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7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植物栽培装置,其具备具备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的植物栽培容器;设置在贮水部的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以及向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给水单元,在贮水部设有排出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溢流管。
背景技术
作为关于这种植物栽培装置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包括如下所述的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植物栽培装置中,如果通过泵等给水单元来向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则植物栽培用水贮留在贮水部且平面不超过溢流管上端。一部分浸溃在该贮留的植物栽培用水中的植物栽培床吸起植物栽培用水,在内部保持适量的植物栽培用水,因此能够适当地栽培种植在植物栽培床上的植物。在植物栽培用水供给的量超过植物栽培床的吸水能力时、通过给水单元的植物栽培用水的供给速度超过植物栽培床的吸水速度时,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会从溢流管排出。尤其,在上下叠放多个植物栽培容器来使用时,从溢流管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作为植物栽培用水而供给给设置在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最终叠放的全部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床吸收所需要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并且,通过将从设置在最下段的植物栽培容器的溢流管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回收到适当的植物栽培容器中,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而作为下一次的灌溉用的植物栽培用水来利用。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9-45015号公报(第0021段,图2)但是,在最普遍的使用方法中,为了使植物栽培床充分吸水,可能会向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供给超过植物栽培床的吸水能力的数量充足的植物栽培用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植物栽培装置中,在溢流管的上端的下方有较长时间放置有超过一定量的植物栽培用水,如果较长时间放置植物栽培用水,则可能有损美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以上例示的现有技术的植物栽培装置所带来的问题,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即使向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供给超过植物栽培床的吸水能力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也会抑制损坏美观的可能性。本发明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具备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与可放置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用空间的植物栽培容器;及向所述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给水单元,在所述贮水部设有排出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溢流管,在所述贮水部的底面设有具备低于所述给水单元的给水速度的排水能力的泄水部。
在上述特征结构的植物栽培装置中,由于在贮水部的底面设有所具备的排水能力低于给水单元的给水速度的泄水部,因此在给水单元向贮水部的给水结束的时刻未被植物栽培床所吸收而残留在贮水部内的植物栽培用水由泄水部排出。因此,植物栽培用水不会长时间放置在贮水部,也不必担心在植物栽培床上产生霉等、或者在植物栽培用水中产生害虫等,也不损害美观。而且,由于泄水部的排水能力低于给水单元的给水速度,因此在给水单元对贮水部的给水途中,在贮水部中植物栽培用水会保持适当的高度,从而植物栽培床能够适当地吸收该植物栽培用水,能够呈现出保水的状态。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从所述贮水部向下突出地形成有与所述溢流管连通的排水管,以连通所述贮水部的底面与所述排水管的内面的方式形成有所述泄水部。例如,泄水部形成在不同于溢流管、排水管的设置位置的位置上时,即使能够排出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也由于进入泄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容易在形成有贮水部的底面的底板构件的下面顺着横向移动,因此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伴随该移动而污损底板构件的下面、或从上下叠放的植物栽培容器的边界向外部渗出等。但是,如果是本结构,则由于进入泄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首先从贮水部顺着朝下突出形成的排水管的内面而向下方移动,从该排水管的下端下落,由此普遍地确实地到达下段的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植物栽培床的表面。另外,如果是本结构,则与进入泄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顺着该排水管的外面向下方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外嵌于排水管的软管等来确实地将从最下段的植物栽培容器的泄水部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回收到适当的箱子内。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泄水部以对于铅垂方向形成角度的方式延伸出。如果是本结构,由于因自重而从泄水部向下方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下落到从泄水部的正下方向侧方变位的位置上,因此从结果上来讲,对设置在下一段的植物栽培容器中的植物栽培床进行了灌溉,所以比较方便。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泄水部的侧方设有用于捕捉包含在植物栽培用水中的异物的异物捕捉凸部。如果是本结构,即使在贮存于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水面上、水中或贮水部的底面附近浮游有异物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异物的大多数被异物捕捉凸部所捕捉,因此泄水部难以被这些异物堵塞,确保了正常的排水状态。


图I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物栽培装置的整体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设置有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容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概要地表示植物栽培容器的整体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I所示的植物栽培容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植物栽培容器的泄水部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泄水部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泄水部的立体图及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泄水部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泄水部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溢流管上设有遮蔽板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植物栽培容器;lb_植物栽培用水箱;2_植物栽培用空间;2a_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3-底板;3a_后方底板(底板);3b_前方底板(底板);8_贮水部;8a_单位贮水部;10_溢流管;11_排水管;20_泄水部(20a、20b、20c、20d、20e、20f) ;21a_异物捕捉凸部; 21b-异物捕捉凸部;2Ic-异物捕捉凸部;30_泵(给水单元);A-植物栽培床;W-植物栽培用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植物栽培装置具备植物栽培容器1,具备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W的贮水部8 ;及电动式等的泵30 (给水单元的一例),向贮水部8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植物栽培容器I具备合成树脂制的横向长的形状。虽然也能够只使用I个植物栽培容器I来进行植物栽培,但是普遍地在使植物栽培用空间2的开口部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在上下叠放多个植物栽培容器I的状态下使用。此时,根据需要,在多段叠放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角部配置角材17,能够通过适当的连结件18来连结植物栽培容器I与角材17。植物栽培容器的概要结构如图3所示,各个植物栽培容器I通过呈一体地具备底板3、以及从该底板3的3 个边向上方竖立设置的I个长侧壁4和2个短侧壁5,由此在内部形成植物栽培用空间2。 另外,从底板3的上面的一部分也呈一体地竖立设置有与短侧壁5平行延伸的3个隔墙6。从而,如图4所示,在植物栽培容器I的上面放置并安装其他的植物栽培容器I或盖构件Ia时,则植物栽培用空间2被3个隔墙6划分为合计4个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 2a,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构成为开口部位于前面。从底板3的前端向上方竖立设置有上下长度较短的前壁7,植物栽培容器I的底板
3、长侧壁4、短侧壁5、隔墙6、前壁7相互协作而形成用于贮存植物栽培用水W的贮水部8。贮水部8也被隔墙6划分为合计4个单位贮水部8a,配置在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下部,形成在各隔墙6与长侧壁4之间的间隙被设定成作为使各单位贮水部8a彼此在横向上连通的通路9来发挥功能。如图2所示,植物P种植在由海绵状等的吸水性材料构成的植物栽培床A上,普遍地在I个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中放置I个植物栽培床A。各单位贮水部8a的底板3具有后方底板3a,水平延伸出;及前方底板3b,以从后方底板3a的前端朝着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开口部侧依次位于上方的方式朝着前方上侧倾斜(倾斜角α)。倾斜角α的值例如做成大约14°即可。放置在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中的植物栽培床A的后端被放置在后方底板3a 上,该植物栽培床A的前端被放置在大致前方底板3b的前端附近。植物栽培床A例如能够通过以100 120 I 800等的比例(数值都是重量部分)混合保水性填充材料(泥煤苔)、氨基甲酸酯预聚物、聚酯系多元醇、水而成形为适当的形状来调制。植物栽培床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用立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状等的各种形状。在植物栽培容器I的后方底板3a上向上方突出地设有溢流管10,该溢流管10用于通过排出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W来将贮水部8内的植物栽培用水W维持在一定量以下。在此,溢流管10由在贮水部8内且位于左右的隔墙6的后方的2个溢流管10构成。并且,在溢流管10的下方呈一体地连接有用于将进入溢流管10内的植物栽培用水W引导到下方的排水管11。另一方面,在位于左右中央的隔墙6的后方,在上下穿通后方底板3a的状态下呈一体地设有用于引导后述的植物栽培用水汲起用的给水软管H2的引导管13。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邻接的隔墙6与溢流管10之间通过从后方底板3a竖立设置的板状的第I加强筋19a连结,且该第I加强筋19a具有与溢流管10同等高度。另外,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邻接的隔墙6与引导管13之间通过板状的第2加强筋 19b连结。而且,关于引导管13,在引导管13与最接近的长侧壁4的部位之间,也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出的板状的第3加强筋19c连结,且该第3加强筋19c具有与引导管13同等高度。由于引导管13与后方的长侧壁4之间被第3加强筋19c所隔开,因此在引导管13 与隔墙6之间形成的第2加强筋19b上形成有切口 19p,切口 19p允许植物栽培用水W在位于引导管13左右的2个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之间来回动。切口 19p的最下端的高度大约7 8mm,设定成充分地低于溢流管10的高度(大约 14mm)。并且,也能够替代形成在第2加强筋19b上的切口 19p而在第3加强筋19c的下端附近设置如下切口,该切口允许植物栽培用水W在位于引导管13左右的2个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之间来回动。为了便于将多个植物栽培容器I彼此上下叠放,将各隔墙6的上缘做成与底板3 的倾斜对应的倾斜上缘6a。为了同样的目的,在底板3的周部设有嵌合用的段部3s,在短侧壁5的上缘设有凹入部14,该凹入部14嵌入设置在短侧壁5的下缘的圆形的柱状体12a。即,如图4所不,在上下叠放植物栽培容器I时,位于上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底板3的下面被设定成与位于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隔墙6的倾斜上缘6a抵接。而且,设定为几乎与前述抵接同时地,使位于上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底板3的段部3s嵌入到位于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上面开口部、或者使柱状体12a嵌入到凹入部 14。在可放置于位于最上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上面开口部的盖构件Ia上,设有嵌入在短侧壁5的凹入部14的凸部15。另外,在盖构件Ia的下面也设有导向构件16,该导向构件16用于将给水软管H2 的顶端部(或者是安装在该顶端部附近的分支接头J2)的朝向适当保持为尤其在左右方向上较为合适。
并且,根据需要,也能够将设置在短侧壁5的下缘的柱状体12a作为从侧面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的单元来利用。此时,在封闭该柱状体12a的内部的壁构件上形成通孔,在该通孔中连接植物栽培用水汲起用的软管即可。如图I所例示,配置在室内等的地面上的壳Ic上通过各部分的嵌合来连结多段植物栽培容器1,能够以将植物栽培用水箱Ib配置在壳Ic内部的方式实施,植物栽培用水箱 Ib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W、用于向各植物栽培容器I供水。在图I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使壳Ic与植物栽培容器I之间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相同,并且,在植物栽培用水箱Ib内部设置泵30,由此作为植物栽培装置的整体在外观上简单且优秀。从各植物栽培容器I的溢流管10等排出的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W通过连接在最下段的溢流管10的下方的排水管11与外嵌在排水管11的下端的排水软管H3而回收在植物栽培用水箱Ib中。并且,溢流管10及排水管11的内径大约为14 15mm。回收在植物栽培用水箱Ib中的植物栽培用水W通过槽内软管Hl与给水软管H2 来供给到最上段的植物栽培容器1,这种形式下能够毫无浪费地使用该植物栽培用水W,槽内软管Hl连接泵30的出口与设置在植物栽培用水箱Ib的上面的接头J1,给水软管H2从接头Jl通过各引导管13被向上方引导。给水软管H2的顶端由分支接头J2分支成2个,大致均等地供给到最上段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左右的单位贮水部8a。各植物栽培床A被放置呈其下部浸溃于单位贮水部8a内的植物栽培用水W中的状态。从而,能够各植物栽培床A能够一边吸收植物栽培用水W,一边向植物P的根R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来进行植物栽培。如前所述,放置植物栽培床A的前方底板3b形成于具有倾斜角α的如下倾斜面, 该倾斜面越靠近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开口部侧,则越位于上方,越远离开口部的侧,则越位于下方。从而,如图2所示,植物栽培床A呈远离开口部的侧浸溃于植物栽培用水W内、开口部侧只是较少地浸溃于植物栽培用水W中或者因情况的不同而未浸溃于植物栽培用水W 中的状态。其结果,由于能够确保较大的植物P的根际(植物的根R成长、伸长的区域),并且,对该根际供给充分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因此确保植物的良好生长发育。泄水部的结构如图3图10所示,在贮水部8的底面设有用于在较短时间内排出残留在贮水部8 内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泄水部20a、20b、20c、20d、20e、20f。从而,由于在由泵30对贮水部8的给水结束的时刻,未被植物栽培床A吸收而残留在贮水部8内的植物栽培用水W从泄水部20a、20b、20c、20d、20e、20f排出,因此不会长时间放置在贮水部8内。其结果,在植物栽培床A上或植物栽培用水W中难以产生害虫、霉、 其他的微生物。泄水部20a、20b、20c、20d、20e、20f都形成为使贮水部8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
面连通。
构成各泄水部20a、20b、20c、20d、20e、20f的孔的内径或狭缝的间隙尺寸被设定成泄水部的排水能力低于泵30的给水速度。从而,在由泵30对贮水部8进行的给水过程中,在贮水部8中以IOmm以上等的适当的高度来保持植物栽培用水W,因此植物栽培床A能够以适当的效率来吸收植物栽培用水W,能够呈现出保水的状态。另外,构成泄水部20a、20b、20c、20d、20e、20f的孔的内径或狭缝的尺寸被设定如下,使泄水部20a、20b、20c、20d、20e具有难以被包含在植物栽培用水W中的粒子状、纤维状等异物堵塞的适当的大小。第I实施方式图3图5所示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泄水部20a呈形成于溢流管10的侧面上的I 个通孔状,该通孔在溢流管10的径向上延伸,该通孔的下端的位置与贮水部8的底面的平面一致。在此,泄水部20a的内径大约5mm。更具体而言,如图5 (a)所例示,构成溢流管10的圆筒状部位的一部分由在俯视时具备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具有逆向的圆弧状的凹状壁部IOa构成,泄水部20a在该凹状壁部 IOa的下端横向穿通形成,以这种形式连通贮水部8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面。在泄水部20a的上游侧端部的侧方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异物捕捉凸部21a。如图5 (b)所示,异物捕捉凸部21a呈在后方底板3a的上面与凹状壁部IOa的外周面交叉的位置上具有中心的局部球面状。凹状壁部IOa具有在俯视时稍微小于溢流管10的全周的四分之一的周长,该凹状壁部IOa配置为面对左右最外侧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其靠前方的端部配置为邻接于第I加强筋19a。其结果,左右一对的各泄水部20a呈在俯视时向后方且向左右内侧延伸出的形态。由于这里泄水部20a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从而相对于铅垂方向形成角度, 因此如图5 (b)所例示,从泄水部20a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大半一边描绘基本上越到下方越在横向上远离凹状壁部IOa的抛物线一边下落,到达位于下方的其他植物栽培容器I 的溢流管10以外的后方底板3a,而不是到达溢流管10的内部。第2实施方式在图6所例示的植物栽培容器I中,在构成溢流管10的圆筒状部位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平板状壁部10b,在该平板状壁部IOb上设有泄水部20b。平板状壁部IOb面对左右最外侧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开口部,在俯视时相对于第I加强筋19a倾斜。泄水部20b以在平板状壁部IOb的下端在横向上形成的通孔的方式连通贮水部8 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面。并且,在平板状壁部IOb的径向侧的面上,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与泄水部20b的内径相等宽度的沟部10d。在此,相对于沟部IOd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左右的平板状壁部IOb的部位的下端附近构成有异物捕捉凸部21b。在此,也由于泄水部20b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因此如图6(b)所例示,从泄水部20b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大半一边描绘基本上越到下方越在横向上远离平板状壁部 IOb的抛物线一边下落,到达位于下方的其他植物栽培容器I的溢流管10以外的后方底板 3a,而不是到达溢流管10的内部。第3实施方式在图7所例示的植物栽培容器I中,构成溢流管10的圆筒状部位的一部分由在俯视时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弓状壁部IOc构成。第I及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该泄水部20c不是弓状壁部IOc的一部分,而是以沿着位于弓状壁部IOc的径向最内侧的顶板部、相对于后方底板3a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通孔的方式连通贮水部8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面。泄水部20c形成在与溢流管10的基本的外周面相比更向径向内侧后退的位置上。 在此,相对于泄水部20c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左右的溢流管10的外周面的下端附近构成有异物捕捉凸部21c。如图7 (b)所例示,从泄水部20c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大半在排水管11的内部下落,到达位于下方的其他植物栽培容器I的溢流管10的内部或溢流管10以外的后方底板3a。在图7所例示的方式的植物栽培容器I中,泄水部20c与长侧壁4、短侧壁5、隔墙 6等相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从而,在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来制作植物栽培容器I时,通过在上下分割的2 个模具(未图示)上设置用于形成泄水部20c的凸部,从而在植物栽培容器I成形时能够同时形成泄水部20c。第4实施方式设置在图8所例示的植物栽培容器I上的泄水部20d具备在构成溢流管10的圆筒状部位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形成的纵向狭缝的形态。该纵向狭缝在溢流管10的全长的跨度上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连通贮水部8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面。如图8 (b)所例示,从该狭缝状的泄水部20d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大半在排水管11的内部下落,到达位于下方的其他植物栽培容器I的溢流管10的内部或溢流管10以外的后方底板3a。在图8所例示的方式的植物栽培容器I中,纵向狭缝状的泄水部20d也与长侧壁 4、短侧壁5、隔墙6等相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从而,在用于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来制作植物栽培容器I的上下分割的2个模具(未图示)上设置用于形成泄水部20d的凸部,从而在植物栽培容器I成形时能够同时形成泄水部20d。第5实施方式在图9所例示的植物栽培容器I中,溢流管10呈简单的圆筒形,泄水部20d如下, 以与第I加强筋19a的外侧面邻接、在溢流管10的下端在横向上形成的通孔的方式,连通贮水部8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面。由于该泄水部20e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因此如图9(b)所例示,从泄水部20e 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大半一边描绘基本上越到下方越在横向上远离第I加强筋19a的抛物线一边下落,到达位于下方的其他植物栽培容器I的溢流管10以外的后方底板3a,而不是到达溢流管10的内部。第6实施方式在图10所示的植物栽培容器I中,在各隔墙6的下部,使各单位贮水部8a彼此横向连通的通路9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切口状。泄水部20f形成在溢流管10的侧面上的I个通孔状,该通孔在溢流管10的径向上延伸,其内径大约3mm。如图10(b)所示,该通孔的下端位置设定成离构成贮水部8的实际底面的中央底板3c的上面5mm高的平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为了进一步抑制泄水部20f被包含在植物栽培用水W中的粒子状、纤维状等的异物所堵塞的现象。如图6(a)与图6(b)所示,构成溢流管10的圆筒状部位的一部分(与对应的隔墙 6相比更靠近中央的前方部位)由大致与长壁侧4平行地延伸出的平板状壁部IOb构成。泄水部20f以在该平板状壁部IOb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穿通形成的方式,连通贮水部8的底面与排水管11的内面。在泄水部20f的左右侧方及下方,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异物捕捉凸部2Id。异物捕捉凸部21d尤其在泄水部20f 的左右侧方呈大致向前方突出的局部球面状。由于泄水部20f在此是大致在前后水平方向上延伸出且相对于铅垂方向形成角度,因此从泄水部20f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大半一边描绘基本上越到下方越在向后方向上远离平坦壁部IOb的抛物线一边下落,到达位于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本体I的溢流管 10以外的贮水部8或植物栽培床A。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具备后方底板3a,从长侧壁4的下端朝着前方向斜下方延伸;及中间纵向壁3d,从后方底板3a的下端朝着下方的大致水平的中央底板3c大致与长侧壁4平行地延伸。泄水部20f在上下方向被配置成处于该中间纵向壁3d的中间附近的平面。如图10(a)与图10(b)所示,在溢流管10的上端的上方设有遮蔽板24。遮蔽板24是一种抑制从溢流管10的上端或泄水部20f进入溢流管10内、使从排水管11流下的植物栽培用水W不供给到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贮水部8而进入溢流管 10的单元。遮蔽板24从左右2个隔墙6的外侧的各侧面与溢流管10的轴心交叉,并且,在俯视时以覆盖溢流管10的开口部的大半的方式在横向上突出形成。在溢流管10的上端部当中,一对连接部25从相当于与隔墙6的边界的前后2处朝着遮蔽板24向正上方延伸出,与遮蔽板24的前端及后端顺畅地连结。另外,从遮蔽板24的除了连接部25的周缘部,向上竖立设置有薄板状的引导壁部 26。其结果,由于遮蔽板24的上面夹在隔墙6与引导壁部26之间,因此形成前后延伸出的沟状的流路。S卩,即使从上方的植物栽培容器I的溢流管10的上端或者从泄水部20f经过排水管11流下的植物栽培用水W朝着溢流管10下落,其大半也被遮蔽板24的上面所接受,引导到隔墙6与引导壁部26,沿着前后的连接部25从溢流管10的外周等供给到贮水部8。从而,不会有大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从上方的植物栽培容器本体I的排水管11直
10接进入到溢流管10的内面。贮留在贮水部8的过剩的植物栽培用水W从形成在溢流管10的上端与遮蔽板24 的下面的开口部Q溢流到溢流管10的内侧。其它实施方式(I)在之前的第I至第5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贮水部8的后方底板3a与前方底板3b形成放置植物栽培床A的放置面的例子,而且,在第6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中央底板3c及后方底板3a等形成该放置面的例子。但是,例如也能够通过从贮水部8的后端到前端为止水平延伸出的平坦的底板3 构成,在该底板3的靠近前方的位置,设置多个倾斜筋来作为放置面形成构件。此时,多个倾斜筋的上端面构成放置植物栽培床A的放置面,该上端面成为具有倾斜角α的倾斜面,该倾斜面越靠近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开口部侧,则越位于上方,越远离开口部的侧,则越位于下方。这样的多个倾斜筋能够与底板3呈一体化,或者也能够使倾斜筋与底板3呈分体。 在呈分体时,能够以移动自如地放置在底板3上的方式实施,但是也可以固定在底板3上的特定位置上。在之前的第I至第5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构成放置面的前方底板3b的倾斜角 α的数值例为14°,但是也能够根据贮水部8中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水位与植物栽培床A 的大小以及植物P的特性等而适当地进行设定。另外,将倾斜筋做成与前方底板3b分体时, 也能够预先准备倾斜角α不同的多种倾斜筋来进行选择使用。(2)在之前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使溢流管10、引导管13分别与隔墙6呈一体化设置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溢流管10、引导管13分离于隔墙6而设置在隔墙6的后方等。(3)在之前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隔墙6来将植物栽培用空间2划分成左右并列设置的多个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例子,但是也能够不通过隔墙6来将植物栽培用空间2划分成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而是以具有单一的植物栽培用空间2的方式实施。 而且,在设置隔墙6时,所划分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的个数是任意的,能够划分成2个以上的单位植物栽培用空间2a来实施。能够将如下植物栽培装置作为即使向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供给的植物栽培用水的量超过植物栽培床的吸水能力也难以损害外观的技术来利用,该植物栽培装置具备 具备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的植物栽培容器;设置在贮水部的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及向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给水单元,在贮水部设有排出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溢流管。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备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与可放置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用空间的植物栽培容器;及向所述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给水单元,在所述贮水部设有排出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溢流管,在所述贮水部的底面设有具备低于所述给水单元的给水速度的排水能力的泄水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贮水部向下突出地形成有与所述溢流管连通的排水管,以连通所述贮水部的底面与所述排水管的内面的方式形成有所述泄水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部以对于铅垂方向形成角度的方式延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泄水部的侧方设有用于捕捉包含在植物栽培用水中的异物的异物捕捉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植物栽培装置,该装置具备具备可贮存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8)的植物栽培容器(1);设置在贮水部(8)的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及向贮水部(8)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的给水单元(30),且在贮水部(8)设有排出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溢流管(10),在贮水部(8)的底面设有具备低于给水单元(30)的给水速度的排水能力的泄水部(20a)。
文档编号A01G9/02GK102577861SQ20121001439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
发明者桥本昌树, 能町真实 申请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