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9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饲料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饲料运输车,尤指一种饲料车。
背景技术
一般畜牧业者在饲养动物时,由于动物数量太多,一般无法依靠人力将饲料分配至各个饲养槽内,而让动物饥饿时得以于饲料槽取得食物来源,尤其当牧厂面积较大时,各个饲养槽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依靠人力对各种动物进行饲料配给,不仅需要浪费较多时间及人力,也会提高业者在经营畜牧业时所需的成本。因此,有人针对此种问题设计出一种饲料车,一次得以容纳大量的饲料,而于牧场内各个饲养槽间移动,来进行饲料的分配,该饲料车包括一车体该车体具有一承载部;一饲料槽设置于该承载部上侧,内部具有一饲料槽室,该饲料槽分别设与该饲料槽室相通的一饲料进口及一饲料出口。一第一输送管设有一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该饲料出口相通。—第二输送管一端面与该第一输送管的外侧枢接且相通,该第二输送管环侧设有一第一转向器及一枢接口,该第一转向器设有一第一转舵,转动该第一转舵,以令该第二输送管做轴向转动。一第三输送管环侧与该枢接口枢接且相通,且设有一出料口,该第三输送管设有一第二转向器,该第二转向器设有一第二转舵,转动该第二转舵,以令该第三输送管做径向转动。此种饲料车可以一次运载大量饲料,在分配饲料时,借助转动该第一转舵以及该第二转舵,来调整该出料口的出料位置,使该出料口对应该饲养槽的开口,再将饲料导入至饲养槽内,借以达到饲养动物的目的。然而,此种饲料车虽可以达到分配饲料给各动物食用的目的。但使用时由于需要转动该第一转舵以及该第二转舵,来调整该出料口的位置。由于该饲料车中,各输送管的重量较重,而造成该饲料车于使用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转动该第一转舵以及该第二转舵, 才得以使出料口与该饲料槽的槽口形成相对应,因此会增加配送饲料时所需的时间。故,本实用新型者认为此种饲料车实有需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先前技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得以改善的手段,经过多次设计与实验,终于得到一种改善先前技术不足之处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饲料车,包括一车体具有一承载部;一饲料槽设置于该承载部上侧,内部具有一饲料槽室,该饲料槽分别设与该饲料槽室相通的一饲料进口及一饲料出口;[0015]一第一输送管设有一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该饲料出口相通;一第二输送管该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该第一输送管的一端枢接且相通,该第二输送管环侧设一油压顶推器及一枢接口,且沿该第二输送管环侧设一齿轮,该油压顶推器包括一顶推杆,该枢接口与该第二输送管内部相通;一转向器包括数个相间隔齿牙,该数个齿牙与该齿轮啮合,该转向器动作时,该数个齿牙带动该齿轮而使该第二输送管开始转动;一第三输送管设有一出料口,该第三输送管的环侧与该枢接口枢接且相通,且该第三输送管的环侧设有一凸体,该顶推杆的端面与该凸体连接。其中该控制器分别与该转向器及该油压顶推器做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饲料车在使用时,是先将所需的饲料,置入该饲料槽室内,再将该饲料车开往邻近饲养槽处,之后借助该转向器转动时,该数个齿牙带动齿轮动作,使得该第二输送管进行转动。然后再借助该顶推器动作时,是使该顶推杆顶推该凸体,而使得该第三管体进行枢转。因此借助该转向器以及该顶推器,而得以控制该出料口与饲养槽的槽口形成相对应,以令饲养槽室内的饲料,得以借助第一输送管至第三输送管,而由该出料口倒置入该饲养槽内,以供动物食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该饲料车中,各输送管重量较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饲料车借助该转向器及该顶推器动作时所产生的机械动力,而得以较为快速的带动该第二输送管,以及该第三输送管进行转动,进而节省使用者在分配饲料时所需的时间, 从而改善先前技术中饲料车不足之处。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视图[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输送管及第三输送售;及转向器及油压顶推器及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输送1f的动作示意图,及转向器部分放大图[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输送1豪的动作示意图[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8]A饲料车1车体11承载部2饲料槽[0029]21饲料槽室22饲料进口23饲料出口3第一输送管[0030]31进料口4第二.输送管41枢接口42齿轮[0031]5油压顶推器51顶推杆6转向器61数个齿牙[0032]7第三输送管71出料口72凸体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文字的说明,借助附图的辅助叙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 以便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饲料车A,包括一车体1,请参阅图1所示,该车体1具有一承载部11。[0036]一饲料槽2,请参阅图1所示,设置于该承载部11上侧,内部具有一饲料槽室21, 该饲料槽2分别设与该饲料槽室21相通的一饲料进口 22及一饲料出口 23。一第一输送管3,请参阅图1所示,设有一进料口 31,该进料口 31与该饲料出口 23 相通。一第二输送管4,请参阅图1配合图3所示,该第二输送管4的一端与该第一输送管3的一端枢接且相通,该第二输送管4环侧设一油压顶推器5及一枢接口 41,且该第二输送管4沿环侧设一齿轮42,油压顶推器5包括一顶推杆51,该枢接口 41与该第二输送管4 内部相通。一转向器6,请参阅图1配合图3所示,该转向器6包括数个相间隔齿牙61,该数个齿牙61与该齿轮42啮合,该转向器6动作时,该数个齿牙61带动该齿轮42而使该第二输送管4开始动作。一第三输送管7,请参阅图1配合图3所示,该第三输送管7设有一出料口 71,该第三输送管7的环侧与该枢接口 41枢接且相通,且该第三输送管7的环侧设有一凸体72, 该顶推杆51的端面与该凸体72连接。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饲料车A在使用时,是先将饲料放置该饲料槽室21内,俟饲料车A移动至饲养槽附近时,是借助该转向器2工作,而使得该数个齿牙61 带动该齿轮42,进而使得该第二输送管4进行转动。该饲养槽是指一槽体,该槽体设有一喂食口及一槽口,且该喂食口及该槽口分别与该槽体内部容置空间连通,借助该槽口将饲料置入该容置空间内,以令动物可以借助该喂食口直接取得饲料来食用。但由于该饲养槽非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标的,所以在图1 至图4中,均未显示出该饲养槽。此时,再配合该油压顶推器5动作时,会使得该顶推杆51做伸缩移动,且由于该顶推杆51的端面与该凸体72连接,因此当该顶推杆51做伸缩移动时,会使得该第三输送管 7开始枢转请参阅图4所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饲料车是借助该转向器6以及该油压顶推器5,分别控制该第二输送管4以及该第三输送管7的转动,进而控制该出料口 71的位置得以对应该饲养槽的槽口,以令放置于该饲料槽室21内的饲料,得以借助该第一至第三输送管3、4、7,而输送至该饲养槽内,使动物可以借助该饲养槽的喂养口来进食。由于该饲料车A中,各输送管3、4、7重量较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饲料车A借助该转向器6及该油压顶推器5动作时所产生的机械动力,而得以较为快速的带动该第二输送管4,以及该第三输送管7进行转动,进而节省使用者在分配饲料时所需的时间,从而改善先前技术中饲料车不足之处。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饲料车A在使用时,不限于该转向器6先控制该第二输送管4转动,再借助该油压顶推器5控制该第三输送管7做枢转,来控制该出料口 71的位置;也可先利用该油压顶推器5控制该第三输送管7做枢转后,再借助该转向器 6控制该第二输送管4转动,进而控制该出料口 71的位置;更可以只借助该转向器6来控制该第二输送管4转动,或者只借助该油压顶推器5控制该第三输送管7的枢转,而控制该出料口 71的位置。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该车体1更设一控制器8,该控制器8分别与该转向器6及该油压顶推器5做电连接。以令使用者得以借助该控制器8,控制该转向器6及该油压顶推器5的动作,而得以较为准确且方便控制该出料口 71的位置,而与该饲养槽的槽口形成相对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 也未为公众所知悉。惟上述所陈,为本实用新型在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案诉求标的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饲料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个车体,具有一个承载部;一个饲料槽,设置于该承载部上侧,内部具有一个饲料槽室,该饲料槽分别设有与该饲料槽室相通的一个饲料进口及一个饲料出口;一个第一输送管,设有一个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该饲料出口相通; 一个第二输送管,该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该第一输送管的一端枢接且相通,该第二输送管于环侧设有一个油压顶推器及一个枢接口,且沿该第二输送管环侧设有一个齿轮,该油压顶推器包括一个顶推杆,该枢接口与该第二输送管内部相通;一个转向器,包括数个相间隔齿牙,该数个齿牙与该齿轮啮合,于该转向器动作时,该数个齿牙能带动该齿轮而使该第二输送管开始转动;一个第三输送管,设有一个出料口,该第三输送管的环侧与该枢接口枢接且相通,且该第三输送管的环侧设有一个凸体,该顶推杆的端面与该凸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车,其特征在于,该车体更设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分别与该转向器及该油压顶推器做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饲料车,包括一车体,设置于该承载部上侧的饲料槽,一第一输送管,一第二输送管,该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该第一输送管的一端枢接且相通,一个转向器,一第三输送管。该饲料车在使用时,是先将所需的饲料,置入该饲料槽室内,再将该饲料车开往邻近饲养槽处,之后借助该转向器转动时,该数个齿牙带动齿轮动作,使得该第二输送管进行转动。然后再借助该顶推器动作时,是使该顶推杆顶推该凸体,而使得该第三管体进行枢转。因此借助该转向器以及该顶推器,而得以控制该出料口与饲养槽的槽口形成相对应,以令饲养槽室内的饲料,得以借助第一输送管至第三输送管,而由该出料口倒置入该饲养槽内,以供动物食用。
文档编号A01K5/00GK201986509SQ2011200235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薛志明 申请人:薛志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