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115067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游动物培养领域,涉及一种生态型大型潘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潘OfeMflia ffl^TKO生活于自然水域,属于浮游甲壳类动物,是世界种。它具 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经济、对毒物敏感等优点,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 用于综合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农药毒性及新化学物质毒性等。大型潘是国际公认的标准 试验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水生生物毒理试验。随着大型潘毒理试验研究的发展,各国相继建立了大型潘毒性测定的标准方法, 对试验型大型潘的培养条件做了相关的规定,而针对于大型潘的保种培养却未有提及。试 验潘的来源可以从实验室已有的纯培养中挑选、引种,也可以从野外采集。野外采集的潘要 经分离、鉴定、纯化,耗时费力。如何简便地在实验室进行保种培养,免去野外采集的烦琐工 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型潘的适宜繁殖的条件为温度22°C左右、pH = 6. 5 8. 5、培养用水可选用经 自然曝气三天以上的自来水或人工配置的稀释水。在该条件下,大型潘能健康快速繁殖,因 此需频繁投喂饵料,更换水源,定期移除过量的大型潘,另外,也长期占用培养箱的空间资 源。通常情况下大型潘采用单性孤雌生殖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大型潘会大量繁殖,造 成培养液中密度太大,导致孤雌生殖停止而进行有性生殖。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进 行毒性实验的大型潘必需是敏感纯种的生物株,因此大型潘的繁殖需约束在孤雌生殖的状 态下。大型潘的实验室保种若采用试验培养的方法,操作繁琐,工作量较大,且不利于纯种 的保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费用少,水质稳定的生态型 大型潘储备保种培养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型潘储备保种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潘一藻一螺一鱼水生生态系统。上述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藻为斜生栅藻Ji为环棱螺;鱼为青苔鼠。水生生态系统中斜生栅藻的密度为4X IO3飞X IO3个/L ;幼潘、环棱螺、青苔鼠在 系统中的数量关系为150150 :2 3:1 2 :1。上述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按照 4 X 1(T4. 5 X IO3个/L的密度接种栅藻;②接种幼潘40-50个;③放入1-2个环棱螺和1_2 条青苔鼠鱼;④将容器置于无阳光直射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0-35°C之间;水体pH保持在 6. 5-8. 5之间;每隔7-10天更换8-10%容器体积的曝气后自来水;⑤每周投喂饵料1_2次。步骤①所述容器为圆形容器,便于搅动水体,将残杂集中于容器中央,用吸管将杂 质吸走;容器为玻璃质地,便于观察;容器大小为5L。
步骤①所述清水是自来水放于阳光下曝气三天以上,除去水中残余氯气。步骤⑤所述饵料为斜生栅藻,其投喂量为每周投喂2(T30ml的1 X IO6个/L栅藻1次。上述水生生态系统建立方法的优选方案如下
(1)在5L圆形玻璃缸中加入自来水,自来水曝气三天以上,除去水中残余氯气。(2)在玻璃缸中接种IX IO6个/L左右的栅藻。(3)接种幼潘50个。(4)放入1 2枚环棱螺(彻和1-2条清洁玻璃缸底部和四壁的青苔鼠 (Acantopsis choirorhynchos).青苔鼠是水草缸及小型鱼缸最常配养的食藻鱼,价格便 宜,能清除玻璃缸底部和四壁贴壁生长的藻类,使水缸保持光亮。青苔鼠还能搅动玻璃缸中 水体,促进水体中栅藻的繁殖。(5)将玻璃缸至于室内,无阳光直射。温度在10_35°C范围内即可。每隔7-10天 换水10%。(6)除偶尔添加大型潘的饵料斜生栅藻外,不再添加任何营养盐或其他饵料。潘一藻一螺一鱼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为大型潘的长期稳定保种提供了可能性。原 因如下
1.斜生栅藻作为饵料,被大型潘、环棱螺以及青苔鼠所食,大型潘褪下的壳以及环棱 螺、青苔鼠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栅藻繁殖提供N、P等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减少饵料栅藻的投
喂数量。2.大型潘与环棱螺、青苔鼠不构成捕食关系,大型潘的数量不会因被捕食而锐减。 在混养系统中,通过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且受混养系统的综合性影响,从而保证了大型潘 的孤雌生殖。3.该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使栅藻和大型潘生长稳定,水质良好,无需频繁换水。 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废物再利用,不用经常性照料,充分利用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和稳 定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生态型大型潘储备保种培养方法能在室内条件下长年保种大型潘,为实验室提供充 足的健康纯种大型潘。2、操作简单,费用少。材料来源广,无需特殊技术和设备。一个生态型大型潘保种 培养系统的建立约需20元左右(玻璃缸15元,青苔鼠3元/条)。3、持续时间长,南方地区可实现室内常温(10_35°C)状态下长年保种培养。随时 提供实验材料。4、成功解决了传统培养中大型潘大量繁殖导致孤雌生殖停止而进行有性生殖、需 频繁换水、需频繁清理培养系统杂质、占用培养箱空间难题。传统培养中每周需换3次水, 要经常性移除过量的大型潘,防止密度过高。生态型培养方法中换水周期为7-10天,换水 量为10%,大型潘的密度保持稳定,无需经常性清除数量过多的大型潘及培养过程中产生的 废物,大大减少了工作量。5、系统稳定,大型潘、栅藻、环棱螺以及青苔鼠能共存。5L的玻璃缸能提供250个 左右的大型潘。PH维持在6. 5 8之间。氧溶量可维持在:3mg/L以上。
6、在该保种生态系统中,大型潘以栅藻为食,青苔鼠和环棱螺摄食贴壁生长的 藻类以及沉淀于玻璃缸底部的碎屑和大型潘褪皮遗下的甲壳。青苔鼠、环棱螺和大型潘不 构成捕食关系,对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其排泄物有利于栅藻的生长,从而可以相 辅相成,保持该水生生态系统水质的稳定性。生态型大型潘储备保种培养方法采用简单的生态系统构造,操作简单,费用少,水 质稳定,节省换水时间,无需恒温培养箱,能在室内长期保证大型潘的生长和繁殖。目前,大 型潘已被众多实验室广泛利用,生态型大型潘保种培养方法能为实验室提供随取随用的试 验材料,免去前期烦琐的选育工作,节约时间,减少工作量,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大型潘的毒理试验广泛应用,需随时提供大型潘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构建简单的 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操作简单,费用少,大型潘能稳定生长和繁殖,无需经常性的野外采 种,免去一般培养中频繁的人工换水、投喂饵料、清除杂质废物的麻烦,达到简便的实验室 长期保种的目的。


图1是潘类一藻类一螺一鱼水生生态系统,其中1是青苔鼠,2是环棱螺,3是大 型潘,4是斜生栅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例1 1、试验材料
1条青苔鼠、2个环棱螺、5L圆形玻璃缸、50个左右大型潘、1 X IO6个左右栅藻、4L曝气 3天的自来水、70cm虹吸管、1个玻璃棒、1个吸管。2、试验过程
时间:2010. 01 — 2010. 12. 温度10-;35 °C
(1)曝气后的自来水倒入5L的圆形玻璃缸中,依次接种1 X IO6个/L左右的栅藻、大型 潘幼潘50个、放入2枚环棱螺和1条青苔鼠。放置于试验台上,无阳光直射,室温培养。观 察系统无异常现象。(2)每周投喂20ml的1 X IO6个/L栅藻1次,以补充大型潘对栅藻的消耗。使该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保持在以下关系栅藻的密度为4X IO3飞X IO3个/L左右。(3)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8-10%。(4)当玻璃缸水体杂质残余稍多时,可用玻璃棒搅动水体,使玻璃缸水体环流起 来,此时,残余杂质等将集中于玻璃缸底中央,待水体静止时,用吸管吸走这些残余杂质,以 减轻水体的负荷。(5)栅藻和大型潘生长情况记录。3、试验结果
(1)随着室温的变化,大型潘的数量也会消长起伏,但总个体数基本能稳定在120-300 个左右,无需移除大型潘。(2)换水周期为7-10天,水质良好。栅藻、环棱螺和青苔鼠生长情况良好,培养系 统稳定。
(3)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大型潘能保持孤雌生殖,无水质恶化现象,可达到为实 验室长期提供优良纯种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潘储备保种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潘一藻一螺一鱼水生生态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藻为斜生栅藻, 螺为环棱螺,鱼为青苔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生栅藻的密度为4X103飞X IO3个 /L ;大型潘、环棱螺、青苔鼠在系统中的数量关系为15(Γ250:2 3:广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步 骤①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按照4X10,4.5X IO3个/L的密度接种栅藻;②接种幼潘 40-50个;③放入1-2个环棱螺和1-2条青苔鼠鱼;④将容器置于无阳光直射的环境;温度 保持在10-35°C之间;水体pH保持在6. 5-8. 5之间;每隔7_10天更换8-10%容器体积的曝 气后自来水;⑤每周投喂饵料1-2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容器为圆形容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容器为玻璃质地。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清水是自来水放于阳光下曝 气三天以上,除去水中残余氯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所述环境为室内环境。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所述饵料为斜生栅藻,其投喂量 为每周投喂2(T30ml的1 X IO6个/L斜生栅藻1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浮游动物培养领域,涉及一种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方法需建立简单的溞-藻-螺-鱼水生生态系统,让大型溞在生态系统中稳定生长和繁殖,定期更换少量培养用水和添加少量饵料,保证大型溞长年稳定在系统中。大型溞的毒理试验广泛应用,需随时提供大型溞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构建简单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操作简单,费用少,大型溞能稳定生长和繁殖,无需经常性的野外采种,免去一般培养中频繁的人工换水、投喂饵料、清除杂质废物的麻烦,达到简便的实验室长期保种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138542SQ20111004730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窦碧霞, 黄建荣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