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0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能实现小麦宽幅均勻播种且宽幅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种肥分施的的复合式开沟器。
背景技术
小麦宽幅种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种植农艺方式,常规的播种机难以满足其要求,主要问题就是开沟器的设计上存在缺陷,一般的开沟器主要都是满足线性播种作业需要,即种子按照线性分布,而宽幅播种要求种子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或在一个开沟器内呈两条线分布,这样需要同时有两个开沟器才能够完成宽幅播种作业。另外,现有的小麦播种机在农业生产中用来承担种肥同播、分施作业或者通过两次作业完成播种、施肥作业。前者的播种和施肥是由前后两个不同的开沟器完成,该开沟方式导致肥管与种管前后距离较大,受地形不平整和作业机械行进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种子与肥料接触引起种子被肥料损伤或距离较远肥效降低等问题;后者的播种与施肥是通过机械的二次下地作业实现,不但对土壤多次碾压而且种肥间距更加难以保证。改良型免耕播种机进行宽幅作业播种,采用一个播种管(对应一个排种器)播种两条线,造成宽幅内种子分布不均勻,难以达到宽幅播种作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利用该开沟器可以实现一次开沟完成施肥和不同深度的土层内的小麦宽幅播种作业,实现种肥分施, 且种肥分层的垂直距离一直;利用该开沟器可以完成小麦宽幅播种作业,且能够通过对散射板角度的调整,调整种子的弹射距离,实现不同幅宽的宽幅播种小麦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开沟器的铲体入土契角为30°,铲体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宽度90_130mm,内腔宽度80_120mm。,铲尖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1° -3°,肥管口后部铲体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3° -6°,相对于铲尖升高20-30mm;将该开沟器的肥管在种管前方位置,并与铲体内腔焊合,种管焊合在肥管左右两侧;该开沟器铲体的侧板后部与种管管口的上护板和散射板组成小麦宽幅播撒装置总成。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对组合式开沟器铲体的工作面参数的合理设计,提高开沟质量并减小开沟阻力,提高铲体的入土性能,减小功率消耗。2.通过每个开沟器配置2根种管,每个排种管分别对应一个由燕尾板形成的散射板排种通道,达到小麦宽幅播种的要求。3.通过对种/肥管位置的排布和铲体侧板结构的组合设计,有效地利用土壤的分层次自动回填,一次性完成开沟、种肥分施作业,种肥间距一致。4.通过散射板的角度可调可以调节小麦种子在落地前的弹射距离,结合铲体侧板后部下边缘对不同深度回土的遮挡,实现播种深度和种肥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可调。5.通过散射板上表面的放射状凹槽可以实现小麦种子在排种口水平方向的均勻排种,解决小麦宽幅播种作业中的均勻播种问题。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小麦播种组合式开沟器侧面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C向视图。图5是散射板工作示意图。图6是散射板结构平面图。图7是散射板B向视图。各附图中1、肥管,2、种管,3、铲体,4、散射板5、侧板,6、铰接装置,7、上护板,8、 角度调节总成,9、燕尾板,10、条形安装板11、条形钢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图3,本发明提供的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肥管(1)上部与条型钢板(8)焊合,下部为圆弧状,位于铲体内腔前部,前部并铲体(3)焊合,后部与2根平行排列的种管(2)焊合,种管(2)管口部分向后弯曲,曲率半径为20-30mm,与上护板(7)焊合,2根种管(2)上部焊合条形安装板(10),条形安装板(10)中线位置有圆形安装孔,安装角度调剂装置(8),铲体(3)用于开沟作业,铲体由左右侧板(5)焊合,铲体(3)入土契角为30°, 铲体(3)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上窄下宽,铲体(3)最宽处宽度90-130mm, 内腔最大宽度80-120mm,侧板(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15°,在侧板(5)与肥管口后方对应位置有一个阶梯状断面,侧板(5)下边缘分为两段,靠近铲尖的一段与水平面夹角 2。,侧板(5)尾部的一段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3° -6°,断面高度差为20-30mm,侧板(3) 上部位于肥管(1)之后位置开有铰接孔,该孔为沉头孔,用于在铲体(3)内腔后部安装铰接装置(6),通过铰接装置(6)将散射板(4)与侧板(5)联接。参照图4,图6及图7,散射板(4)为半径60_90mm的铸造板,上表面有放射状凸条或凹槽,放射状凸条或凹槽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弧形、三角形或其他证明科学合理的形状特征,散射板(4)后部焊合有燕尾板(9),燕尾板(9)形成的空腔内有销孔座,与角度调节装置 (8)下端联接,联接方式可以为任何不限制连接点相互转动的方式,散射板(4)前部下方有安装孔座,安装铰接装置(6),联接方式可以为任何不限制连接点相互转动的方式并限制散射板延孔轴线方向运动的任何周知的方式。 参照图5,角度调节装置(11)通过两个或多个螺母与焊合在种管体上的条形安装板(10)联接,旋动螺母可以使螺杆上下移动。 工作时,铲体(3)进行开沟,播种沟宽80-120mm,肥料经肥管(1)落入沟底,并被侧板(5)上断面处产生的回土将其覆盖,侧板(5)断面后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存在4°倾角, 可以在侧板(5)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厚度的覆土层,通过旋转角度调节装置(8)上的螺母移动螺杆,改变散射板(4)角度调整种子弹射距离,改变种子相对于侧板(5)的入土位置, 可以使得种子与底肥之间的覆土厚度在25-40mm之间无级变换,由于铲体(3)宽幅播种,因此铲体(3)较宽,回土所产生的覆盖面为V形,因此散射板(4)设计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用于对覆盖面进行有限度的整理,小麦种子经种管(2)分别落入与种管对应的由散射板 (4)表面、燕尾板(9)和上护板(7)形成的排种通道,均勻散落在回土产生的新覆盖面上, 在同一种沟内形成两条线性播种,侧板(5)尾部再次形成回土,将种子覆盖形成小麦宽幅播种。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播种组合式开沟器,包括肥管(1),铲体(2)及种管(3)和散射板(4),铰接装置(6),角度调节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铲体内部有两根平行排列的种管,可以实现小麦宽幅播种和通过调节散射板角度使得小麦种肥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其特征在于开沟器肥管(1)同时作为开沟器铲柄,上部焊有条形钢板,下部过口部分弯曲,曲率半径为20-30mm。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其特征在于开沟器铲体(3)由两片锻压成形的侧板(5)焊接而成,焊接方式为高猛焊条堆焊。
4.开沟器铲体入土契角为25°-30°,铲体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上宽下窄,侧板内倾,铲体最大宽度90-130mm,内腔最大宽度80_120mm。
5.铲尖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1°-3°,肥管口后部铲体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 3° -6°,相对于铲尖升高20-30mm。
6.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侧板(5),其特征在于在后端种管口下方对称位置开有铰接孔,侧板(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15°。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管(2),其特征在于1个开沟器内种管(2)共有2根,分别位于肥管(1)后方两侧,平行排列与肥管(1)焊合,下方管口焊合上护板(7),上部与条形安装板焊合(11)。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射板(4),其特征在于是由散射板(4)由铰接装置(6)与铲体 (3)活动联接,散射板(4)后部与角度调节装置(8)联接。
9.按权利要求1和6所述的散射板(4),其特征在于散射板(4)上表面有放射状凹槽, 中心为辐散板上与种管(2) 口中心连线中点垂直对应位置,指向散射板(4)播种边的边缘。
10.在散射板上表面焊合有燕尾板(9),将散射板(4)表面分为2个排种通道,燕尾板 (9)为成燕尾状条形板焊合在散射板(4)上,燕尾板(9)交点位于散射板(4)中线上,燕尾板(9)与种管(2)外壁相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能实现小麦宽幅均匀播种且宽幅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种肥分施的的复合式开沟器。其结构为开沟器的铲体入土契角为30°,铲体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宽度90-130mm,内腔宽度80-120mm。,铲尖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1°-3°,肥管口后部铲体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3°-6°,相对于铲尖升高20-30mm;开沟器的肥管在种管前方位置,并与铲体内腔焊合,种管焊合在肥管左右两侧;该开沟器铲体的侧板后部与种管管口的上护板和散射板组成小麦宽幅播撒装置总成。
文档编号A01C5/06GK102388702SQ2011102945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任延昭, 李其昀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