7的倾斜面部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部8是主视大致圆形环状,但倾斜面部8也可以形成为主视呈大致四边形环状、主视呈大致六边形环状等(未图示)。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部8是沿周向连续地形成的形状(主视呈环状),但也可以沿周向局部形成倾斜面部8。图6和图7表示沿周向局部设有倾斜面部的方式。在图6的分隔壁7中,隔开规定间隔地互相面对地设有左右一对的主视呈大致圆弧状的倾斜面部8R、8L。在图7的分隔壁7中,隔开规定间隔地互相面对地设有上下一对的主视呈大致圆弧状的倾斜面部8U、8D。具有图6的倾斜面部8R、8L的诱饵能够有效地防止球状配重5发生横向晃动,具有图7的倾斜面部8U、8D的诱饵能够有效地防止球状配重5发生纵向晃动。本发明的诱馆可以用于黑S卢(black bass)、花S卢(Lateolabrax japonicus)、錤鳅(Coryphaena hippurus)、章鱼和乌贼等的各种垂钓。
附图标记说明I、诱饵;2、主体 ;3、配重移动空间;5、球状配重;6、保持构件;7、分隔壁;8、倾斜面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诱饵,其中, 该诱饵包括主体;配重移动空间,其沿上述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设在主体内;球状配重,其收容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内,且能够沿配重移动空间在主体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保持构件,其设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的前侧,且借助磁力保持上述球状配重, 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的前部与保持构件之间设有分隔壁, 上述分隔壁具有自上述配重移动空间侧向上述保持构件侧去而逐渐变薄的倾斜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诱饵,其中, 在上述分隔壁上形成有圆形的孔,在上述圆形的孔的周围形成有上述倾斜面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饵。该诱饵包括主体;配重移动空间,其沿上述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设在主体内;球状配重,其收容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内,且能够沿配重移动空间在主体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保持构件,其设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的前侧,且借助磁力保持上述球状配重,在上述配重移动空间的前部与保持构件之间设有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具有自上述配重移动空间侧向上述保持构件侧去而逐渐变薄的倾斜面部。该诱饵的重心能够随着球状配重的移动而变化。
文档编号A01K85/00GK102711450SQ2010800620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E·E-H·乔 申请人:株式会社Duel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