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尤其是在潮间带及潮下帯岩礁性硬质地海区,本发明的方法可根据修复需要,将人工藻礁牢固安装在相应的岩礁底质海区,在任意水深及任意坡度对人工藻礁进行固定。
背景技术:
在近岸岩礁性底质海区,采用投放人工藻礁对海藻场进行修复及营造,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为海底鱼类提供利于栖息的场所,这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由于投放的人工藻礁稳定性差或制作成本高、藻礁投放位置的局限性,以及适宜海藻生长的限制性条件等因素,制约了人工藻礁修复藻场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现有技术大多通过投放大型人工藻礁以提高稳定性,其制作及投放成本比较高,而且人工藻礁一般需投放在水深较深处,地质平缓的海区才能达到人工藻礁水下稳定的目的,因此,人工藻礁投放的区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小型藻礁的投放则很难实现。为此,相关人员对此进行研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010299472. 3,公开了ー种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包括人工藻礁,通过在人工藻礁的上面设有柔性人工藻床,人工藻礁为中空的三角柱形或三菱锥形预制件,人工藻礁设有缆绳固定孔,柔性人工藻床由框架绳围成的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纵向设有苗绳,方形框架上设有浮子,浮子的总浮力大于柔性人工藻床的重力,方形框架的每个角上设有缆绳,缆绳与缆绳固定孔固定连接。此种结构虽然能抗击海流及泥抵御沙覆盖,构建的海藻藻场也具有稳定性,但由于其既有水面工程又有水下工程,施工难度很大,而且如此养护藻场会阻碍海边渔民的正常活动,不利于大范围实施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藻礁投放区域受限及人工藻礁稳定性差等的缺陷,而提供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可任意、灵活、稳定地将人工藻礁固定在相应海区,以便修复海藻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礁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礁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目的海区的自然岩礁基质上用冲击钻钻孔;2)通过连接组件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配合,把各种大小及形状的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塑料膨胀管及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相配合的不锈钢自攻螺丝,所述人工藻礁与不锈钢自攻螺丝先一体成形,形成带有不锈钢自攻螺丝的人工藻礁,再把塑料膨胀管安装在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中,然后把不锈钢自攻螺丝旋进塑料膨胀管中,将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所述连接组件为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相配合的不锈钢膨胀螺栓,在所述人工藻礁上设有通孔,不锈钢膨胀螺栓一端钉入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人工藻礁上的通孔后,用螺母旋进不锈钢膨胀螺栓将所述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所述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由大小规格不同的孔组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固定支架及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相配合的膨胀螺栓,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膨胀螺栓一端钉入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内,另一端穿过固定支架底部的通孔后,用螺母旋进膨胀螺栓将固定支架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再把所述人工藻礁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设有至少三个支点。、
所述固定支架的各个支点的高度通过膨胀螺栓的连接杆进行调节。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面为凹槽结构,所述人工藻礁上设有通孔,并放置在固定支架的凹槽内,通过连接绳穿过人工藻礁上的通孔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人工藻礁上面设有ー层防摄食网。所述人工藻礁为附苗人工藻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自然岩礁基质上用冲击钻钻孔的方法,再通过连接组件把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使固定后的人工藻礁牢固、可靠、且稳定性好,便于灵活固定各种大小人工藻礁。本发明可根据藻场修复要求,将人工藻礁安装在适宜位置,可有效防止沉积物、改善光照条件、防摄食、改善水流条件等,其稳定性好,可控性強,可以很好地实现人工藻场的修复及营造。本发明采用在自然岩礁基质上用冲击钻钻孔的方法,用膨胀螺栓或其他连接组件将人工藻礁安装固定在目的海区。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岩礁底质海区藻礁的人工移植,尤其是在坡度大、波浪和潮流影响作用大、海水透明度不高的海区通过投放固定藻礁的方式进行海藻人工移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稳定性及安装位置的灵活性等特点可实现人工藻场修复。
图I为本发明人工藻礁与自然岩礁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人工藻礁与自然岩礁固定的另ー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人工藻礁与自然岩礁通过固定支架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安装有防摄食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具体分析,本发明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目的海区的自然岩礁基质I上用冲击钻钻孔;2)通过连接组件与自然岩礁基质I上的孔3配合,把各种大小及形状的人工藻礁2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根据连接组件的不同可以把不同大小的人工藻礁2固定在不同海质、不同水深的自然岩礁基质I上。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所述连接组件可以是ー塑料膨胀管10及一不锈钢自攻螺丝11,可以用于小礁块人工藻礁的固定,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浇筑好带有不锈钢自攻螺丝水泥小礁块,然后在小礁块藻礁上喷洒海藻孢子,待孢子附着后,根据移植需要,待海藻生长到一定大小,可固定到修复区域。采用SCUBA潜水方法,用水下气动冲击钻在适宜深度的自然岩礁上钻M8的孔,孔深约4厘米,然后在孔中钉入塑料膨胀管10,最后将已附苗的带不锈钢自攻螺丝11的小礁块人工藻礁2旋入塑料膨胀管10中拧紧。此时,利用塑料膨胀管10的作用,通过自攻螺丝的挤压,进而在塑料膨胀管10的外周面形成很大的正压力,塑料膨胀管10管身与不锈钢自攻螺丝11之间可加紧咬压,从而使自然岩礁与人工藻礁2之间连接紧密。上述方法中,也可以不用塑料膨胀管,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采用不锈钢膨胀螺栓20,在人工藻礁2上设有通孔21,不锈钢膨胀螺栓20 —端直接钉入自然岩礁基质I上的孔·3内,另一端穿过人工藻礁2上的通孔21后,用螺母22旋进不锈钢膨胀螺栓20将人工藻礁2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I上。此种方法,自然岩礁基质I上的孔3可以由大小不同的孔组成,不锈钢膨胀螺栓20的大小与自然岩礁基质I上的孔3相配合,通过多组不锈钢膨胀螺栓与自然岩礁基质I上的孔3的连接,从而将自然岩礁与人工藻礁2之间牢固连接起来。上述的两种固定方法适用于固定小型人工藻礁,可根据岩礁形状和修复要求实现牢固安装。安装后的人工藻礁极牢固,不易受风浪影响;小礁块人工藻礁安装灵活多变,可根据自然藻礁形状实现不同倾角的安装,又可防止沉积物沉积对海藻附着及生长产生影响;若小礁块人工藻礁2安装在浅水区,可有效改善海藻光照和水流条件,有利于其生长。也可以在坡度大或近于垂直的近岸自然岩礁基质上进行人エ藻礁移植。根据人工藻礁2的大小决定钻孔孔径的大小,以满足藻礁安装后的稳定性要求。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固定支架30及膨胀螺栓31,在固定支架30的底部设有通孔32,将膨胀螺栓31 —端钉入自然岩礁基质I上的孔3内,另一端穿过固定支架30上的通孔32后,用螺母33旋进膨胀螺栓31将固定支架30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I上,然后再把人工藻礁2固定在固定支架30上即可。此种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采用面积较大的已附苗的水泥板作为人工藻礁2。首先浇筑好带有4个孔34的水泥板,大小约为40*30*5cm,然后在水泥板上喷洒海藻孢子,待孢子附着后,根据移植需要,待海藻生长到一定大小,可固定到修复区域。采用潜水方法,用水下气动冲击钻在适宜水深处的自然岩礁基质上钻4个M16的孔,孔深大约10厘米,然后把不锈钢膨胀螺栓31 —端钉入,膨胀螺栓31的另一端穿过有四个支点角钢的固定支架30底部的通孔32,然后通过螺母33把膨胀螺栓31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0上,即可把固定支架30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I上。将已附苗的水泥板做成的人工藻礁2放在固定支架30顶部凹槽内,然后用连接绳通过水泥板上的孔34将水泥板绑在固定支架30上。固定支架30的上面可预先焊接ー个小四方形支架,用来在已附苗的水泥板外部套上ー层防摄食网35,防止植食性生物爬入水泥板上摄食海藻,待海藻长到一定高度可去除防摄食网35。本方法可通过调整四个膨胀螺栓31的连接杆与固定支架30支点的连接高度来调整水泥板水平倾角,可避免沉积物堆积。此种方法适合于在海水透明度不高、沉积物多的海区进行人エ藻礁移植。尤其对于较大的人工藻礁的安装更加适用。根据人工藻礁2的大小决定钻孔孔径和固定支架的规格,以满足藻礁安装后的稳定性,根据需要可制作有三个支点的三角形、或四个支点的方形角钢固定支架或者其他结构的固定支架。采用本发明的移植方法可进行大面积的人工藻礁移植。这种方式安装后人工藻礁稳定、牢固,不受风浪影响;人工藻礁可安装在深水区,可减小风浪及潮流对海藻的破坏作用。同时可通过安装固定支架的高度来调整人工藻礁适宜水深,即通过调整固定支架不同支点的高度来满足附苗的人工藻礁的倾角,来減少沉积物沉积对海藻附着和生长的影响;在藻礁固定支架上安装的防摄食网35,可提高海藻幼苗成活率。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以此方式所做的变化及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
1.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礁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目的海区的自然岩礁基质上用冲击钻钻孔; 2)通过连接组件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配合,把各种大小及形状的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塑料膨胀管及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相配合的不锈钢自攻螺丝,所述人工藻礁与不锈钢自攻螺丝先一体成形,形成带有不锈钢自攻螺丝的人工藻礁,再把塑料膨胀管安装在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中,然后把不锈钢自攻螺丝旋进塑料膨胀管中,将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碟基质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相配合的不锈钢膨胀螺栓,在所述人工藻礁上设有通孔,不锈钢膨胀螺栓一端钉入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人工藻礁上的通孔后,用螺母旋进不锈钢膨胀螺栓将所述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由大小规格不同的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固定支架及与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相配合的膨胀螺栓,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膨胀螺栓一端钉入自然岩礁基质上的孔内,另一端穿过固定支架底部的通孔后,用螺母旋进膨胀螺栓将固定支架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再把所述人工藻礁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至少三个支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各个支点的高度通过膨胀螺栓的连接杆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面为凹槽结构,所述人工藻礁上设有通孔,并放置在固定支架的凹槽内,通过连接绳穿过人工藻礁上的通孔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藻礁上面设有ー层防摄食网。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种所述的ー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藻礁为附苗人工藻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移植藻礁的固定方法,用于海藻场修复工程中的藻礁固定。本发明藻礁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目的海区的自然岩礁基质上用冲击钻钻孔;通过连接组件把各种大小及形状的人工藻礁固定在自然岩礁基质上。本发明通过水下冲击钻钻孔及连接组件,使安装后的人工藻礁牢固、可靠、稳定性好,便于灵活固定各种大小的人工藻礁,根据海藻场修复目的,将人工藻礁安装在适宜位置,可有效防止沉积物、改善光照条件、防摄食、改善水流条件等,其稳定性好,可控性强,能达到人工海藻场的修复和营造的效果。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2657072SQ20121017669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吴祖立, 毕远新, 章守宇, 诸逦莹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