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0522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尖鱗环镑伞学名Pholiota squarrosoides (Peck) Sacc.别名尖鱗黄伞、锐鱗环柄菇、刺儿蘑。在分类学上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环锈伞属。尖鳞环锈伞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角锥状鳞片。该菌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夏秋季大量在林中树桩及倒木上发生,产量较高;其子实体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多年来为人们所采食。尖鳞环锈伞与黄伞同属于球盖菇科、环锈伞属,形态特征较为相近;二者的单孢菌株可以发生交配反应,因此 可作为杂交亲本选育优良新菌株。目前,关于尖鳞环锈伞的文献较少,尚未有驯化栽培的报道。尖鳞环锈伞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3_12cm,半球形至扁半球形,最后扁平,有时中部稍凸,表面干燥,黄褐色或土褐色带粉红色,鳞片角锥状色较深,中部多,易脱落,盖缘幼时内卷,往往附着菌环(菌幕)残片。菌肉白色后带乳黄色,褶缘细锯齿状,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长3-12(^,粗0.8-1.5(^。向基部膨大,菌环以上白色,而以下具有类似盖色的颗粒状鳞片,易脱落,内部松软至变空心。菌环膜质,上面白色,下面带褐色,易碎破消失。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假淀粉反应,光滑,椭圆形,(7. 3-8. I) iimX (2. 3-3) Um0囊体棒状,无色或浅褐色,(20-50) ymX (8-12) Um0尖鳞环锈伞夏秋季多在云杉、冷杉、高山松、红松及混交林地上散生或群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尖鳞环锈伞新菌株采自北京市昌平柿子树上,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卯晓岚先生鉴定为尖鳞环锈伞,并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将该菌株命名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06110,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 CGMCC No. 6062。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栽培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得到的子实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培养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得到的菌丝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I)接种及发菌将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 CGMCCNo. 6062的栽培种接入栽培培养基,在环境温度为23°C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50%_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24-26d,菌丝长满培养基;(2)低温刺激转移至_5°C _5°C条件下处理3-5d ;(3)出菇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5 °C _20°C,空气相对湿度80%_90%,光照300-600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2300ppm之间的条件下培养20_22d至子实体
原基形成,继续培养;(4)采收6-8d后,子实体菌柄长至7-9cm,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培养基具体由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和水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棉籽壳、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所述玉米粉、所述石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百分配比为60% 18%15% 5% 1%1% ;所述水在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60%-65%。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种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I)母种制备将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24°C _28°C避光培养7-10d,得到的菌丝体作为母种;所得母种若不及时使用,可贮藏于4°C。(2)原种制备将步骤(I)所得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30C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容器,得到所述原种。原种一般室温存放期不超过15d,低温存放不超过20d,过期菌种不能使用。 (3)栽培种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原种转接到栽培培养基上,在环境温度为230C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4_26d菌丝长满菌袋,获得所述栽培种。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的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的子实体干后香味浓,食用时质地脆。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满袋时间短,可以考虑作为杂交亲本,选育性状菌丝速度快、周期短、产量高的新菌株。另外,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 CGMCC No. 6062产量高,头两潮燕的生物学效率达51. 29%,大于现有黄伞(Pholiota adipose)I号栽培品种的42. 67%。保藏说明建议分类命名尖鳞环锈伞拉丁名(Pholiotasquarrosoides)参椐的生物材料HS4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机构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2年4月26日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 606

图I 为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 的子实体形态。图2 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的孢子形态。图3 为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 的菌丝形态,箭头所指为菌丝的锁状联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黄伞(Pholiota adipose)l号孟俊龙,梁志英,刘靖宇等.黄伞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中国食用菌.2006 (25) :27-30.下述实施例所用各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I)母种培养基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蛋白胨 2g、MgSO4O. 2g、KH2PO4O. 25g、K2HPO4O. 25g、VB10. 5mg、琼脂粉 15g、水 1000mL、pH7. 0。(2)原种培养基由木屑、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木屑、所述麸皮、所述石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百分配比为78% 20% 1% 1% ;所述水在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_65%。(3)栽培培养基由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和水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棉籽壳、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所述玉米粉、所述石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百分配比为60% 18% 15% 5% 1% 1% ;所述水在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65%。实施例I、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的分离与鉴定本发明菌株(记作HS4)的野生子实体采自北京市昌平柿子树上,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卯晓M先生鉴定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进一步,通过对其子实体及菌丝体形态特征的观察,以及基因间隔序列(ITS)测序,判断该菌株的生物学分类命名。一、形态特征I、子实体形态特征本发明菌株HS4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图I)。菌盖直径3-12cm,半球形至扁半球形,最后扁平,有时中部稍凸,表面干燥,黄褐色或土褐色带粉红色,鳞片角锥状、刺状,色较深,中部多,易脱落,盖缘幼时内卷,往往附着菌环(菌幕)残片。菌肉白色后带乳黄色。菌褶稍密,直生,近白色,后呈浅茶褐色。菌柄近圆柱形,长4. 5-8cm,粗0. 7-1. Ocm,纤维质,内实色与菌盖相似,下部2/3部分覆有浅朽叶色的鳞片,菌环以上近白色,无鳞片。菌环易脱落。孢子印呈锈褐色。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直径(7. 2-8. 4) UmX (4. 1-5.0) Um (图2)。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具有锁状联合(图3)。该菌株子实体干后香味浓,食用时质地脆。2、菌丝体形态特征本发明菌株HS4整个生长阶段菌丝均为白色,致密。通过上述形态学鉴定,将本发明菌株HS4初步判断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二、rDNA-ITS 测序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采集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rDNA-ITS测序,其测序结果如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将序列I与Genbank No. :FJ810180(黄伞(Pholiotaadipose )进行DNAMAN剪切比对处理,发现其同源性达98. 83% ;Renske等在对土层中分布的外生菌根菌群落进行分子鉴定的研究中提出,供试的rDNA ITS序列通过与NCBI的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检索比对,序列相似性> 99 %,可以鉴别为相同种;序列相似性为95 % 99%,可以鉴别为相同属;序列相似性彡95%,可以鉴别为相同科(Renske L,Paula L,Thom W K,et a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ectomycorrhizal mycelium in soilhorizon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3, 69 (I) : 327-333. ) 因此,可断定本发明菌株和黄伞(Pholiota adipose)同属于环锈伞属。鉴于上述形态特征及rDNA-ITS测序鉴定结果,将本发明菌株HS4鉴定为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燕科,环锈伞属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o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 6062。实施例2、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 子实体的人工栽培一、菌种的制备(I)母种制备将实施例I获得的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24°C _28°C避光培养7_10d,得到的菌丝体作为母种;所得母种若不及时使用,可贮藏于4°C。(2)原种制备将步骤(I)所得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30C -250C,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容器,得到原种。原种一般室温存放期不超过15d,低温存放不超过20d,过期菌种不能使用。(3)栽培种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原种转接到栽培培养基上,在环境温度为230C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4_26d菌丝长满菌袋,获得栽培种。二、栽培方法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 的栽培流程具体如下培养基制作一冷却接种一发菌一低温刺激一出菇一采收(I)培养基制作及装袋按照上文栽培培养基的配方配制得到栽培培养基,将其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菌袋,使用的菌袋规格为17cmX33cmX0. 04cm的耐高压塑料袋,每袋装干料(栽培培养基中除水外的其他组分)0. 40kg。经高压灭菌,冷却后得到待接种菌袋。(2)接种及发菌将经过上述步骤一获得的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的栽培种均匀接入步骤(I)制备的菌袋,每袋接种量为3. 14X 10_5m3。接种后在环境温度为23°C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50%_60%,通风良好,避光条件下培养,24-26d后菌丝可长满培养基;(2)低温刺激转移至_5°C _5°C条件下处理3-5d ;(3 )出菇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5 °C _20°C,空气相对湿度80%_90%,光照300-600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2300ppm之间的条件下培养20-22d至子实体原基形成,继续培养;(4)采收6-8d后,子实体菌柄长至7-9cm,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第一潮菇。采摘后进行搔菌,进入菌丝恢复期,待菌丝回复后重新恢复上述操作进行出菇,采收第二潮燕,一般可米3-4潮燕。实施例3、尖鱗环镑伞(Pholiota s quarr o so ides) HS4CGMCC No. 6062 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营养成分的检测本实施例以黄伞(Pholiota adipose) I号为对照(目前没有关于尖鳞环锈伞栽培的报道,只能选用其近缘种黄伞作为对照),检测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营养成分。

一、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I、实验材料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 6062 和黄伞(Pholiotaadipose) I号菌株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步骤一。2、实验方法母种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测定将两种菌株的母种分别接种于母种培养基表面的中央,培养2-3d后,记录菌丝位置(A),3-5d后记录菌丝位置(B),用直尺测量A与B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位置之间的天数即为菌丝的日平均生长速度,实验设置五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栽培种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测定将两菌株的原种接种于装有栽培培养基的栽培袋中央,使均匀分布,待菌丝萌发3-5d后,记录菌丝位置(A),5-7d后记录菌丝位置(B),用直尺测量A与B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位置之间的天数即为菌丝的日平均生长速度,实验设置五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3、实验结果对母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母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可达6. 85±0. 15mm/d,远高于对照黄伞(Pholiota adipose) I号母种的菌丝生长速度4. 33±0. 05mm/d。表2母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单位mm/d)
菌株重复I 重复2 重复3 重复4 重复5 平均值士标准差 HS4 LOO 6765 6 75 6 85 lTOO 6.85 + 0. 15
~Ti 05 TTo 05 4 30 Hs 4.33+0.05对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栽培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可达3. 02±0. 01mm/d,高于对照黄伞(Pholiota adipose) I号栽培种的菌丝生长速度2. 51 ±0. 02mm/d。表3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单位mm/d)
权利要求
1.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6062。
2.权利要求I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3.栽培权利要求I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得到的子实体。
4.培养权利要求I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squarrosoides)HS4CGMCC No. 6062得到的菌丝体。
5.权利要求3所述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接种及发菌将权利要求I所述尖鱗环镑伞(Pholiotasquarrosoides) HS4CGMCCNo. 6062的栽培种接入栽培培养基,在环境温度为23°C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50%_60%,避光条件下进行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2)低温刺激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转移至_5°C_5°C条件下处理3-5d ; (3)出菇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5°C_20°C,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300_600Lux,ニ氧化碳浓度在2000-2300ppm之间的条件下培养得到子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培养基由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和水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棉籽壳、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所述玉米粉、所述石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百分配比为60% 18%15% 5% 1%1% ;所述水在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_65%。
7.权利要求3所述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鳞环锈伞具体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6062。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满袋时间短(比对照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提前10-12d),可以考虑作为杂交亲本,选育性状菌丝速度快、周期短、产量高的新菌株。另外,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产量高,头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51.29%,大于对照菌株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的42.67%。
文档编号A01H15/00GK102668993SQ2012101743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宇, 孟莉莉, 王兰青, 王守现, 耿小丽, 许峰, 赵爽 申请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