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碎纸机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6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碎纸机提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纸机,尤其是一种新型碎纸机提手。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碎纸机中,其把手一般是设置在面壳的边缘位置,但是这样安装就降低了把手牢固性能,使其容易从面壳上脱落。有的碎纸机还在把手下方设置深槽,这样深槽的凹陷处过大,对整体外观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现有的碎纸机中的把手均没有设置回弹装置,因此把手在松开后也无法实现自动回弹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渐进的方法提供一种可以轻易的提拿把手,并且把手具有自动回弹效果的新型碎纸机提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碎纸机提手,包括面壳与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与所述面壳相连接,在所述面壳的表面设有内凹状的把手容置位,在所述面壳的表面上还设有凹陷位,所述凹陷位设置在所述把手容置位的一侧,所述把手与所述面壳中的回弹机构相连接。所述回弹机构由弹簧与把手销轴构成,所述把手销轴卡设在所述弹簧上,所述把手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壳以及所述把手的一端部相连接。所述凹陷位设置在所述把手容置位的一侧。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把手容置位的两端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碎纸机提手,包括面壳与把手,把手的两端与面壳相连接, 在面壳的表面设有内凹状的把手容置位,在面壳的表面上还设有衔接美观的凹陷位,凹陷位设置在把手容置位的内侧,把手与面壳中的回弹机构相连接;回弹机构由弹簧与把手销轴构成,把手销轴卡设在弹簧上,把手销轴的两端分别与面壳以及把手的一端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凹陷位设置在把手容置位的一侧,可通过该凹陷位方便用户轻易的提拿把手,而且装配后,可以很好的将把手与面壳衔接在一起,不会影响到整体外观的美观性;由于把手与回弹机构相连接,因此把手在松开后可通过回弹机构回到把手容置位中, 并且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紧贴容置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0015]1面壳2把手 3凹陷位4把手销轴 5弹簧 6把手容置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碎纸机提手,包括面壳1与把手2,把手2的两端与面壳1相连接。在面壳1的表面设有内凹状的把手容置位6,把手2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把手容置位6的两端部上。在面壳1的表面上还设有凹陷位3,该凹陷位3设置在把手容置位6的一侧。把手2与面壳1中的回弹机构相连接,该回弹机构由弹簧5与把手销轴4构成,把手销轴4卡设在弹簧5上,把手销轴4的两端分别与面壳1以及把手2的一端部相连接。由于在把手下方设置自动回弹机构,因此在放下碎纸机时,把手可自动弹回,而且能紧贴面壳,并与面壳保持平齐,翻过机头面壳向下把手仍然能紧贴面壳。把手装配于面壳,通过销轴转动,依靠弹簧实现自动弹回装置另外,由于面壳表面的凹陷位是依据渐进的方法设计的,这样面壳上把手的凹陷位较小,不仅能够很顺畅的提拿到把手,而且还保证了整个外观的美观性。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碎纸机提手,包括面壳与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与所述面壳相连接,在所述面壳的表面设有内凹状的把手容置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壳的表面上还设有凹陷位,所述凹陷位设置在所述把手容置位的一侧,所述把手与所述面壳中的回弹机构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碎纸机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机构由弹簧与把手销轴构成,所述把手销轴卡设在所述弹簧上,所述把手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壳以及所述把手的一端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碎纸机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位设置在所述把手容置位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碎纸机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把手容置位的两端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碎纸机提手,包括面壳与把手,把手的两端与面壳相连接,在面壳的表面设有内凹状的把手容置位,在面壳的表面上还设有凹陷位,凹陷位设置在把手容置位的内侧,把手与面壳中的回弹机构相连接;回弹机构由弹簧与把手销轴构成,把手销轴卡设在弹簧上,把手销轴的两端分别与面壳以及把手的一端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凹陷位设置在把手容置位的一侧,可通过该凹陷位方便用户轻易的提拿把手,而且装配后,可以很好的将把手与面壳衔接在一起,不会影响到整体外观的美观性;由于把手与回弹机构相连接,因此把手在松开后可通过回弹机构回到把手容置位中,并且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紧贴容置位。
文档编号B02C23/00GK202151588SQ201120183018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邓治平 申请人:邓治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