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立体栽培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槽式立体栽培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栽培设施,特别是一种槽形立体栽培设施。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不用土壤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
培ο基质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以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生长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培养基中,并直接吸收营养液的现代化栽培技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或有机营养液,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等方法提供,营养成份及基质含水量易于控制。水培则不需要基质,植物根系生长在营养液环境中。立体栽培也称垂直栽培,是伴随着温室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利用空间的栽培技术,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墙作为植物种植、生长的载体,使栽培向空间发展,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提高有效地面栽培量的技术。立体栽培中的墙式栽培,具体方式一种是在立式墙体夹板内内填充基质并向基质供营养液,在墙体两面的夹板上设置多个孔,栽培植物的种植钵斜插入墙体上的孔内,植物根系向墙体内的基质中生长。另一种方式如CN201219407Y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墙面立体无土栽培装置”,是由若干个上下叠合、左右链接的种植槽组成,种植槽包括定位孔、排液孔和两侧的插植孔。这种方式种植槽可以组合拼接成墙,墙的立面高度和长度可以任意改变,植物是在墙体两侧生长。上述的墙式栽培方式,虽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仍然有如下不足(1)植物是在墙体两侧生长,墙体对光线的遮挡使得墙体背面的植物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例如南北走向的墙体每侧植物只接受半天光照,东西走向时北侧植物始终不能接受光照。因此植物光合作用不足,影响植物生长。(2)营养液和基质是在中间的墙体内,因此植物根系是向墙体内生长,采收后墙体内的根系清除不方便,不利于重新栽培新植物,也不利于新植物根系生长。(3)不利于对墙体内部或种植槽和基质进行消毒清洗。(4)植物紧靠墙体,受墙体影响植物只能向外侧生长,造成植物倾斜生长而出现倒伏现象,植物产品的商品外观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墙面式立体栽培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立体栽培设施,是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栽培槽上下相隔设置,提高了槽内植物的采光率,使每个栽培槽内的植物获得了最佳的的采光性能,同时便于植物的栽培和采收,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残根的清理和消毒,植物可以竖直生长以提高商品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包括多个栽培槽,每个栽
3培槽两端均设置有套管,两端的套管分别套在立柱上,使多个栽培槽在立柱之间沿立柱形成上下重叠布置方式,上下相邻的栽培槽之间间隔一定高度形成植株生长和采光空间,栽培槽内为植物栽培空间,栽培槽一端为营养液进口,栽培槽另一端有营养液溢流口,上层栽培槽通过与其溢流口相联通的排液管通到下层栽培槽的营养液进口。所述栽培槽上口部还盖有一个定植盖,定植盖上设置有一个或均布有多个定植孔。所述栽培槽内也可以装有定植盘,定植盘底部为筛网,定植盘的边缘设置翻边搭置在所述栽培槽的边缘。所述栽培槽内也可以装颗粒状或丝状栽培基质。所述溢流口为位于栽培槽一端槽底上的向上凸出的一体或插接的溢流管,对应溢流管在槽底有向下凸出的接管。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套管均包括同轴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连为一体。在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中部位置还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立筋、水平隔板把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区域隔离成至少两个隔槽,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紧邻栽培槽的隔槽与栽培槽之间的外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缺口,使隔槽形成溢流槽,其中一端的溢流槽的隔板有排液孔连接所述排液管,另一端的溢流槽的水平隔板无排液孔为形成进液槽,在隔槽中非溢流隔槽的水平隔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进一步地,对应所述排液孔在所述隔板下方有一段接管连接所述排液管,排液管出口位于相邻下层栽培槽无排液孔的进液槽中。在相邻栽培槽的套管之间还包括间隔套套在所述立柱上,所述间隔套管由内套管和外套管构成,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连为一体,立筋为多条呈辐射状设置。所述栽培槽为多列,相邻列之间的栽培槽中的相邻端的套管交错套装在同一立柱上,形成链式排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植物栽培在栽培槽内,营养液的供应和植物根系生长均在栽培槽内,两端的套管用于套在立柱上形成立体式空间布局式栽培,上下栽培槽间隔一定高度形成植物植株生长空间和采光空间,与现有的墙式栽培方式相比所有植株能够同时接受到阳光,有利于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2、根系在栽培槽内生长,且栽培槽上下有间隙,方便植物种植和采收、清除根系和消毒。3、植物能够自由垂直生长,不但空间利用率高,同时植物外观商品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的槽式立体栽培设施示意图;图2为一个栽培槽的立体图;图3为栽培槽带定植盖的立体图;图4为间隔套管的平面图;图5为一个栽培槽的平面4[0031]图6为图5的A-A剖面图;图7为另一种栽培槽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8为栽培槽与定植盖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栽培槽与定植盘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两列栽培槽组合示意图。图中,1-立柱,2-栽培槽,21-槽壁,22-外套管,23-内套管,24-立筋,25-通孔, 26-排液孔,26A-接管,^B-溢流管,27-水平隔板,28-溢流缺口,29-溢流缺口,3-生长空间,4-间隔套,41-外套管,42-内套管,43-立筋,51-定植盖,52-定植孔,53-定植管,61-翻边,62-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包括多个栽培槽2,每个栽培槽两端均设置有套管,两端的套管分别套在立柱1上,使多个栽培槽2在立柱1之间沿立柱形成上下重叠布置,上下相邻的栽培槽之间间隔一定高度形成植株生长和采光空间3,栽培槽一端为营养液进口,栽培槽另一端有营养液溢流口以使多他管着你余的营养液溢流,上层栽培槽通过与其溢流口相联通的排液管通到下层栽培槽的营养液进口,如图1中虚线所示形成自上而下串联供液系统,使营养液能够从向上到下依次流经各栽培槽,为栽培槽提供营供植株生长的营养液。由于植物根系是生长在栽培槽内,采收植物时可以方便地移出根系,和有利于对栽培钵进行消毒处理。所述栽培槽为多列,如图10所示,相邻列之间的栽培槽2中的相邻端的套管交错套装在同一立柱1上,一列栽培槽的套管对相邻列栽培槽形成间隔支撑,减少间隔套的使用里。对于供液系统的设置,可以如图7所示的方式,溢流口沈为位于栽培槽一端槽底上的向上凸出的一体或插接的溢流管^B,对应溢流管在槽底有向下凸出的接管26A用于插接连接向下层栽培槽供液的排液管。采用插接的溢流管26B同与栽培槽壁21和槽底一体的溢流管相比,这样在需要排出栽培槽内的营养液或对栽培槽进行清洗液、消毒液排放时, 只要拔下该溢流管26B即可排尽。另外,对于不同的栽培方式或栽种不同植物,需要的液位高度不同时,可以更换不同长度的溢流管26B,不需要换栽培槽,提高了便利性。图7所示的溢流管结构有利于排液管的安装和排净营养液、清洗液操作,栽培槽两端不适宜种植植物以免根系长到溢流管内,栽培槽利用率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排液管外露,在对植物进行管理时容易碰到排液管而使营养液排到栽培槽外。如图2、5和6所示,为溢流口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栽培槽2两端的套管均包括同轴的内套管23和外套管22,所述内套管23与外套管22之间通过轴向立筋M连为一体, 内套管用于套在图1中的立柱1上。在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内套管23与外套管22之间中部位置还设置有水平隔板27,所述立筋M、水平隔板27把内套管23与外套管22之间的区域隔离成两个半环形隔槽(也可以更多),栽培槽2每一端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紧邻栽培槽的隔槽与栽培槽之间的外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缺口观、29,使该隔槽形成溢流槽,
5其中左端的溢流槽的隔板27有排液孔沈连接排液管,排液管可以为一段硬管或软管,右端的溢流槽的水平隔板无排液孔使该溢流槽形成进液槽,在隔槽中非溢流隔槽的水平隔板上设置有三个通孔25,用于使相邻另一侧排液槽的排液管穿过。这样排液管是在套管内设置, 即上层栽培槽的营养液通过排液管先排到图5和图6中左侧溢流槽内,通过左侧外套管22 上的溢流缺口四流入栽培槽2,营养液沿栽培槽1从右向左流过整个栽培槽且维持一定液位,多余的营养液通过左端溢流缺口观进入左端溢流槽,并通过排液孔沈和排液管从套管内向下流到下层相邻的栽培槽左端套管内的溢流槽,向下层供营养液。外套管下端管内径较大,上端面管口外径较小,以使两都能够相嵌插接连接。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通孔25为用于穿过在上下两层栽培槽之间供液的排液管,采用三个通孔,可以使图10中所示两列或多列栽培槽呈直线排列,也可以相倾斜一定角度。使墙式立体栽培有不同的造型。由于上下相邻栽培槽之间间隔有一定高度,可以通过使栽培槽2两端的套管高于栽培槽实现,为便于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高度要求方便地调整上下层栽培槽之间的间隔, 如图1所示,在相邻栽培槽的套管之间还包括间隔套4套在立柱上。如图4所示,间隔套也由内套管42和外套管41构成,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43连为一体,立筋为多条呈辐射状设置,其中的间隙用于穿过排液管。栽培槽的使用可以为水培或基质栽培,一些植物可以直接种植在栽培钵内,一些需要对植物苗进行固定,为了便于植物苗的固定,可以采用不同方式,例如1、定植盖栽培方式如图3和图8所示,是采用定植盖的实施例,所述栽培槽2上口部还盖有一个定植盖51搭扣在栽培槽壁21上,定植盖51上设置有一个或均布有多个定植孔52以在定植孔内种植和固定植物。定植盖51的作用在于通过定植孔固定植物苗,多个孔以供种植多棵植物使用,另外定植盖还使栽培钵内形成密封环境,营造黑暗、潮湿的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和避免染污物的进入,以及减少营养液的蒸发。对于比较薄的定植盖,定植孔边缘与植物苗接触面小,不利于植物固定,特别是较高植物的稳固,同时有割伤植物的可能,因此如图8所示所述定植盖51上的定植孔52是定植盖上一个向外或/和向内延伸的一段定植管53。2、定植盆栽培方式如图9所示,是在栽培槽内装有定植盘,定植盘底部为筛网62,定植盘的边缘设置翻边61搭置在所述栽培槽的槽壁21的边缘。对于种植蒜苗、豆苗等蔬菜时,可以将蒜瓣、 豆子等放入定植盘,使其一部分浸泡在营养液中一部分在空气中,直接培育、发芽,长出的根系可以向下穿过筛网62。当然对于其它植物,还可以在筛网62底部铺设毯、布类织物或无纺布,使秧苗向上长出,该织物具有遮光和防止营养液蒸发作用。3、基质栽培方式还可以在栽培槽槽体内装蛭石等颗粒状或岩棉等丝状无土栽培基质,以用于固定秧苗,形成基质栽培方式。营养液先供到最上层栽培槽槽体内,营养液超过溢流口时在自重作用下通过溢流口和排液管溢流到相邻下层栽培钵,使营养液依次供给每个栽培钵,形成供液系统。向最上层栽培槽供应营养液的供液管可以设置在套管内。
权利要求1.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包括多个栽培槽,每个栽培槽两端均设置有套管,两端的套管分别套在立柱上,使多个栽培槽在立柱之间沿立柱形成上下重叠布置的方式,上下相邻的栽培槽之间间隔有一定高度形成植株生长和采光空间,栽培槽一端为营养液进口,栽培槽另一端有营养液溢流口,上层栽培槽通过与其溢流口相联通的排液管通到下层栽培槽的营养液进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上口部还盖有一个定植盖, 定植盖上设置有多个定植孔,对应所述定植孔在定植盖设置有向外或/和向内延伸的定植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内装有定植盘,定植盘底部为筛网,定植盘的边缘设置翻边搭置在所述栽培钵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栽培槽内装有颗粒状或丝状栽培基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为位于栽培槽一端槽底上的向上凸出的一体或插接的溢流管,对应溢流管在槽底有向下凸出的接管。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套管均包括同轴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连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中部位置还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立筋、水平隔板把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区域隔离成至少两个隔槽,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紧邻栽培槽的隔槽与栽培槽之间的外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缺口,使隔槽形成溢流槽,其中一端的溢流槽的隔板有排液孔连接所述排液管,另一端的溢流槽的水平隔板无排液孔形成进液槽,在隔槽中的非溢流隔槽的水平隔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排液孔在所述水平隔板下方有一段接管用于连接所述排液管,排液管出口位于相邻下层栽培槽无排液孔的进液槽中。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相邻的栽培槽的套管之间还包括间隔套套在立柱上,所述间隔套管由内套管和外套管构成,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连为一体,立筋为多条呈辐射状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栽培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为多列,相邻列之间的栽培槽中的相邻端的套管交错套装在同一立柱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包括多个栽培槽,每个栽培槽两端均设置有套管,两端的套管分别套在立柱上,使多个栽培槽在立柱之间沿立柱形成上下重叠布置,上下相邻的栽培槽之间间隔一定高度形成植株生长空间,栽培槽一端为营养液进口,栽培槽另一端有营养液溢流口,上层栽培槽通过与其溢流口相联通的排液管通到下层栽培槽的营养液进口。这种立体栽培设施用于温室无土栽培,不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采光效果好,便于清除根系和消毒,生产的植物产品商品性好。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2145784SQ2011202268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汪晓云 申请人:汪晓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