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文档序号:11708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茶园害虫防治方法,涉及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茶树互利素诱集和指引叶蝉三棒缨小蜂和微小裂谷缨小蜂寄生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卵的方法。涉及分离鉴定叶蝉口针刺吸为害茶梢、叶蝉产卵管刺伤的茶梢嫩茎释放的互利素,测定其中对缨小蜂有显著引诱力的组分,制成缨小蜂诱集剂;以橡胶仿制 1芽2叶茶梢,载上缨小蜂诱集剂,制成诱芯;在假眼小绿叶蝉始盛期、盛期和盛末期,使用诱芯诱集、指引两种缨小蜂搜寻、寄生假眼小绿叶蝉。
背景技术
几十年来,假眼小绿叶蝉份poasca vitis G5the就在我国大陆茶园以及越南、缅甸等近邻国家茶区严重为害。该害虫世代多、繁殖力强,缺乏有效天敌,主要依赖化学防治, 已致其产生很强的抗药性。业内推测每年防治该叶蝉的农药量占茶园总施药量的40%。90 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广有机茶,这类茶园中禁用化学农药,该叶蝉就成了限制有机茶生产的瓶颈。然而,近几年来本课题组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 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禾口微小裂骨t婴小蜂 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对于该叶 单卵的寄生率较高。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区选定10个类型的茶园,5天1次的定园调查发现两种缨小蜂对该叶蝉的跟随效应较强。在福建省金山、福安茶区,这两种蜂对该叶蝉的寄生率也较高、跟随效应也较强(福建农林大学林乃铨课题组报道)。这两种蜂的学名都是林乃铨教授鉴定的,迄今未有这两种蜂的饲养、繁育的报道;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蜂的自然种群不足以控制该叶蝉。如果研制可以有效诱集缨小蜂的诱集剂,短时间内将茶园群落中自然生存的缨小蜂诱集、指引至高密度的假眼小绿叶蝉种群中,势必强化搜寻效率、提高寄生率,有效压低叶蝉种群密度。90年代以来的植物一害虫一天敌三级营养之间化学通讯机制的研究证实,虫害植株释放挥发性互利素作为求救信号,引诱天敌前来寄生或捕食害虫;近年已有几篇文献报道筛选出了互利素配方,配制的诱集剂可有效诱集天敌而提高寄生蜂对于害虫的寄生率。 还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生境中的颜色、物体形状对昆虫也有引诱效应。本课题组初步发现,这两种缨小蜂偏好该叶蝉口针刺吸过的茶梢气味、该叶蝉产卵器刺伤的茶梢嫩茎气味。拟从这些气味中分离鉴定引诱缨小蜂的组分,配制诱集效果显著的诱集剂,载于适宜的诱芯上, 在叶蝉的防治适期释放,诱集缨小蜂寄生叶蝉。假眼小绿叶蝉一般在5月中旬一 7月下旬、9 一 11月形成2个虫口高峰,两种缨小蜂在秋季数量较大。拟在9月中旬叶蝉种群始盛期、10月上旬叶蝉种群盛期释放诱集剂于高密度的叶蝉种群中,诱集缨小蜂搜寻、寄生叶蝉卵,以压制叶蝉种群数量;11月上旬为叶蝉种群盛末期,以诱集剂诱集缨小蜂产卵寄生叶蝉的越冬卵,压低翌年虫口密度,并减轻其对春茶、夏茶的为害,减免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是一种诱集茶园中叶蝉三棒缨小蜂和微小裂骨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选用活性强的α-法尼烯、顺-茉莉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4种互利素作为味源,每种味源浓度都是10_2 g/ml,以正己烷为溶剂,按1: 0.1 ~ 15:0. 1 ~ 15:0. 1 ~ 15的比例配成缨小蜂诱集剂溶液;
(2)用橡胶仿制1芽2叶茶梢,上载第(1)步的诱集剂,制成缨小蜂诱芯;具体是将茶梢浸入缨小蜂诱集剂溶液(浓度是10_2 g/ml)12 .、· 36小时,取出晾干,制成缨小蜂诱芯,密封,低温贮存备用;
(3)在叶蝉种群始盛期、叶蝉种群盛期和叶蝉种群盛末期,在茶园放置诱芯,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诱芯挂于茶丛上层。假眼小绿叶蝉每年在5月中旬一 7月下旬、9 - 11月出现2个虫口高峰,8月两种缨小蜂的数量开始增加,在9月中旬叶蝉种群始盛期和10月上旬叶蝉种群盛期,放置诱芯, 诱集茶园内以及茶园四周非茶园生境中的缨小蜂,指引其搜寻、寄生叶蝉卵,以压制叶蝉种群密度。11月上旬叶蝉种群盛末期,放置诱芯诱集缨小蜂产卵于叶蝉卵内,越过冬天,压低叶蝉越冬基数,以降低翌年春、夏季虫口密度,而减轻对春茶、夏茶的为害。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在诱集茶园中叶蝉三棒缨小蜂和微小裂骨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叶蝉刺吸茶梢的气味、产卵刺伤的茶梢嫩茎气味中分离互利素,检测其对于缨小蜂的引诱活性,选用数个活性强的互利素配制诱集剂,在秋季缨小蜂密度较大时, 诱集茶园自然环境中的缨小蜂制约叶蝉,减免化学防治。本发明方法环保、无公害,符合国家绿色防控原则,且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促进有机茶产业的发展,符合农业部关于标准生态茶园的建设要求。方法操作简便,见效快,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图1是缨小蜂诱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健康茶树植株挥发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图3是叶蝉刺吸为害茶树植株挥发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图4是健康嫩茎挥发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图5是产卵刺伤嫩茎挥发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图6是四臂嗅觉仪测定原理示意图。
图7是7种味源与其对照(液体石蜡)滞留叶蝉三棒缨小蜂的时间及其差异。
图8是7种味源与其对照(液体石蜡)滞留微小裂骨缨小蜂的时间及其差异。
图9是8种诱芯捕获的缨小蜂数量及差异。
图10是平均每块色板a面(附诱芯)b面(未附诱芯)诱捕的缨小蜂数(色板i80)。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研制诱集剂并尝试其诱集缨小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第1步分离鉴定健康和蝉害茶树挥发物以及健康和产卵刺伤茶树嫩茎挥发物分别将盆栽健康茶树植株的地上部份、叶蝉刺吸为害茶树植株的地上部份、健康嫩茎、 产卵器刺伤嫩茎放入洁净玻璃罩,从进气口通入干净空气,夹带茶树气味流经接于出气口的Super Q吸附柱,动态吸附8 10小时,再用色谱纯二氯甲烷淋洗吸附柱,洗脱液在高纯氮气流下缓慢浓缩至20 μ 左右。吸取 μ 经气一质联用仪分析、配合标准样品定性,加入内标癸酸乙酯定量,测出健康茶树挥发物(图2)和蝉害茶树挥发物(图3)离子流色谱图,并定性定量分析各组分(表1)。测出健康嫩茎挥发物(图4)、产卵刺伤嫩茎挥发物(图5)离子流色谱图,定性定量分析各组分(表2)。图2中1为反-2-己烯醛,2为顺-3-己烯-1-醇, 3为顺-3-己烯乙酸酯,4为2-乙基己醇,5为P -罗勒烯,6为芳樟醇,7为壬醇,8为顺-丁酸-己烯酯,9为癸醛,10为十四烷,11为石竹烯,12为香叶醇,13为十六烷。图3中1为己醛,2为反-2-己烯醛,3为顺-3-己烯-1-醇,4为顺-2-己烯-1-醇,5为苯甲醛,6为乙酸顺-3-己烯酯,7为乙酸己烯酯,8为反-罗勒烯,9为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10为芳樟醇,11 为壬醇,12为苯乙醇,13为鲨鱼烯,14为顺-丁酸-3-己烯酯,15为十五烷,16为α -法尼烯,17为月桂烯,18为十六烷。图4中1为反-2-己烯醛,2为顺-3-己烯-1-醇,3 为乙酸顺-3-己烯酯,4为2-乙基-1-己醇,5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6为芳樟醇,7为壬醇, 8为十四烷,9为十五烷,10为十六烷。图5中1为反-2-己烯醛,2为顺-3-己烯-1-醇, 3为苯甲醛,4为乙酸顺-3-己烯酯,5为反-罗勒烯,6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7为芳樟醇, 8为鲨鱼烯,9为顺-丁酸-3-己烯酯,10为十五烷,11为σ -法尼烯。
权利要求
1.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选用α-法尼烯、顺-茉莉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4种互利素作为味源,每种味源浓度都是10 2 g/ml,以正己烷为溶剂,按1: 0. Γ15: 0. Γ15: 0.广15的比例配成缨小蜂诱集剂溶液;(2)用橡胶仿制1芽2叶茶梢,上载至第(1)步的诱集剂,制成缨小蜂诱芯;(3)在叶蝉种群始盛期、叶蝉种群盛发期和叶蝉种群盛末期,在茶园放置诱芯,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是将茶梢浸入浓度是10 2 g/ml的缨小蜂诱集剂溶液中12 36小时,取出晾干,制成缨小蜂诱芯,密封,低温贮存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是将诱芯挂于茶丛上层。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在诱集茶园中叶蝉三棒缨小蜂和微小裂骨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用α-法尼烯、顺-茉莉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4种互利素作为味源配成诱集剂,用橡胶仿制1芽2叶茶梢,浸入诱集剂作为诱芯,在叶蝉种群始盛期、叶蝉种群盛期和叶蝉种群盛末期,在茶园放置诱芯,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本发明选用活性强的互利素配制诱集剂,诱集茶园自然环境中的缨小蜂制约叶蝉,减免化学防治。本发明方法环保、无公害,符合国家绿色防控原则,且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促进有机茶产业的发展,符合农业部关于标准生态茶园的建设要求。方法操作简便,见效快,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M1/10GK102318590SQ2011101608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崔林, 穆丹, 葛建, 韩宝瑜 申请人:中国计量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