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7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大棚技术领域,具体为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单栋大棚通风系统是采用两侧底位通风窗的形式,在大棚的顶部通常没有通风窗。通常的自然通风,是利用风压与热压的原理,由于常规单栋大棚只有在低位的两侧有通风窗,其自然通风的驱动力主要依赖外界风压。由于顶部没有通风窗,大棚内的热量很容易积聚在大棚顶部,造成棚内温度高,夏季生产困难等。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的技术方案,增加单栋大棚热压通风能力,在外界无风的状态下仅利用热压,也能实现自然通风,提高了单栋大棚的自然通风性能。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短拱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构成单榀拱架,两侧不等长的长拱杆、短拱杆在其顶部形成垂直顶通风窗,各个单榀拱架通过主纵杆在长拱杆顶部进行纵向连接构成大棚主体拱架,大棚主体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构成塑料大棚,大棚下部两侧设置侧通风窗。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拱顶Y型连接套管,由长套管、短套管和三角形连接板焊接构成,长拱杆穿出长套管,短拱杆与短套管插接配合。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的拱杆顶端部通过顶窗立杆与短拱杆配合连接,顶窗立杆前侧设置挡膜杆,挡膜杆底部与短拱杆配合连接。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单榀拱架通过次纵杆在短拱杆顶部进行纵向连接。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单榀拱架的主纵杆顶部纵向设置顶卡槽。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纵杆及塑料薄膜上设置与其压紧配合的压膜线,压膜线两端与两侧地锚钩固定连接。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下部纵向设置右卡槽,短拱杆下部纵向设置左卡槽。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下部纵向设置右拉杆,短拱杆下部纵向设置左拉杆。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单榀拱架的顶窗立杆底部纵向设置上卡槽。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与顶窗立杆上覆盖一整块薄膜,其垂直顶通风窗为卷膜窗,卷膜窗的端部设置卷膜杆,卷膜杆与顶窗立杆、挡膜杆挡接配合。上述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通过在大棚顶部设置垂直顶通风窗,与下部的侧通风窗相配合,形成高低配套的通风窗,由于大棚具有温室效应,其棚内的温度高于棚外, 外界温室低的空气从低位两侧通风窗进来,从顶部垂直顶通风窗出去,形成较好的热压通风,即使在外界无风的状态下仅利用热压,也能实现自然通风。在日常生产中,由于增加了热压通风能力,在风压热压两者共同叠加作用下,显著提高了单栋大棚的自然通风性能,棚内温度不会过高,满足作物生长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棚主体拱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大棚外形结构示意图;图中1-长拱杆、2-连接件、2a_长套管、2b_短套管、2c_三角形连接板、3_短拱杆、4-左拉杆、5-左卡槽、6-右卡槽、7-右拉杆、8-次纵杆、9-顶窗立杆、10-主纵杆、11-顶卡槽、12-挡膜杆、13-卷膜杆、14-上卡槽、15-压膜线、16-垂直顶通风窗、17-侧通风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幅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长拱杆1、短拱杆3通过连接件2连接构成单榀拱架,两侧不等长的长拱杆1、短拱杆3在其顶部形成垂直顶通风窗16,各个单榀拱架通过主纵杆10在长拱杆1顶部进行纵向连接构成大棚主体拱架,大棚主体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构成塑料大棚,大棚下部两侧设置侧通风窗17。垂直顶通风窗16由于采用垂直设置,还可以防止雨水等渗漏入大棚。所述的连接件2为拱顶Y型连接套管,由长套管2a、短套管2b和三角形连接板2c焊接构成,长拱杆1穿出长套管2a,短拱杆3与短套管2b插接配合。连接件2的焊接采用两面角焊缝,三角形连接板2c主要起加强长套管加与短套管2b的连接作用;同时通过增加三角形连接板2c,可以起到增长焊缝长度,减少角焊缝的焊脚尺寸,避免对大棚薄壁管材在进行焊接过程中出现焊穿现象,在连接件2整体焊接完成后,再进行热浸镀锌,保证其耐久年限。长拱杆1的拱杆顶端部通过顶窗立杆9与短拱杆3配合连接,顶窗立杆9前侧设置挡膜杆12,挡膜杆12底部与短拱杆3配合连接。长拱杆1与顶窗立杆9上覆盖一整块薄膜,其垂直顶通风窗16采用卷膜开窗方式,卷膜窗的端部设置卷膜杆13,卷膜杆13与顶窗立杆9、挡膜杆12挡接配合,其卷膜的内侧由顶窗立杆9挡住,卷膜的外侧由挡膜杆12,顶窗关闭时,卷膜杆13被顶窗立杆9和挡膜杆12夹住,保证顶窗的密封性。各个单榀拱架的顶窗立杆9底部纵向设置上卡槽14。各短拱杆3构成的平面在上卡槽14与主纵杆10之间形成垂直顶通风窗16的开窗口。上卡槽14用于固定短拱杆3 覆盖上来的薄膜,并与垂直顶通风窗16的卷膜窗有一定重合度。各个单榀拱架通过次纵杆 8在短拱杆3顶部进行纵向连接。各个单榀拱架的主纵杆10顶部纵向设置顶卡槽11。长拱杆1与垂直顶通风窗16的卷膜窗为一整块薄膜覆盖,薄膜被主纵杆10上的顶卡槽11固定,多余的薄膜下垂覆盖垂直顶通风窗16。长拱杆1下部纵向设置右卡槽6,短拱杆3下部纵向设置左卡槽5。长拱杆1下部纵向设置右拉杆7,短拱杆3下部纵向设置左拉杆4。主纵杆10及塑料薄膜上设置与其压紧配合的压膜线15,压膜线15两端与两侧地锚钩固定连接,拉紧后的大棚薄膜压膜线15施压在主纵杆10与大棚薄膜上。主纵杆10因承受压膜线 15带来的压力,相对次纵杆8、左拉杆4、右拉杆7用料要大。通过在大棚顶部设置垂直顶通风窗16,与下部的侧通风窗17相配合,形成高低配套的通风窗,由于大棚具有温室效应,其棚内的温度高于棚外,外界温室低的空气从低位侧通风窗17进来,从顶部垂直顶通风窗16出去,形成较好的热压通风,即使在外界无风的状态下仅利用热压,也能实现自然通风。在日常生产中,由于增加了热压通风能力,在风压热压两者共同叠加作用下,显著提高了单栋大棚的自然通风性能,棚内温度不会过高,满足作物生长要求。在垂直顶通风窗16和侧通风窗17打开时,依靠热压风压通风,换气量2分钟1 次,抗风能力大于25米/秒(风载大于0.4 kN/m2),雪载大于0.2 kN/m2,与同规格普通大棚相比,成本增加低于35%。
权利要求1.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1)、短拱杆(3)通过连接件(2)连接构成单榀拱架,两侧不等长的长拱杆(1 )、短拱杆(3)在其顶部形成垂直顶通风窗(16),各个单榀拱架通过主纵杆(10)在长拱杆(1)顶部进行纵向连接构成大棚主体拱架,大棚主体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构成塑料大棚,大棚下部两侧设置侧通风窗(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2)为拱顶Y型连接套管,由长套管(2a)、短套管Qb)和三角形连接板Oc)焊接构成,长拱杆(1) 穿出长套管(2a),短拱杆(3)与短套管Qb)插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1)的拱杆顶端部通过顶窗立杆(9)与短拱杆(3)配合连接,顶窗立杆(9)前侧设置挡膜杆(12),挡膜杆 (12)底部与短拱杆(3)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单榀拱架通过次纵杆(8 )在短拱杆(3 )顶部进行纵向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单榀拱架的主纵杆 (10)顶部纵向设置顶卡槽(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纵杆(10)及塑料薄膜上设置与其压紧配合的压膜线(15),压膜线(15)两端与两侧地锚钩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1)下部纵向设置右卡槽(6 ),短拱杆(3 )下部纵向设置左卡槽(5 )。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1)下部纵向设置右拉杆(7 ),短拱杆(3 )下部纵向设置左拉杆(4 )。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单榀拱架的顶窗立杆(9)底部纵向设置上卡槽(14)。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拱杆(1)与顶窗立杆 (9)上覆盖一整块薄膜,其垂直顶通风窗(16)为卷膜窗,卷膜窗的端部设置卷膜杆(13),卷膜杆(13 )与顶窗立杆(9 )、挡膜杆(12 )挡接配合。
专利摘要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属于塑料大棚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长拱杆、短拱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构成单榀拱架,两侧不等长的长拱杆、短拱杆在其顶部形成垂直顶通风窗,各个单榀拱架通过主纵杆在长拱杆顶部进行纵向连接构成大棚主体拱架,大棚主体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构成塑料大棚,大棚下部两侧设置侧通风窗。上述单栋塑料大棚顶开窗结构,通过在大棚顶部设置垂直顶通风窗,与下部的侧通风窗相配合,形成较好的热压通风,即使在外界无风的状态下仅利用热压,也能实现自然通风。在日常生产中,由于增加了热压通风能力,在风压热压两者共同叠加作用下,显著提高了单栋大棚的自然通风性能,棚内温度不会过高,满足作物生长要求。
文档编号A01G9/24GK202218544SQ2011202613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俞永华, 卢如国, 柴伟国 申请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