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
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和营养的日益关注,有机蔬菜作为一类有机食品,现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其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有机蔬菜有利于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品质高、口味好的有机蔬菜,提供人们每天必须的重要蔬菜副食品,保障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有机蔬菜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种植讲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生产基地要求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夹有有机转换地块;有机蔬菜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满足有机蔬菜生产要求,又可减少传统农业生产区转化时间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工艺。本发明是将有机栽培与无土栽培技术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从而生产出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蔬菜,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非耕地区域,设置标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并在其内建造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栽培槽,采用柠条粉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复合基质作为有机栽培基质,按照国际标准有机蔬菜生产工艺进行有机蔬菜生产。所述非耕地区域是指没有从事过传统农业生产,除土壤条件外其他环境因素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的沙漠或盐碱地区。所述的朽1条粉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复合基质为朽1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20% 30%,其中所述的有机肥为鸡粪或羊粪。所述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栽培槽为以南北方向延伸,深20cm 30cm,内径宽50cm的槽,其槽底南低北高,倾斜度8度 10度,长依据温室或塑料大棚宽度而定,槽底南低北高,倾斜度8度 10度为标准建造栽培槽,为防止渗漏、土壤病虫传染使基质与土壤隔离,在槽的内缘至底部铺I层O. Imm O. 12mm厚的塑料棚膜,填石头或沙子5cm IOcm,用编织袋铺设其上,之后覆上机栽培基质15cm 20cm。在上述栽培槽的南端顺着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的方向挖有排水槽,该排水槽IOcm 15cm,深35cm 40cm,在槽的底部放置内径IOcm 15cmPVC管(一个圆形分为两个半圆形)作为排水管,棚的最东面或西面为了连接排水管在靠近南面的挖深坑(长宽高均为Im),内缘及底部用水泥涂上以防渗水。在每个栽培槽的南端底部用硬型塑管来连接栽培槽和排水槽,将栽培槽内多余的水分排到排水槽。在标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设置有灌溉系统,该灌溉系统采用贮水罐+膜下滴灌方式,具体为所述灌溉系统,是指由水泵、压力表、控制阀、过滤器、输水管道及滴灌带组成,即在设施内距离地面O. Sm Im设置体积为4m3贮水罐,然后依次安装水泵、压力表、控制阀、过滤器、输水管道及滴灌带,采用膜下滴管装置,在每个栽培槽内中间铺设一根滴灌带,滴灌带上覆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滴管水外喷,每次浇水(施肥)时用水泵加压,保持基质湿度在60% 80%为宜,水泵选型按温室长度来选择,过滤装置选用100目 120目筛网过滤器,以防杂志堵塞滴头。在进行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将发 酵有机液肥、沼肥稀释30倍 40倍的有机液月巴、绿元宝及八福仙溶于水后的有机液肥交替施用,通常发酵有机液肥直接浇于植株根部附近,沼肥稀释30倍 40倍的有机液肥、绿元宝及八福仙溶于水后的有机液肥随滴管滴入植株根部。 所述的发酵有机液肥是指将油饼15kg,过磷酸钙15kg,有机肥IOOkg及EM菌2L放置到体积> 100L的发酵桶内,在温室或大棚内自然发酵10天后即可,其中有机肥为鸡粪、羊粪或豆柏。所述栽培基质选择,是指有机复合基质,即配方(体积比):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 ;
在整个生产期内进行病虫害防冶,即严格遵守国家《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利用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控制病虫害。本发明选择非耕地区域,即没有从事过传统农业生产,除土壤条件外其它环境因素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的沙漠或盐碱地区,利用标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按照国际标准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有机蔬菜生产,既可减少传统农业区需要转化的期限,提高非耕地区域的利用率,增加可耕作土地面积,又提高了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同时,在生产中,遵循蔬菜市场的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本着发挥蔬菜系统的自我调控和保护措施的原则,引进选用抗性品种,推广利用生物农药,保护天敌,多样性种植,使多作系统的病虫害危害减少到最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培养土地的自养能力;加强环境调控措施,改善蔬菜栽培场地的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自身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从而生产出更多优质农产品。利用有机复合基质,即配方(体积比)梓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作为有机栽培基质,具有吸水、透气、干净卫生、营养丰富等几大优点,是新型的无土栽培基质。基本物理性能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与草炭基质相似,气水比优于草炭。经过在非耕地设施有机番茄、辣椒基质栽培多茬试验研究,利用这种新型的无土栽培基质进行有机蔬菜生产的蔬菜与土壤栽培相比,提高了灌水利用率,一茬节水20% 30%,改善了营养品质,据农业部枸杞宁夏质检中心检测,番茄含糖量增加81. 3%,Vc含量增加62. 5%,糖酸比也比土壤栽培的泛起高出26. 12%,辣椒Vc含量增加41. 05%,通过柠条粉、珍珠岩、有机肥复合基质进行有机蔬菜生产可明显提高灌水利用率以节约水分,改善番茄和辣椒蔬菜果实品质和风味,是生产高档蔬菜的重要栽培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在沙漠地带或盐碱地区,以种植番茄为例,建成地下式栽培槽(具有排水功能),从地面下挖20cm 30cm,内径宽50cm,槽长依据温室宽度而定,槽底南低北高,倾斜度为8度 10度,为防止渗漏、土壤病虫传染使基质与土壤隔离,在槽的内缘至底部铺I层O. Imm O. 12mm厚的塑料棚膜,填石头或沙子5cm 10cm,用编织袋铺设其上,之后覆有机复合基质(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 15cm 20cm ;配套灌溉设备采用贮水罐+膜下滴灌方式,即在距离地面O. Sm Im设置体积为4m3贮水罐,然后依次安装水泵、压力表、控制阀、过滤器、输水管道及滴灌带,采用膜下滴管装置,即在每个栽培槽内中间铺设一根滴灌带,滴灌带上覆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滴灌水外喷,每次浇水(施肥)时用水泵加压,时间IOmin 15min,阴天减少烧水次数,以保持基质湿度在60% 80%为宜;每个栽培槽内定植2行番茄,行距40cm,株距55cm ;肥料的补充以四种有机液肥(自制的发酵液,沼肥稀释30-40倍、绿元宝及八福仙)交替施用为主,间隔10天 15天,直接浇于或随滴管滴入植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严格遵守国家《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优先选用保护天敌(赤眼蜂、瓢虫),用银灰色地膜驱蚜或黄蓝板诱杀,用植物源、生物源农药,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核苷酸、寡聚糖、烟碱、苦参碱等抗生素杀菌剂,套种三叶草(小葱)多样性种植等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使有机栽培系统的病虫害危害减少到最少。所述的自制发酵液即发酵有机液肥,是指将油饼15kg,过磷酸钙15kg,有机肥 IOOkg及EM菌2L放置到体积彡100L的发酵桶内,在温室或大棚内自然发酵10天后即可,其中有机肥为鸡粪、羊粪或豆柏。所述栽培基质选择,是指有机复合基质,即配方(体积比)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实施例2
在沙漠地带或盐碱地区,以种植辣椒为例,建成半地下式栽培槽(具有排水功能),从地面下挖8cm 18cm,地面上摆放2层红砖(12型号)槽内径宽50cm,槽长依据温室宽度而定,槽底南低北高,倾斜度为8度 10度,为防止渗漏、土壤病虫传染使基质与土壤隔离,在槽的内缘至底部铺I层O. Imm O. 12mm厚的塑料棚膜,填石头或沙子5cm IOcm,用编织袋铺设其上,之后覆有机复合基质(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 15cm 20cm ;配套灌溉设备采用贮水罐+膜下滴灌方式,即在距离地面O. Sm Im设置体积为4m3贮水罐,然后依次安装水泵、压力表、控制阀、过滤器、输水管道及滴灌带,采用膜下滴管装置,即在每个栽培槽内中间铺设一根滴灌带,滴灌带上覆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滴灌水外喷,每次烧水(施肥)时用水泵加压,时间IOmin 15min,阴天减少烧水次数,以保持基质湿度在60% 80%为宜;保持基质湿度在60% 80%为宜;每个栽培槽内定植2行辣椒,行距40cm,株距50cm ;肥料的补充以四种有机液肥(自制的发酵液,沼肥稀释30-40倍、绿元宝及八福仙)交替施用为主,间隔10天 15天,直接浇于或随滴管滴入植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严格遵守国家《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优先选用保护天敌(赤眼蜂、瓢虫),用银灰色地膜驱蚜或黄蓝板诱杀,用植物源、生物源农药,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核苷酸、寡聚糖、烟碱、苦参碱等抗生素杀菌剂,套种三叶草(小葱)多样性种植等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使有机栽培系统的病虫害危害减少到最少。所述的自制发酵液即发酵有机液肥,是指将油饼15kg,过磷酸钙15kg,有机肥IOOkg及EM菌2L放置到体积彡100L的发酵桶内,在温室或大棚内自然发酵10天后即可,其中有机肥为鸡粪、羊粪或豆柏。所述栽培基质选择,是指有机复合基质,即配方(体积比)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实施例3
在沙漠地带或盐碱地区,以种植西瓜为例,建成半地下式栽培槽(具有排水功能),从地面下挖8cm 18cm,地面上摆放2层红砖(12型号)槽内径宽50cm,槽长依据温室宽度而定,槽底南低北高,倾斜度为8度 10度,为防止渗漏、土壤病虫传染使基质与土壤隔离,在槽的内缘至底部铺I层O. Imm O. 12mm厚的塑料棚膜,填石头或沙子5cm IOcm,用编织袋铺设其上,之后覆有机复合基质(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 15cm 20cm ;配套灌溉设备采用贮水罐+膜下滴灌方式,即在距离地面
O.Sm Im设置体积为4m3贮水罐,然后依次安装水泵、压力表、控制阀、过滤器、输水管道及滴灌带,采用膜下滴管装置,即在每个栽培槽内中间铺设一根滴灌带,滴灌带上覆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滴灌水外喷,每次浇水(施肥)时用水泵加压,时间IOmin 15min,保持基质湿度在60% 80%为宜;每个栽培槽内定植2行辣椒,行距40cm,株距50cm ;肥料的补充以四种有机液肥(自制的发酵液,沼肥稀释30-40倍、绿元宝及八福仙)交替施用为主,间隔10天 15天,直接浇于或随滴管滴入植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严格遵守国家《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优先选用保护天敌(赤眼蜂、瓢虫),用银灰色地膜驱蚜或黄蓝板诱杀,用植物源、生物源农药,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核苷酸、寡聚糖、烟碱、苦参碱等抗生素杀菌剂,套种甘薯(洋葱)多样性种植等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使有机栽培系统的病虫害危害减少到最少。所述的自制发酵液即发酵有机液肥,是指将油饼15kg,过磷酸钙15kg,有机肥IOOkg及EM菌2L放置到体积彡100L的发酵桶内,在温室或大棚内自然发酵10天后即可,其中有机肥为鸡粪、羊粪或豆柏。所述栽培基质选择,是指有机复合基质,即配方(体积比)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鸡粪或羊粪)20% 30%。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式。
权利要求
1.ー种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是在非耕地区域,设置标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并在其内建造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栽培槽,采用柠条粉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复合基质作为有机栽培基质,按照国际标准有机蔬菜生产エ艺进行有机蔬菜生产。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是所述非耕地区域是指没有从事过传统农业生产,除土壌条件外其他环境因素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的沙漠或盐碱地区。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柠条粉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复合基质为柠条粉35% 40%,珍珠岩35% 40%,有机肥20% 30%,其中所述的有机肥为鸡粪或羊粪。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栽培槽为以南北方向延伸,深20cm 30cm,内径宽50cm的槽,其槽底南低北高,傾斜度8度 10度。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栽培槽的内缘至底部铺ー层0. Imm 0. 12mm厚的塑料棚膜,填石头或沙子5cm IOcm,用编织袋铺设其上,之后覆上机栽培基质15cm 20cm。
6.按照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是在上述栽培槽的南端顺着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的方向挖有排水槽,该排水槽通过硬型塑管与栽培槽连通。
7.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是在标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设置有灌溉系统,该灌溉系统采用贮水罐+膜下滴灌方式。
8.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是在进行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将发酵有机液肥、沼肥稀释30倍 40倍的有机液肥、绿元宝及八福仙溶于水后的有机液肥交替施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エ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有机液肥是指将油饼15kg,过磷酸钙15kg,有机肥IOOkg及EM菌2L放置到体积^ 100L的发酵桶内,在温室或大棚内自然发酵10天后即可,其中有机肥为鸡粪、羊粪或豆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耕地设施有机蔬菜基质栽培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非耕地区域,设置标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并在其内建造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栽培槽,采用柠条粉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复合基质作为有机栽培基质,按照国际标准有机蔬菜生产工艺进行有机蔬菜生产。本发明既可减少传统农业区需要转化的期限,提高非耕地区域的利用率,增加可耕作土地面积,又可提供营养丰富、品质高、口味好的有机蔬菜,提供人们每天必须的重要蔬菜副食品,保障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C05G1/00GK102648693SQ20121016547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冯海萍, 张丽娟, 曲继松, 杨冬艳, 郭文忠 申请人:宁夏农林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