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09阅读:1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葡萄生产的架体,特别是涉及一种V、U形立体双层葡萄
^K O
背景技术
著有国内“五农”之首美誉称谓的葡萄,因其独具的攀爬匍匐生长特性和不能自然直立成形生长的属性,在从古至今的葡萄生产中,人们均广泛地采用的是大棚架、小棚架、 单篱架、双篱架几种主要架式结构。国内于90年代末期有了一种“双十字V形架”的成功, 该架以其独具的设计简单合理、生产采光面宽,植株防病效果好、葡萄丰产质优性强等诸多优势压群芳,成为当前国内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共识,并达到替代传统的单篱架和双篱架生产的发展地位。专利号为2008101M300. 5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葡萄实施栽培专用双V层光照架”,该架式由常规双十字V形架为基础创意而来,它同比原有的双十字V形架,空间多了一层与下层大小基本相等的V形架,构成由原来的立体单层结果变成了现有的立体双层结果。该架式于立体空间多要一层的发展构思,拉开了有史以来葡萄立体双层结果的发展帷幕,也更是当前葡萄生产架式结构发展体系变革的一大创新。但由于该架式结构的综合设计不合理,由此存在诸多的不足因素一是下V形架与上V形架的架体结构的大小基本相同一致,构成上V形对下V形的严重光照遮盖;二是由于该架体主桩上的上V形架与下V形架之间的间距太小,导致架体中部空间的严重通风透光不畅;三是由于下V形架的开张角度不足,形成下V形架的枝叶呈背日型生长的采光效果差;四是由于下V形架与上V形架的支架长度过短,形成架面枝条自然下垂生长后构成自身内外两层的枝叶相互遮挡。葡萄是喜光植物。光照是葡萄植物达成正常生长的首要条件。该架体存在的诸多影响通风透光的架体结构弊因,制约了该架体整个植株正常生长的光合效应产生,导致整个架体植株寄生叶增多下的营养积累不足,最终致使该架体难于达到应有的葡萄生产效果发挥。就目前国内外于优质葡萄单位面积的额定生产技术水平,仍维持在“穗重500余克、亩产量2000斤至3000作斤,个别最佳丰产也不能超过4000余斤”的范围。相关权威专家们强调,南方优质葡萄的亩产量标准,应强控在2000余斤以下,日本的部份优质葡萄额定生产技术指标,强控在穗重400余克、亩产量1500余斤范围。严格的说,目前国内外于优质葡萄的生产技术水平,仍基本滞留在二三十年前时期的标准上,对于如何更进一步地努力提高优质葡萄产品的生产技术力度,仍严重受到“果大质优难于丰产、丰产难于果大质优”的生产矛盾钳制,仍是当前行业界迫切期待解决的一个攻坚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突出、科技新颖、技术简单易行、效益快捷高效、产品质优“绿色”——能在当前国内外于优质葡萄单位面积的额定技术指标上达到亩产量倍增的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
3[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 包括由下V形架与上U形架连接在一根中心主桩上构成的立体双层V、U形葡萄架体,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的顶端开张间距是上U形架的支架顶端开张间距的180% 280%;所述下 V形架的支架基部与上U形架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 50%,下V形架的支架基部与中心主桩连接处的对地高度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 40%,所述上U形架的底部宽度是上U形架顶部宽度的20 % 60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葡萄架体中心主桩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距主桩中心线的左方和右方各设有一个线位固定点,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与上U形架的支架上也分别设有线位固定点。进一步地,所述线位固定点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横槽孔。更进一步地,所述葡萄架体可以用竹材、木材、塑料管材、水泥钢筋、钢材铸成。所述葡萄架体分为下部、中部、上部三大部份。下部为葡萄通风透光带,中部为葡萄结果带,上部为葡萄枝蔓营养生长带,严谨的立地空间结构布局将整个架体的立地空间效果有机的结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互动的V、U形立体双层结果的葡萄架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科学新颖、技术简单易行、效果快捷倍增,是葡萄果业发展文明的一次新跨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学术研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状物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包括由下V形架1与上U形架2 连接在一根中心主桩3上构成的立体双层V、U形葡萄架体,所述葡萄架体的下V形架1的支架的顶端开张间距是上U形架2的支架顶端开张间距的180% 280% ;所述葡萄架体的下V形架1的支架基部与上U形架2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 50%, 所述葡萄架体的下V形架1的支架基部与中心主桩3连接处的对地高度是地面架体高度的 20 % 40 %,所述上U形架2的底部宽度是上U形架2顶部宽度的20 % 60 %。所述葡萄架体中心主桩3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距主桩3中心线的左方和右方各有一个线位固定点4,所述线位固定点4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横槽孔;所述下V形架1的支架底端的对地面与中心主桩3下端的线位固定点4平行后连接在线位固定点4的主桩3侧面上,上U形架2的底部的对地面平行中心主桩3上端的线位固定点4后连接在线位固定点4的主桩3侧面上; 所述下V形架1的支架与上U形架2的支架上分别设有线位固定点4,所述线位固定点4可以是圆孔或横槽孔,也可以将线固定在线位固定点4处的支架上方表面或支架下方表面。所述葡萄架体可以用竹材、木材、塑料管材、水泥钢筋、钢材铸成;所述葡萄架体的各线位固定点4可以用铁丝或塑料绳拉紧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对下V形架1的可适对地高度设置,使架体的下部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效果;通过对下V形架1的向外开张角度设置,使枝叶在固有的趋光特性作用下全面呈迎日型伸展于架面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效果;通过对下V形架1与上U形架2之间的可适间距设置,使架体中部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效果;通过对上U形架2的可适梯度U形支架的设置,并适时摘去U形支架基部的2至3张叶片,使上U形架2的支架中部与下V形架1 的支架中下部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效果。通过对整个架体的可适标准控高和立地空间的合理布局,使整个架体在全天候的光照副射中历经平角射、斜角射、直角射、以及植株枝叶间隙的散射和叶幕层间的反射作用,使所述葡萄架体的下V形架1与上U形架2能始终获得相应一致的良好光合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包括由下V形架与上U形架连接在一根中心主桩上构成的立体双层V、U形葡萄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顶端开张间距是上U形架的支架顶端开张间距的180% 观0%,下V形架的支架基部与上U形架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 50%,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基部与中心主桩连接处的对地高度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 40%,所述上U形架的底部宽度是上U形架顶部宽度的20% 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架体中心主桩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距主桩中心线的左方和右方各设有一个线位固定点,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与上U形架的支架上也分别设有线位固定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位固定点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横槽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架体可以用竹材、木材、塑料管材、水泥钢筋、钢材铸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U形立体双层葡萄架,包括由下V形架与上U形架连接在一根中心主桩上构成的立体双层V、U形葡萄架体,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顶端开张间距是上U形架的支架顶端开张间距的180%~280%,下V形架的支架基部与上U形架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50%,所述下V形架的支架基部与中心主桩连接处的对地高度是地面架体高度的20%~40%,所述上U形架的底部宽度是上U形架顶部宽度的20%~60%。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新颖、技术简单易行,通风透光效果好,能使葡萄产量倍增,是葡萄果业发展文明的一次新跨跃,适合普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G17/08GK202269238SQ201120395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蒋方明 申请人:蒋方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