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
背景技术
现有,相对具有纤细竿头的海滨摆放竿(日文磯上物竿)等而粗重的条石鲷竿和鲤鱼竿、甩竿等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内设于套本体内的卡止挡套的后端设置有带窄缝的间隔板,把该间隔板的后端面作为二号竿的卡止面,以保护竿头。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63-28341号公报把带引导器的甩竿向竿头保护套装入时,把勒紧带向本竿卷绕以勒紧固定,但由于现有的卡止挡套对于上方没有进行卡止,所以由竿的朝向不同而竿头竿有大摇晃,有可能从卡止挡套向上方脱离,后侧的重量施加于竿头竿而可能会使竿管和引导器损伤。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新颖且有用的竿头保护套,不仅对于上下方向的摇晃,而且即使使竿朝向任何方向,也能够充分地保护竿头竿。即使提高勒紧固定部的刚性等而把本竿怎样地牢固勒紧固定,例如装有竿头保护套地把竿举起来时,有时竿头竿也向上方有大摇晃。本发明者试行错误的结果是着眼于卡止挡套,在卡止挡套的形状上想办法,发现利用与现有同样的一体成形法可制作能够阻止竿头竿向上方脱离的结构,从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内容I的发明是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其中,在其套本体上,在上侧设置有接受ロ,内设有后端开ロ的缺ロ筒状的卡止挡套(日文係止駒),在所述卡止挡套的内侧设置有具备在前后和上方向贯通的窄缝的间隔部,且从所述间隔部向后侧并从两横向延伸地连续设置有把筒的内部空间从上方遮盖的上檐。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I记载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中,其中,使卡止挡套的间隔部前面侧超过接受ロ而向上方突出。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2记载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中,其中,使卡止挡套间隔部的后侧内面成为顶点朝向前侧且使自中心轴的上侧成为切断面的切断圆锥形而从窄缝扩展内部空间。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3记载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中,其中,切断圆锥形是顶点靠上部的斜圆锥形。本发明内容5的发明是在本发明内容2到4中任一项记载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中,其中,间隔部的突出部分与上檐连结。根据本发明的竿头保护套,把竿朝向任何方向都能够把竿头竿的竿管整齐地收容到套本体内而后侧的重量不会施加于竿头竿。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竿头保护套侧视图; 图2是内设在图I竿头保护套的套本体的卡止挡套的立体图;图3(1) ⑵是图2卡止挡套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和横向的切断剖视图;图4是图2卡止挡套的上下方向切断剖视图;图5是图2卡止挡套的后面图;图6(1) (4)是说明把竿头竿向图I的竿头保护套装入顺序的图。附图标记说明I竿头保护套 3透明的套本体 5筒状的套部7盖 9竿体安装部 11勒紧带 13卡止挡套15挡套本体 17滑动突起 19接受ロ 21前端壁23间隔部 25平板部 27突出部 29插入用窄缝31缺ロ筒状体 33上侧开ロ 35切断圆筒状体37切断圆锥状体 39上檐 41增强部分M本竿 Gl竿头竿的浮动引导器 G2 二号竿的固定引导器H竿头竿
具体实施例方式依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竿头保护套I。图I中,符号3表示透明的套本体,由树脂构成且被一体成型。套本体3的前侧部分成为筒状的套部5,其前端被盖7封闭。后侧部分的上部被切开而向上面开ロ,被切开得大的靠后端成为竿体安装部9,在那里分别安装有两个勒紧带11、11的一端。符号13表示卡止挡套,由树脂一体成型。在该卡止挡套13的挡套本体15下面形成有滑动突起17,该滑动突起17向形成在套本体3的滑动用窄缝嵌入而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移动。以下,依据图2到图5来详细说明卡止挡套13的结构。挡套本体15是上侧开ロ的缺ロ筒状,其轴向朝向前后方向。由上侧的缺ロ边缘构成接受ロ 19。挡套本体15的前端被前端壁21封闭,而后端开ロ。符号23表示间隔部。该间隔部23的前侧是成为平板状的平板部25,在该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板厚度侧的边缘与挡套本体15的内侧连续设置而与挡套本体15成为一体。该平板部25的板厚度侧边缘中的上侧超过接受ロ 19而向上方突出,成为突出部27。从突出部27到平板部25形成有插入用窄缝29。如图5所示,该插入用窄缝29从突出部27的上端向下方切入,边缘作为轮廓线而呈现上下方向正立的U字状。由于该插入用窄缝29而突出部27被左右分开成为一対。插入用窄缝29的下端比挡套本体15的内侧底面靠上。与插入用窄缝29的边缘相连而在其后侧配置有上侧被切断而开ロ的缺ロ筒状体31。缺ロ筒状体31的切断边缘成为上侧开ロ 33。缺ロ筒状体31超过挡套本体15的接受ロ 19而向上方突出,结果是也与突出部27的后端面下部侧连结,成为从后侧支承突出部27的状态。缺ロ筒状体31的前侧成为切断圆筒状体35,其内周截面的轮廓线与插入用窄缝29同样地呈现U字状。顶点朝向前侧且使自中心轴的上部成为切断面的切断圆锥状体37与切断圆筒状体35的后侧相连。切断圆锥状体37的内周截面轮廓线呈现上侧被切ロ的圆弧。切断圆锥状体37是顶点大致在最上部的斜圆锥形。通过上述结构,使切断圆锥状体37的内部空间比切断圆筒状体35向左右和上下扩展,越向后方越扩展得大。切断圆筒状体35与切断圆锥状体37的内周面边界没有台阶地连续。由于切断圆锥状体37的圆弧超过圆周的2/3,所以上侧成为把内部空间从上方遮盖的上檐39。由于上侧开ロ 33的ロ宽度除了后端之外而在前后方向是一定的,所以越向后方被该上檐39遮盖的比例就越大。如图5所示,当从后方看该ー对上檐39、39时,看到从两横侧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上檐39、39之间的间隙只要是能够插入竿头竿H的竿管t程度便可。把缺ロ筒状体31的上侧开ロ 33包围的部位与突出部27连结而成一体,突出部27被增强。挡套本体15的外面中与包含上檐39的圆弧状的后边缘部分和接受ロ 19的边缘部分对应的增强部分41,被形成得壁厚而增強。下面说明竿头竿H的装入状态。当把图I所示的竿头竿H装入,并把其本竿M用勒紧带11、11勒紧固定,则如图3、图4所示,竿头竿H的竿管t通过插入用窄缝29,而间隔部23则来到竿头竿H的浮动引导器Gl与二号竿的固定引导器G2之间。具备引导器G2的二号竿从后侧与切断圆锥状体37抵接,向前方的移动被限制。且由于上檐39、39的存在,使二号竿向上方的移动也被限制。且由于二号竿的竿管被卡止在圆弧状处,所以竿朝向任何方向都能够不摇晃地被稳定收容。因此,即使竿朝向任何方向,竿头竿H也不会从卡止挡套13脱离,也没有摇晃。接着,依据图6来说明把竿头向竿头保护套I装入的顺序。如图6(1)所示,在使竿头保护套I的卡止挡套13滑动移动到最后侧的状态下,用一个手拿着竿头保护套I并使接受ロ 19朝向斜上方,用另一手拿着竿的本竿M。如图6(2)所示,把引导器Gl放置在与平板部25连续设置的突出部27前面并挂住后,把本竿M向后侧下方拉拽而使竿头竿H的竿管t(图I)伸展,使引导器G2从引导器Gl充分离开。接着如图6(3)所示,ー边把引导器Gl向平板部25侧按压一边把竿头竿整体从接受ロ 19向挡套本体15内插入。这时,引导器G2位于卡止挡套13的后方,对于插入动作不产生干渉。然后如图6(4)所示,把本竿M压回,ー边收容竿头竿H的竿管t ー边使引导器G2卡止于切断圆锥状体37。且ー边保持该状态一边使卡止挡套滑动移动到最前侧,然后用勒紧带把本竿M勒紧固定。由于如上述那样利用突出部27而使竿头竿H的竿管伸展,所以装入作业容易。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定,只要
5是不脱离本发明要g范围的设计变更也被本发明所包含。且除了本发明内容的形状等之外,能够把现有以至将来提案的形状和制造进行任
意组合。本发明竿头保护套的卡止挡套由于与现有同样地能够把树脂作为原料以一体成形法来制造,所以在制造上没有负担。
权利要求
1.ー种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其特征在干, 在其套本体上,在上侧设置有接受ロ,内设有后端开ロ的缺ロ筒状的卡止挡套,在所述卡止挡套的内侧设置有具备在前后和上方向贯通的窄缝的间隔部,且从所述间隔部向后侧并从两横向延伸地连续设置有把筒的内部空间从上方遮盖的上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其特征在干, 使卡止挡套的间隔部前面侧超过接受ロ而向上方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其特征在干, 使卡止挡套间隔部的后侧内面成为顶点朝向前侧且使自中心轴的上侧成为切断面的切断圆锥形而从窄缝扩展内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其特征在干, 切断圆锥形是顶点靠上部的斜圆锥形。
5.如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其特征在干, 间隔部的突出部分与上檐连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引导器的甩竿的竿头保护套。现有的竿头保护套对于上方没有进行卡止,所以由竿的朝向不同而竿头竿摇晃,有可能从卡止挡套向上方脱离,后侧的重量施加于竿头竿而使会竿管和引导器损伤。在本发明中,在卡止挡套(13)的挡套本体(15)内设置有具备在前后和上方向贯通的插入用窄缝(29)的间隔部(23),且在该间隔部(23)连续设置有从横向延伸地把本体的内部空间从上方遮盖的上檐(39、39)。利用该上檐(39、39)来限制具备引导器(G2)的二号竿向上方移动,阻止脱离。
文档编号A01K87/00GK102907398SQ20111044705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大村一仁 申请人: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