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

文档序号:120696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寒地区防风固沙林的营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寒地区的沙漠化防治是一项紧迫且艰巨的任务,50年代以来青海高原的沙漠化现象得到了重视,60年代开始在共和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沙漠化防治工作。随着治沙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沙措施开始形成并且在青海高原逐步推广应用。
高寒地区常用的治沙造林技术有在沙丘上采取直播造林、实生苗造林和插杆造林,在丘间地进行杨树、柳树的深栽造林。
直播造林常用的树种是柠条和沙蒿,其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但由于成本较低,在半固定沙地和丘间地应用较多;实生苗造林技术是各沙区流动沙丘常用的造林技术,但其育苗周期长,购苗成本高,不适宜长期推广应用;插杆造林由于高寒沙区严寒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水分的缺乏,苗木的成活率较低。这三种造林技术都是在已经扎设沙障的基础上进行造林或者是在造林的同时扎设沙障。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成本低,造林方法简单,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春季从乌柳母树上砍取树栽子;
B、将树栽子浸泡不少于20天;
C、在流动沙丘上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
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之前或者之后,设置麦草沙障,保护苗木正常生长,免受风蚀沙埋。
步骤A中,树栽子的直径为2到3厘米,高为100厘米。
步骤C中,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时,栽植坑深度为80厘米,直径为30厘米,栽植密度为为1.5米XI. 5米。
当年雨季在麦草沙障的方格内加播固沙植物种,包括柠条、沙蒿和/或冰草。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了以下技术效果
1、乌柳耐风蚀沙埋,且种源丰富易取,加上麦草方格沙障的保护,使苗木不受风蚀沙埋的危害。经过当年造林成活率调查,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成活率在90% 98%,新枝生长高度80 160cm,分枝数5 25枝,苗木生长旺盛。对2年生的乌柳进行调查,其保存率在98%以上,一旦其成活,就很容易存活下来。
2、乌柳与其他固沙植物种的合理搭配使用,确保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增加了沙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3、高杆深栽造林的优点是成本低,造林方法简单,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流动沙丘乌柳栽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流动沙丘乌柳栽植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流动沙丘进行乌柳栽植,首先是在春季从生长旺盛乌柳母树上砍取树栽子,树栽子的直径为2到3 厘米,高为100厘米,在将树栽子浸泡20多天后,在流动沙丘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栽植坑深度为80厘米,直径为30厘米,栽植密度一般为1. 5米X 1. 5米。
麦草沙障在治沙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固定流沙,降低近地表的风速,避免植被被大风连根拔起。因此在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之前或者之后,设置1.5米XI. 5 米的麦草沙障,保证乌柳在沙障的迎风角。设置麦草沙障,以保护苗木正常生长,免受风蚀沙埋。
采集树栽子-浸泡-运输-栽植造林,环环紧扣,是苗木成活率高的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乌柳高杆深栽技术可在高寒沙区的流动沙丘各个地貌部位实施,当年雨季,在麦草沙障的方格内还可行式加播固沙植物种,包括柠条、沙蒿和/或冰草,采取以上措施后,当年可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春季从乌柳母树上砍取树栽子;B、将树栽子浸泡不少于20天;C、在流动沙丘上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之前或者之后,设置麦草沙障,保护苗木正常生长,免受风蚀沙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树栽子的直径为2到3厘米,高为10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时,栽植坑深度为80厘米,直径为30厘米,栽植密度为1. 5米X 1. 5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年雨季在麦草沙障方格内加播固沙植物种,包括柠条、沙蒿和/或冰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沙丘乌柳栽植方法,春季从乌柳母树上砍取树栽子,将树栽子浸泡不少于20天,运至栽植地区,在流动沙丘上对树栽子进行高杆深栽。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成本低,造林方法简单,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
文档编号A01G23/02GK102511255SQ20111036085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伍永秋, 唐清亮, 尚媛, 张登山, 田丽慧, 石昊, 贾飞飞, 高尚玉, 鲁瑞洁 申请人: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