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地区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方法

文档序号:11995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寒地区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饲草基地建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高寒牧区建植高产人工饲草方法。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1. 4亿公顷的天然草地,放牧着大约7000万头 (只)家畜,是中国的主要牧区之一。高寒牧区,草畜矛盾突出,冬春饲草匮乏,蛋白质饲料不足,严重阻碍了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刘伟,干友民,严东海;2000)。建立高产、高效、 优质的人工草地是解决高寒草地草畜供求季节不平衡的矛盾,保护天然草地资源和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由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阴湿,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牧草品种极少,其中燕麦单播在高寒牧区虽可获得较高的牧草产量,但用其调制的青干草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为了进一步改善冬贮牧草的营养组成,寻求更合理的牧草栽培群落结构,改变单一栽培燕麦的现状, 引种优质、高产、抗寒、耐早的豆科牧草品种显得十分紧迫。在青藏高原适宜地区建植禾本科和豆科混播一年生人工草地投入资金少,牧草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增加了牧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如果经捆裹青贮后,粗蛋白几无损失,同时也没有周期性退化和过高的管护要求,这是解决高寒牧区家畜缺草、尤期是缺乏蛋白质含量较高畜牧草的有效途径。豆科牧草通过与其共生的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并转化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利用氮素营养。豆科牧草既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同时本身又是高蛋白质牧草,其对改善草地生态系统氮素营养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草地畜牧业生产非常重视对豆科牧草的利用。目前,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种植业中,利用豆科牧草或豆科+禾本科混播牧草建立的人工草地面积大多占到总播种面积的20% 30% (多立安;1996)。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人工草地以其提高饲草产量、改善饲用品质、减少土壤侵蚀、降低病虫草害等优势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倍受重视,特别是在高寒或寒冷地区。在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组合中,禾本科牧草多为燕麦、大麦及黑麦等,豆科牧草多为豌豆、箭害豌豆、红三叶、白三叶与苜蓿等(王旭,曾昭海,胡跃高等;2007)。由于豆科牧草具有较高的蛋白质、钙和磷,禾本科牧草具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应用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技术,一方面增加产草量,同时增加牧草蛋白质含量,并且改善牧草适口性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增加草地生产量,提高牧草品质,并补偿土地肥力,进而使人工草地达到稳定、高产目的,尽可能缓解草畜之间的矛盾(阎明毅; 2006)。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缺乏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因此,用较耐寒的箭害豌豆与燕麦混播,就成为在这里建立混播人工草地的首选(周青平;2002)。然而,混播牧草的组成和搭配比例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混播牧草潜力的发挥,就青藏高原海拔MOO 3500m的高寒牧区燕麦和箭害豌豆建立的混播人工草地而言,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混播办法,大多采用大田较随意的混播比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包括组合比例、播种量、施肥量等一系列耕作规程的高寒地区燕麦和箭害豌豆混播方法。本发明确定了一种适合于高海拔地区混播的组合比例、播种量、施肥量等一系列耕作规程,为建立大面积人工混播草地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寒地区燕麦和箭害豌豆混播方法(1)选取坡度< V的耕地,作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 L.)与豆科牧草箭害豌豆(Vicia Sativa L.)混合播种用地,在饲草匮乏的高寒牧区建植刈割为主要用途的高产优质饲草生产基地;(2)将所述耕地进行耕翻后耙平,其中耕翻深度为20 ^cm ;(3)每年5月中旬 6月初播种,燕麦和箭害豌豆种籽播种深度为2 km ;(4)将所述步骤(3)的牧草种籽进行覆盖、镇压;(5)播种量禾本科牧草燕麦播种量为150kg/hm2 16^g/hm2,豆科牧草箭害豌豆播种量为75kg/hm2 82. 5kg/hm2,燕麦箭害豌豆以2 1的混播比例播种;以上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为净度为100%,发芽率为100%,如达不到该标准,可按其实际净度和发芽率比例折算;(6)施肥量播种时用30 45m7hm2的羊板粪作基肥,用150kg/hm2 300kg/hm2 磷酸二胺施作种肥,拔节期用尿素作追肥1次,用量75kg/hm2 150kg/hm2 ;(7)刈割时间每年9月中旬进行刈割后进行青贮加工;如果刈割后以加工青干草为主,则可在10月初进行刈割。所述步骤(1)中的一年生牧草燕麦是指早熟、中熟或晚熟型品种之一,其播种量为 150kg/hm2 165kg/hm2。所述步骤(1)中的豆科牧草箭害豌豆播种量为7^g/hm2 82. ^g/hm2。所述步骤(1)中的适宜区域为海拔MOO 3500m的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及农牧交错区域。所述的高寒地区燕麦和箭害豌豆混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底肥是指以30 45m7hm2羊板粪作基肥、135 180kg/hm2磷酸二铵作种肥、75 150kg/hm2尿素作追肥的肥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利用禾本科牧草燕麦和豆科牧草箭害豌豆组成不同生活型牧草混播群落,由于豆科牧草具有较高的蛋白质、钙和磷,禾本科牧草具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应用这种混播方法既能提高牧草产量,同时,还能增加牧草蛋白质含量,并且改善牧草适口性,改善而且还能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缓解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中豆科牧草匮乏的瓶颈。2、本发明于2009年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滩地区(35° 08' 35° 10' N,100° 38' 100° 40' E,平均海拔3300m)进行实施。测定结果表明,燕麦箭害豌豆为2 1的混播比例产量达到405%kg/hm2,与燕麦单播方式相比,产量提高
4了 37. 7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 43. 52%。3、本发明方法简洁易操作、生产投入低,适宜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和农牧交错带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2009年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滩地区(35° 08' 35 ° 10' N, 100° 38' 100° 40' E,海拔为3300m)进行高寒地区燕麦和箭害豌豆混播实验(1)耕地坡度< 。,将耕地进行耕翻后耙平,其中耕翻深度为25cm ;(2)2009年6月初播种,禾本科牧草燕麦与豆科牧草箭害豌豆混合播种,燕麦和箭害豌豆种籽播种深度为3cm ;播种量禾本科牧草燕麦播种量为160kg/hm2,豆科牧草箭害豌豆播种量为80kg/hm2 ;以上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为净度为100%,发芽率为100%,如达不到该标准,可按其实际净度和发芽率比例折算;(3)将所述步骤(3)的牧草种籽进行覆盖、镇压;(4)施肥量播种时用45m3/hm2的羊板粪作基肥,用200kg/hm2磷酸二胺施作种肥, 拔节期用尿素作追肥1次,用量为150kg/hm2 ;(5)刈割时间播种当年9月中旬进行刈割后进行青贮加工。实验结果表明,燕麦箭害豌豆以2 1的混播比例播种产量达到405%kg/hm2, 与燕麦单播方式相比,产量提高了 37. 7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 43. 52%。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寒地区燕麦和箭害豌豆混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耕地坡度<T,将所述耕地进行耕翻后耙平,其中耕翻深度为20 28cm ;(2)每年5月中旬 6月初播种,燕麦和箭害豌豆种籽播种深度为2 4cm;播种量 禾本科牧草燕麦播种量为150kg/hm2 165kg/hm2,豆科牧草箭害豌豆播种量为75kg/hm2 82. 5kg/hm2,燕麦箭害豌豆以重量比2 1的混播比例播种;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为净度为100%,发芽率为100%,如达不到该标准,可按其实际净度和发芽率比例折算;(3)将所述步骤(2)的草种进行覆盖、镇压;(4)施肥量播种时用30 45m3/hm2的羊板粪作基肥,用150kg/hm2 300kg/hm2磷酸二胺施作种肥,分蘖期至拔节期用尿素作追肥1次,用量75kg/hm2 150kg/hm2 ;(5)刈割时间每年9月中旬进行刈割后进行青贮加工;如果刈割后以加工青干草为主,则可在10月初进行刈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燕麦和箭害豌豆混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耕地海拔高度为2400 3800m的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及农牧交错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一种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方法,每年5月中旬~6月初播种,燕麦和箭筈豌豆种籽播种深度为2~4cm;播种量禾本科牧草燕麦播种量为150kg/hm2~165kg/hm2,豆科牧草箭筈豌豆播种量为75kg/hm2~82.5kg/hm2,燕麦∶箭筈豌豆以重量比2∶1的混播比例播种。该种混播方法既能提高牧草产量,同时,能够增加牧草蛋白质含量,优化牧草适口性,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有效缓解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中豆科牧草匮乏的瓶颈。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28820SQ201110287118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周华坤, 徐世晓, 汪新川, 王基恒, 赵亮, 赵娜, 赵新全, 邹小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