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有关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灌木指地茎> I厘米< 6厘米,高度在2. 6米以内,有木质部、韧皮部的植物。在灌木荒山中常含有目的幼树、乡土树种与非目的幼树。对灌木荒山的造林,传统采用“炼山”的造林方法,不但易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CO2排放严重,而且对灌木荒山中的目的幼树、乡土树种等均被烧毁,这对于更新营造混交林而言是一种浪费。另外 灌木根粗不易挖除,未烧死树桩萌芽长新株不仅危害幼树生长,而且对造林作业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对灌木荒山实施不“炼山”造林的现代高新技术,以避免传统“炼”山造林技术对林地原生态造成损毁的严重后果。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机械割灌-—灌桩施药-—拨造林带-—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树管理。其中机械割灌包括分层割除;灌桩施药包括药物和施药方法;拨造林带分为拨垂直造林带和水平造林带;机械挖穴包括清理造林穴位和挖穴操作要点;施穴底肥包括机械拌肥;回土做墩包括具体操作方法;造林包括苗木处理以及露根苗、营养袋苗、轻基质苗和营养块苗的定植;幼林管理包括幼树穴位施药封闭杂草、勤施薄肥、控制为害杂灌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替代传统“炼山”造林,实现免“炼”少耕免耕生态营林,从而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地原生态,同时保留灌木荒山中的乡土等目的树种,为营造混交林等节约了造林成本,本发明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 机械割灌-—灌桩施药-—拨造林带-—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树管理。其中I、机械割灌用兴华牌BG割草灌机割灌木杂草。该机由二冲程或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软轴总成,操作杆,锯片组成。它不仅能割除灌木而且还能割除小于20厘米地茎的小乔木。割除灌木、小乔木用>40齿的锯片为好。割灌时在灌木荒山从下而上从右到左进行,对割除茂密(2-3米高度)灌木分层割除首先割上部(或顶部)枝条,然后割中部主枝侧枝,最后割除主干。割主干尽量贴地割除,留的根桩割口的截面为灌木桩面,灌木桩面越低越好不高于10厘米。割灌时使刚割过I. 0-1. 5米宽的带状林地无枝干堆放(割下的枝干全部都堆放在下方前次割灌位置上)。在灌木林地里常混生有目的幼树、乡土树种,割灌时留下这些健壮幼树,更新造林后形成混交林。采用割草灌机割灌比人工割灌提高功效3倍以上,且能贴地割除,灌木根桩低顶平便于拨带造林,有利于根桩施药灭除。2、灌桩施药当机械割灌割出一条(I. 0-15米宽)带状林地后,回到起始点立即对灌木桩面施药将林地乔灌除控剂稀释液(稀释比例为I : 25),用小型喷雾器具将药液喷涂在刚割的灌木桩面上,药液会被传导到灌木根部,使灌桩根系逐渐枯死腐烂,不再萌芽生长。也可用该药稀释液喷施其高度小于I米的灌木茎叶或灌桩上萌长30厘米左右高度的萌条,也可达到灭除灌木、灌桩的目的。施药后再割上一带灌木,割上带灌木时把割下的灌 木堆放在灌桩施过药的这带空地上,这样割带-—施药-—割带-—施药,把整个灌木荒山割灌施药完成。所述的林地“乔灌除控剂”,是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的除灌剂,该药剂专门防除林地灌木与根桩的专用除灌剂,3、拨造林带整地时割草灌机把林地灌木贴地割除堆铺在林地上,堆放厚度达40-60厘米,需拨开一条条O. 8米宽的带状空地供挖穴造林,该带叫造林带。造林带有垂直造林带与水平造林带二种,根据营造的林木树种选择不同的造林带。拨垂直造林带一般用于营造用材林、工业林、生态林、沿海防护林等,如营造杉、松、桉树等;拨水平造林带,一般用于营造经济林,如油茶、果树等。(I)拨垂直造林带与定株位先拨中心带、布中心绳。即在山坡的灌木全都割完后,在坡面山顶中心处插一标杆,以该标杆为准垂直到山脚另插一标杆,在上、下标杆直线中间再插一标杆(标杆必须插直不弯曲,大头削尖插地,小头缚红色标记),以此三标杆为直线,用棍棒向左向右把割灌堆放的枝干拨开,形成一条O. 8米宽的中心带,然后在该中心带中央的三杆直线上拉一条铅笔粗的红塑绳,成为整个坡面整地挖穴造林的中心绳。接着拨水平行距带、布行距绳。即在坡顶中心带的中心绳上选一固定点,打一固定桩,然后以固定桩为准水平方向向左向右拨开一条宽80厘米与中心带交成90°的水平行距带,在水平行距带的中央布一条行距绳(该行距绳与中心绳相交成90° )。布行距绳的方法在行距绳中段选一个行距标记,把该行距标记固定在固定桩上,然后拉直行距绳,将行距绳的二端固定在水平行距带宽的中心。按以上同样方法在山脚及半山坡(中心带中部),再各拨一条水平行距带、布行距绳,这样在坡面上布下三条水平方向的行距绳,它们都与中心绳相交成90°。最后拨垂直造林带与定株位。即在山上、山中、山下的三条行距绳中,在靠近中心绳的三个行距标记上各插一标杆,该三条标杆均在垂直的一条直线上,作为拨第一条垂直造林带的标杆(标杆必须插直,不能左右歪斜,在杆上缚一个红色标记)。在各相邻一侧的行距标记上也各插一标杆,这三条标杆作为拨第二条垂直造林带的标杆。拨带人根据上、中、下标杆,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向左右拨开一条O. 8米宽的“垂直造林带”,且在这带三条标杆的直线上,按造林树种株距,在各株距上插一条短小木杆(或竹杆),其杆位为造林株位(穴位),即完成了拨第一条“垂直造林带”的操作。接着拨第二条“垂直造林带”,同时插杆人把第一条垂直造林带上三条标杆移插到拨第三条垂直造林带的行距绳的行距标记上。在第二条垂直造林带拨好后接着拨第三条垂直造林带,同时又把第二条垂直造林带上三条标杆移插到拨第四条垂直造林带行距绳的行距标记上,依此拨完整个荒山坡面的垂直造林带,这样拔垂直造林带达到规范化操作,所拔的垂直造林带也达到规格化、标准化。所述的行距绳,是选铅笔粗的塑料红绳,按造林树种的行距长度在绳子上做标记,其标记用白色布条穿绳扎紧,该标记称行距标记。(2)拨水平造林带与定株位按上述拨垂直造林带时的方法拨好中心带、布好中心绳后,在中心绳自下而上按造林树种的行距量出投影水平行距并插小木桩,该木桩为行距固定桩,以各行距固定桩为起点,向左向右拨一条条与中心带垂直的80厘米宽的水平造林带。用株距绳在各条水平造林带上定株位即把株距绳中段某一株距标记固定在行距固定桩上,沿着水平造林带中心拉紧,在株距绳的株距标记处插小杆,该杆位为造林株位(穴位)。
所述的“株距绳”是选铅笔粗的塑料红绳,按造林树种的株距长度在绳子上做株距标记,株距标记用白色布条穿绳扎紧。4、机械挖穴首先清理造林穴位,清穴位时把I米直径园穴面积上碎枝叶片等拨到左右二边40厘米外堆放(定植幼树后把它盖在幼树四周)。如遇到穴位上有大树头或大石头,在垂直造林带上可上下移动穴位但不能左右移动;在水平造林带上可左右适当移动穴位,但不能上下移动穴位。在垂直造林带清理穴位时,如陡坡可用锄头“一锄法”(一锄挖一个)挖踏步穴,供挖穴、施肥、造林作业方便行走。尔后用兴华牌BFW挖穴机进行挖穴。作业人身背动力,手持钻头,在造林穴位上拔去小杆,以杆位为园心用挖穴机挖穴,挖穴时看好穴位是否在造林带中心一条直线上。挖穴前站稳脚跟,然后拨动油门开关让钻头转动,当钻头转速达到一定速度时对准穴位让其自然吃土下钻。当钻头遇到硬土、竹鞭、树根有阻力感时,可微提钻头然后再加大油门往下钻,手持钻头上下轻微抽动,动力又大又小,这样树根竹鞭容易切断,使挖穴机避免超长时间超负荷挖穴而受损伤。兴华牌BFW挖穴机,由二冲程或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软轴总成、变速器、钻头、刀片组成,该机配有140、160、200毫米不同直径钻头,露根苗用200毫米直径钻头挖穴造林,容器苗用160毫米、轻基质苗、营养块苗用140毫米直径钻头挖穴造林。所挖穴深可根据造林树种需要而确定,营造杉、松穴深35-40厘米,经济林要求穴深45-50厘米,便于穴底施生物有机肥(已腐熟且含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肥)。该机挖穴能切割穴内的竹鞭、灌木根、树根。机械挖穴有利于回表土,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有利于穴底施肥,有利于保护林地表土层。它比人工挖穴提高功效4-6倍,在红壤土挖穴,每工日徒坡能挖600个左右穴,缓坡挖600-800个穴,平地挖800-1600个穴。5、施穴底肥如栽植经济林或珍贵树种或速生树或瘠薄林地更新造林一般要求施穴底肥。施肥时首先把所需的肥量放入穴内,再回部分穴旁表土,让穴内土加肥占穴内2/3-4/5高度时,用拌肥机慢速搅拌3-6秒钟土肥拌均即可。可用兴华牌BFW拌肥机拌肥,该机与BFW挖穴机相同,只要把钻头直径换成小于造林穴径即可。采用拌肥机拌肥,避免了幼树肥害,解决了人工拌肥费力且不均匀的问题。6、回土做墩用山锄首先把穴四周挖起的心土耙放穴下方填成小平台,然后把穴上方与左右二侧3-6厘米厚的表土铲下打碎填入穴内,填至高出地面15厘米时,用锄头脑或锄柄把穴内表土轻轻夯实,尔后再回表土到穴内高出地面15厘米时,再挖起穴四周土层,使穴位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与60厘米直径大的镘头形园土墩,墩中央插一草杆以示定植穴位中心。7、造林对露根苗先用锋利柴刀把主根18厘米处与侧根9厘米处放在木桩上斩除,然后把根系放进生根液浸泡、再放黄坭浆(黄坭浆中可放少许钙镁磷肥)中沾根后立即定植,作业时用山锄在穴中把穴土挖起、放入露根苗、回土,用脚轻踏后微提苗木使根舒展,再回足表土用锄脑打紧,然后把左右二侧碎枝碎叶等盖在穴位上。对营养袋苗先把营养袋的塑料袋剥除,放入生根液中浸泡后,立即定植。对轻基质苗、营养块苗先放进生根液中浸泡湿透后立即定植。对营养袋苗、轻基质苗、营养块苗的定植首先用小锄头在穴中心挖起穴土,放进处理过的营养袋苗或轻基质苗或营养块苗,把土填回双手压紧苗四周穴土,再在苗四周用锄头脑打紧,使苗与土紧密结合,然后把穴四周碎枝叶片等有机质铺在穴四周。非造林季节造林或营造经济林、珍稀植物必须立即浇足定根水。所述的生根液可使用四川希乐富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生根壮苗剂或其它厂家生产的生根剂配制的生根液。8、幼树管理其一,在幼树四周喷施林地杂草封闭剂。因回表土造林穴四周表土藏有许多一年生草籽,适当温度、湿度很快萌芽生长,刚栽的小苗易被这些一年生杂草遮盖,为此在定植一个月后,用树罩盖住幼树,其四周喷施林地杂草封闭剂,使幼树一年内免受一年生杂草为害。其二,勤施薄肥。对栽植的珍贵树、经济林在定植一个月后,浇稀薄氮肥为主的包括有微量元素等生根剂的薄肥,促进幼树生根生长,确保幼树成活快长。其三,控制为害杂灌。在整地时漏喷灭灌药液的灌木桩及小灌木,春后萌长新芽,当它长至30厘米左右高度时再用林地乔灌除控剂兑水后喷湿其茎叶达到防除,喷药时要用树罩或塑料桶等防护罩盖住幼树,避免药雾被风吹到幼树上。所述林地“杂草封闭剂”是指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苗圃化学除草苗前除草剂。它由几种茎叶、土壤处理剂+助剂经科学复合而成的低毒环保专门封闭林地杂草生长的专用药剂。它能杀死刚出土的杂草,还能控制 未出土一年生杂草的萌芽生长,控草期一年左右,使幼树定植当年免受杂草为害,从而避免了当年幼树除草。一般情况下,它在幼林里防控幼树穴四周杂草生长,它在土壤里移动性很差,基本不移动为此幼树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流程 机械割灌-—灌桩施药-—拨造林带-—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树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割除茂密灌木采用分层割除方法首先割上部枝条,然后割中部王枝侧枝,最后IllJ除王干。
3.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机械割灌割出一条带状林地后,回到起始点立即对灌木桩面喷涂林地乔灌除控剂稀释液。
4.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拨造林带分为拨垂直造林带和拨水平造林带,拨垂直造林带,先拨中心带、布中心绳,接着拨水平行距带、布行距绳,最后拨垂直造林带。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拨好中心带、布好中心绳后,在中心绳上量出造林树种的水平投影行距并插上行距固定桩,以各行距固定桩为起点,向左向右拨出与中心带垂直的80厘米宽的水平造林带。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条株距绳,先后在所有水平造林带上立株位标记,所述的株距绳,在绳子上具有造林树种株距长度的株距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营造杉、松所挖穴深为35-40厘米,营造经济林所挖穴深为45-5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穴底肥时首先把所需的肥量放入穴内, 再回部分穴旁表土,让穴内土加肥占穴内2/3-4/5高度,用拌肥机慢速搅拌3-6秒钟。
9.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林,包括露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和轻基质苗造林;所述的幼树管理,包括在幼树四周喷施林地杂草封闭剂、勤施薄肥和控制为害杂灌。
10.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春后萌长新芽的小灌木再行喷药除控时,要用树罩盖住幼树,避免药雾被风吹到幼树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有关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机械割灌-→灌桩施药-→拨造林带-→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树管理。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替代传统“炼”山造林,实现免“炼”少耕免耕生态营林,从而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地原生态,同时保留灌木荒山中的目的树种,对营造混交林节约了造林成本。而且对灌木荒山造林的各工艺步骤通过反复试验和总结,因此本发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较好的实用性和较细的操作指导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文档编号A01G23/02GK102696446SQ20121001505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吴茂林, 吴长飞, 胡明芳, 许丽, 许华美, 许建东, 许新桥, 谢正林, 阚龙善 申请人:许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