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7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公害蔬菜大棚生产技术。
技术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蔬菜,安全、绿色、 无公害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共识。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公害产地认证,由农业环保部门对农作物种植环境中的大气、土壤、水质等进行鉴定,然后颁发产地认证证书;另一种是无公害产品认证,由农业植检部门对农作物随机抽样,检验其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同时应从菜田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本着经济、安全、 有效、简便的原则,优化协调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目的,建立无污染源生产基地、 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科学施肥等。
如CN101946612公开了一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是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使之符合国家标准。但其效果不显著,操作比较繁杂。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施肥少、农药少、产量高的安全、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包括选用无污染源生产基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所述的种子处理指选用抗病、虫性强、生育周期短的品种,用 50-60°C温水浸泡20-30分钟;所述的田间管理采用高温闷棚进行消毒;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用二氧化碳杀虫、低毒生物农药杀病虫、天敌杀虫。
所述的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是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清除杂草、改良土壤的好办法。高温闷棚分为干、温两次闷棚,第一次闷棚7天,将大棚内杂物清除,封闭大棚。7天后打开大棚通风,对土壤浇水,再进行翻地,并随翻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如鸡粪、牛粪,以便借高温杀死有机肥中的病菌,鸡粪、干牛粪还有提高地温和维持地温的作用,可增强杀菌效果。用大棚膜和地膜进行双层覆盖,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第二次闷棚7-10天,在这样的条件下处理,地表下10厘米处最高地温可达75°C,20厘米深处的地温可达45°C以上,这样高的地温杀菌率可达95 %以上,可将土壤中的病毒、虫卵、杂草等杀死,而且这种方法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
所述的二氧化碳杀虫就是将大棚密闭,然后往大棚内输入二氧化碳,使地面表层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 5-1%。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为0. 03%,向大棚蔬菜输送适量的二氧化碳将有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物,加快生产,提高其产量;另外当二氧化碳的渡达到时,可使害虫窒息而死,二氧化碳因密度大,故沉积于大棚靠近地面处,正好可取代农药来杀灭害虫。从而减少了肥料与农药的使用,保证蔬菜不受污染。
所述的用低毒生物农药杀病虫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适量、交叉用药,选用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蔷素、鱼藤酮、苦参碱、藜芦碱、生物农药。
还包括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如利用释放赤眼蜂降低食心虫卵等。
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即在蔬菜收获前7-15天要禁止用任何农药, 确保蔬菜中无污染、无残留,为无公害蔬菜。
所述的合理施肥主要是指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与钾肥、微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从基地选择、种子处理等源头上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的抗性;
2、高温闷棚对大棚内土壤、空气与农家肥进行消毒、腐熟,两次干、湿闷棚杀虫灭菌的效果好,既减少经济投入,又避免了污染。
3、二氧化碳杀虫,不仅能杀死有害虫,还能促进蔬菜的生长,从而减少氮肥与杀虫剂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这些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邴集镇选择周边无工矿三废污染和城镇生活或医疗污染的的田块约一亩作为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基地要深耕轮作、换茬、生态环境良好,其地势平坦,排灌良好, 特别是水质要好,不用污水浇地。
对生产基地进行分区、耕翻,然后搭建大棚,扣好棚膜,大棚为南北走向;
密封大棚进行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是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清除杂草、改良土壤的好办法。高温闷棚分为干、温两次闷棚,第一次闷棚 7天,将大棚内杂物清除,封闭大棚。7天后打开大棚通风,对土壤浇水,再进行翻地,并随翻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如鸡粪、牛粪,以便借高温杀死有机肥中的病菌,鸡粪、干牛粪还有提高地温和维持地温的作用,可增强杀菌效果。用大棚膜和地膜进行双层覆盖,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第二次闷棚10天,在这样的条件下处理,地表下10厘米处最高地温可达75°C,20 厘米深处的地温可达45°C以上,这样高的地温杀菌率可达95 %以上,可将土壤中的病毒、 虫卵、杂草等杀死,而且这种方法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
选用抗病、虫性强、生育周期短的品种作为种子,种子先用50-60°C温水浸泡 20-30分钟后再播种。
将蔬菜种撒播后,进行精细管理,前期勤施腐熟的农家肥与钾肥、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并及时摘除病叶、虫叶、病株等。
在蔬菜生长初期利用二氧化碳杀虫,就是将大棚密闭,然后往大棚内输入二氧化碳,使地面表层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 5-1%。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为0. 03%,向大棚蔬菜输送适量的二氧化碳将有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加速生产,提高其产量;另外当二氧化碳的渡达到时,可使害虫窒息而死,二氧化碳因密度大,故沉积于大棚靠近地面处,正好可取代农药来杀灭害虫。从而减少了肥料与农药的使用,保证蔬菜不受污染。
在蔬菜生长后期,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适量、交叉用药,选用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蔷素、鱼藤酮、苦参碱、藜芦碱、杀菌剂有井R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农药。另外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密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的,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勻,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复配制剂。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还可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如利用释放赤眼蜂降低食心虫卵等。
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即在蔬菜收获前7-15天要禁止用任何农药, 确保蔬菜中无污染、无残留,为无公害蔬菜。
权利要求
1.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包括选用无污染源生产基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处理指选用抗病、虫性强、生育周期短的品种,用50-60°C温水浸泡20-30分钟;所述的田间管理采用高温闷棚进行消毒;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用二氧化碳杀虫、低毒生物农药杀病虫、天敌杀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闷棚为干、温两次闷棚,第一次闷棚是在翻地前,时间7天;第二次闷棚前先浇一次水,再进行翻地,并随翻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闷棚7-1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碳杀虫是在蔬菜生长初期,密闭大棚,往大棚内输入二氧化碳,使地面表层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0. 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低毒生物农药杀病虫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适量、交叉用药,选用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蔷素、鱼藤酮、苦参碱、藜芦碱生物农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低毒生物农药杀病虫于蔬菜收获前7-15天要禁止用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理施肥主要是指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与钾肥、微肥。
全文摘要
一种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包括选用无污染源生产基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所述的种子处理指选用抗病、虫性强、生育周期短的品种,用50-60℃温水浸泡20-30分钟;所述的田间管理采用高温闷棚进行消毒;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用二氧化碳杀虫、低毒生物农药杀病虫、天敌杀虫。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的抗性;利用高温闷棚消毒、二氧化碳杀虫、天敌杀虫等无污染的方法防治蔬菜的病虫害,并促进了蔬菜的生长,使生产投入减少、产量增加,达到国家标准,让人们吃上放心的无公害蔬菜。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98918SQ2011103857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见保林 申请人:见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