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8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火林带阻隔系统。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是突发性强,危害性大,补救处置难度极大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中,次数仅占5%的特大森林大火,其损失却占全部森林火灾损失的95%以上,特大森林火灾不但毁坏大量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也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因此,森林防火最主要任务是预防、控制、扑灭特大森林火灾。当前,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正在由扑救型向预防型转变,防火道和防火沟作为阻止林火蔓延、预防控制森林大火发生的有效方法,变被动防火为主动防火的积极手段。现有的防火林带对于阴燃的地下火难以控制,发生过火后林木损失严重;如果遇到大风天气,树冠火很容易借着风势造成难以控制的森林大火;因此,现有的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存在无法阻隔地下火和有效控制树冠火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存在无法阻隔地下火和有效控制树冠火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它由多个相同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组成;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的形状为长条状;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包括防火林道、两条防火沟和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所述两条防火沟分别设置防火林道两侧;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防火沟的两个外侧或并排设置在一条防火沟的外侧;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的郁闭度大于0. 9 ;所述多个相同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通过增加防火林道1、 两条防火沟2并配合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可以阻隔地下火和有效控制树冠火的蔓延,使火情阻隔控制在阻隔系统的封闭区内,防止发生大面积森林大火。本实用新型所述阻隔系统不需要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资源,见效快,还能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增长,与开设生土隔离带相比可以减少投入50%以上,在比新建生物防火林带投资低的情况下,能提前发挥防火、阻火作用10-15年;可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30%以上,经济效益、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
二中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纵剖方向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它由多个相同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组成;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的形状为长条状;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包括防火林道1和两条防火沟2,所述两条防火沟2分别设置防火林道1两侧;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还包括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 ;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防火沟2的两个外侧或并排设置在一条防火沟2的外侧;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的郁闭度大于0.9 ;所述多个相同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点在于所述防火林道1的宽度L大于4.0米。。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点在于所述两条防火沟2的宽度M大于0. 5米。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不同点在于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的宽度N为30. 0-50. 0米。;如在已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特殊地区可以将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的宽度N增大到100. 0米以上。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构建多个相同的长条状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 ;并将上述构建的多个长条状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相互首尾连接构筑完整封闭式阻隔系统,将大面积的林区划分为多个小面积的封闭的区域,形成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如图4所示;构建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的过程为选取防火林道1两侧30.0 -50.0米范围的林地作为原始防火林带;对选取的原始防火林带进行清林处理,使原始防火林带下的可燃物平均载量小于2吨/公顷;对清林后的林带进行修枝操作所述原始防火林带中的天然成过熟林枝下高H为2. 0米,所述枝下高H表述的为最下端树枝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原始防火林带中的天然中龄林枝下高H为1. 5-2. 0米, 所述原始防火林带中的天然幼林枝下高H为1. 0米,所述原始防火林带中的人工林枝下高 H为2. 0-3. 0米;对修枝操作后得到的原始防火林带进行间伐操作对于郁闭度超过0. 6的天然林除保留人工栽培的针叶树种外,其余树种中树高低于1. 5米以及树高低于2. 0米的非耐火树种均伐除,对于郁闭度低于0. 6的天然林中除保留人工栽培的针叶树种和树高超过1. 5米的耐火树种保留外,其余树种均伐除,人工纯林中的其余树种均伐除;对于郁闭度低于0. 9且林分密度小于5000株/公顷的原始防火林带进行补植,所述补植的树种耐防火目的树种,最终形成人工林阻隔网控制面积应平均达到300-400公顷,天然林阻隔网控制面积应平均达到5000-8000公顷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多个相同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组成;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的形状为长条状;所述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包括防火林道(1)、两条防火沟( 和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所述两条防火沟( 分别设置防火林道(1)两侧;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 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条防火沟( 的两个外侧或并排设置在一条防火沟O)的外侧;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的郁闭度大于 0.9 ;所述多个相同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A)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林道⑴的宽度L大于4.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防火沟O)的宽度M大于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3)的宽度N为30. 0-50. 0米。
专利摘要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它涉及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它为解决现有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存在无法阻隔地下火和有效控制树冠火的问题。它由多个相同的具有隔离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组成;两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防火沟的两个外侧或并排设置在一个防火沟的外侧;多个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块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具有阻隔功能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它通过增加具有阻隔功能的防火林道和防火沟有效地阻隔地下火的蔓延,再配合生物防火林带全面、立体地阻隔地下火、地表火和有效控制树冠火的蔓延,使火情阻隔控制在阻隔系统的封闭区内,防止发生大面积森林大火。
文档编号A01G23/00GK202285725SQ201120394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丛燕, 刘广菊, 刘延坤, 刘滨凡, 刘玉龙, 吴占杰, 孟庆峰, 张鑫炎, 梁素钰, 王志成, 王文帆, 贾丹, 邵英男 申请人: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