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立式发酵仓及其发酵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发酵仓及其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有机物料置于建筑物、容器或反应器内,借助强制通风和机械翻抛,使物料进行腐熟分解。包括仓式、塔式及滚筒式发酵工艺。塔一般为多层分隔,有机物料堆积于各层塔上发酵,有机物料借重力作用从上层塔板下落到下层塔板,但容易压实物料,造成堆体缺氧; 物料出料采用翻板或螺旋出料方式,受物料水分及腐蚀性强影响,物料容易出现结拱现象不能正常出料,而且翻板或螺旋容易腐蚀,设备维修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立式发酵仓及其发酵工艺,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发酵仓,包含仓壁、仓顶、抽风口、入料口、出料口、横梁、液压系统、皮带输送系统和供气系统,所述横梁分布于入料口和出料口的中垂线上,入料口位于发酵仓仓顶中部,抽风口位于入料口旁,出料口位于发酵仓底部中间,出料口两侧为空隙,空隙内填充石块,填充石块的上部为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带动的活动刮板,出料口下面为皮带输送系统,所述空隙中、横梁下和近仓壁处都设有供气系统。所述横梁截面为三角形状,上尖下宽。所述立式发酵仓为单层仓。所述立式发酵仓为矩形或圆筒状。应用所述立式发酵仓的发酵工艺为
(1)调料向畜禽粪中加入一定量的辅料,调节有机料的干湿度,使其水分含量为50%, 便于发酵和提升;
(2)接种向调好的有机料中加菌种,按照物料总重量的1%进行接种,菌种主要为酵母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
(3)提升将混合均匀的有机料提升到发酵塔顶层;
(4)发酵每发酵仓的发酵时间是2-4天,达到发酵天数后,物料转入另一发酵仓进行发酵,新鲜物料发酵完成变成半成品整个周期为8-12天;
(5)出料通过液压系统的带动,使有机料在发酵过程中逐级下移至出料口,液压系统结合刮板方式出料。所述接种步骤也可以添加回料作培养菌种,回料接种量为物料总重量的25%。所述发酵工艺为多级发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发酵仓内间隔有横梁,用以减缓物料从顶部下落过程中的重量,避免物料压实,造成堆体缺氧;2)采用液压系统结合刮板方式出料,物料不易发生结拱现象,出料均匀,设备不易腐蚀,维修成本低;
3)生产过程容易控制,发酵期短,产品质量稳定;不受气候影响,适于自动化生产,工人劳动强度低;容易控制臭味,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图I本发明立式发酵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应用本发明立式发酵仓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立式发酵仓,包含仓壁I、仓顶2、抽风口 11、入料口 3、出料口 4、横梁5、液压系统6、皮带输送系统7和供气系统8,所述横梁5分布于入料口 3和出料口 4的中垂线上, 入料口 3位于发酵仓仓顶2中部,抽风口 11位于入料口 3旁,出料口 4位于发酵仓底部中间,出料口 4两侧为空隙12,空隙12内填充石块10,填充石块10的上部为液压系统6及液压系统6带动的活动刮板9,入料口 3上面和出料口 4下面为皮带输送系统7,所述空隙12 中、横梁5下和近仓壁I处都设有供气系统8。所述横梁5截面为三角形状,上尖下宽,为混凝土材料构筑,数量视发酵仓高度而定,如果发酵仓高度为10米左右,则需5个横梁5。所述立式发酵仓为单层仓。所述立式发酵仓为矩形或圆筒状。应用所述立式发酵仓的发酵工艺为
(1)调料向畜禽粪中加入一定量的辅料,使有机料含水率为50%左右,便于发酵和提升。辅料为水分较低,含有碳素的有机物质,如统糠、木糠、草炭土等,辅料和回流料的添加量一般在50%以下,其中回流料25%,辅料25%,具体添加量根据湿鸡粪的水分而定,辅料和回流料的添加量是保证发酵效果的关键,因为只有添加量合适,物料松散,鼓风效果好,物料才能快速升温,去水分,才能保证发酵效果;水分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物料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物料水分含量为50%左右的发酵效果较好;
(2)接种向调好的有机料中加菌种,也可以采用回流料接种,混合均匀;初始第一批物料按照物料总重量的1%进行接种,菌种主要为酵母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复合菌剂;经过第一发酵周期完成后,腐熟出仓的半成品可作为回流料循环使用,回流料接种量为物料总重量的25%左右;
(3)提升将混合均匀的有机料提升到发酵仓顶;
(4)发酵每发酵仓的发酵时间是2-4天,达到发酵天数后,物料转入另一发酵仓进行发酵,新鲜物料发酵完成变成半成品整个周期为8-12天;
(5)出料通过液压系统的带动,使有机料在发酵过程中逐级下移至出料口,液压系统结合刮板方式出料。微生物需要在含有适宜的温度、氧浓度、营养物质和pH的条件下才能迅速生长繁殖。
发酵仓通过鼓风机鼓风供氧,氧气经供气系统管道进入发酵仓内有机物料中。鼓风正常情况下由温控仪自动控制,通过设定温控的上下限,由发酵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鼓风。温控上下限的设定升温阶段发酵物料入完后,即调低温控仪上限温度,强制开始鼓风;高温阶段一般情况下,温控上限温度设为60度,下限设为55度。在气温较低(20°C以下)的冬天,需要暖风机加热才能达到微生物生长适宜的温度,暖风机和鼓风机要同时运作才能起到加热的作用,因此在需要加热的时候,暖风机的控制和鼓风机的控制是同步的。供气系统设在空隙中、横梁下和近仓壁处,由多条带孔的管道强制供气,避免频繁翻料混合。在发酵仓顶部有抽风口及抽气管道,臭气经引风机收集后进入除臭系统,除臭系统为使用比较成熟的水喷淋系统和生物滤池系统,此工艺比较常规,不作为本发明的内容, 故不作详细论述。在发酵中,有机碳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大部分有机碳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氧化分解变成CO2而挥发,部分碳则构成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实际发酵过程中主要通过添加辅料,来调节发酵物料的碳氮比。微生物可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繁殖,合适的pH值为6 8。发酵物料混合均匀后用斗提机和输送带从顶部装入发酵仓进行发酵,一般每发酵仓的发酵时间是2-4天(视湿鸡粪处理量而定)。达到发酵天数后,将物料从底部出仓,用皮带输送机和斗提机将物料转入另一发酵仓进行发酵,如此循环,新鲜物料发酵完成变成半成品整个周期8-12天。通常建造一组发酵仓,通过换仓促进混合,加快发酵进程。出仓物料水分降低到35%左右,外观呈茶褐色或黑色,结构疏松没有恶臭。达到无害化处理相关标准,可以做有机肥半成品直接包装出售,或经过进一步的筛分除杂,调节水分低于30%含水率以下,加工成商品有机肥销售,达到了真正的变废为宝。而且在这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依据有机肥国家标准NY525-2011对出仓物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出仓的半成品总养分达到5%,有机质50%以上,完全符合有机肥料的国家标准等有关指标。所述步骤(2)也可以添加回料作培养菌种。所述发酵工艺为多级发酵。实施例I
以日处理10吨湿鸡粪为例。湿鸡粪初始水分为80%。需添加5吨统糠及5吨草炭土进行调料。混合后物料水分为50%左右。按照1/1000的比例直接接种生物菌剂的方法进行接种,菌种为外购商品菌剂,主要为含酵母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复合菌剂。三种物料经过调速搅龙均匀地输送混合在一起后,喷洒液态复合菌剂,喷洒量按照有机物料总重量的1/1000,接种后的有机物料经过提升机提升到发酵仓顶部的输送带上,经入料口进入发酵仓。发酵入料到第二天,发酵温度即达到了 60°C以上,物料发酵温度由开始温度40-45°C 升到60°C只需15个小时左右。而整个发酵周期间的物料温度大都在70°C以上,最高温度达到77°C,直至完成第一次转仓。期间通过自动控温仪控制风机鼓风时间。在初始升温阶段,发酵物料入完后,即调低温控仪上限温度,强制开始鼓风。在高温阶段,一般情况下,温控上限温度设为60度,下限设为55度。经过发酵8天后,物料水分降低到36%左右,物料颜色外观呈茶褐色或黑色,结构疏松没有恶臭,视为发酵完成。实例2
以日处理10吨湿鸡粪为例。湿鸡粪初始水分为80%。需添加5吨干有机物料及5吨发酵后熟料。混合后物料水分为50%左右。三种物料经过调速搅龙均匀地输送混合在一起后,经过提升机提升到发酵仓顶部的输送带上,经入料口进入发酵仓。期间由于使用回料作为接种,接种量为25%左右。发酵入料到第二天,发酵温度即达到了 60°C以上,物料发酵温度由开始温度40-45°C升到60°C只需15个小时左右。而整个发酵周期间的物料温度大都在70°C以上,最高温度达到77°C,直至完成第一次转仓。期间通过自动控温仪控制风机鼓风时间。在初始升温阶段,发酵物料入完后,即调低温控仪上限温度,强制开始鼓风。在高温阶段,一般情况下,温控上限温度设为60度,下限设为55度。经过发酵8天后,物料水分降低到36%左右,物料颜色外观呈茶褐色或黑色,结构疏松没有恶臭,视为发酵完成。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发酵仓,其特征在于包含仓壁、仓顶、抽风口、入料口、出料口、横梁、液压系统、皮带输送系统和供气系统,所述横梁分布于入料口和出料口的中垂线上,入料口位于发酵仓仓顶中部,抽风口位于入料口旁,出料口位于发酵仓底部中间,出料口两侧为空隙, 空隙内填充石块,填充石块的上部为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带动的活动刮板,出料口下面为皮带输送系统,所述空隙中、横梁下和近仓壁处都设有供气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截面为三角形状,上尖下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发酵仓为单层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发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发酵仓为矩形或圆筒状。
5.应用权利要求I所述立式发酵仓的发酵工艺为(1)调料向畜禽粪中加入一定量的辅料,调节有机料的干湿度,使其水分含量为50%, 便于发酵和提升;(2)接种向调好的有机料中加菌种,按照物料总重量的1%进行接种,菌种主要为酵母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3)提升将混合均匀的有机料提升到发酵塔顶层;(4)发酵每发酵仓的发酵时间是2-4天,达到发酵天数后,物料转入另一发酵仓进行发酵,新鲜物料发酵完成变成半成品整个周期为8-12天;(5)出料通过液压系统的带动,使有机料在发酵过程中逐级下移至出料口,液压系统结合刮板方式出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也可以添加回料作培养菌种,回料接种量为物料总重量的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工艺为多级发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发酵仓及其发酵工艺,所述立式发酵仓包含仓壁、仓顶、抽风口、入料口、出料口、横梁、液压系统、皮带输送系统和供气系统。所述发酵工艺为包括调料、接种、提升、发酵、出料步骤。本发明发酵仓内间隔有横梁,用以减缓物料从顶部下落过程中的重量,避免物料压实,造成堆体缺氧;采用液压系统结合刮板方式出料,物料不易发生结拱现象,出料均匀,设备不易腐蚀,维修成本低,生产过程容易控制,发酵期短,产品质量稳定。
文档编号C05F17/02GK102603385SQ20121008535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伍世德, 崔国贤, 李世坤, 甘健伟, 谭建东, 顾北海 申请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