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土豆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挖土豆机,机架(7)的前端设置有带挂钩的拉杆,后端设置有把手(15),振动筛(13)通过铰链支座(14)设置在把手(15)之间,铲头(5)设置在机架(7)前下方的三角形架上;两个轴承座(18)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的两侧,主轴(24)设置在轴承座(18)上,主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轮(12);大齿轮(11)设置在主轴(24)上,大齿轮(11)通过小齿轮(9)与转筒(10)的内齿相互啮合;第二筒盖(27)的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轴(19)上设置有主动链轮(20),主动链轮(20)与从动链轮(22)通过第二链条(21)连接,挡板(6)分别设置有机架(7)的两侧。本发明的挖土豆机体积小,操作简单,上豆收获效率高。
【专利说明】—种挖土豆机【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属于一种农业挖掘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挖土豆机。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土豆收获基本是靠人力或畜力从地下挖出,这样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土豆收获效率低,在某些以土豆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地区,由于种植量大,土豆收获是农民最为犯愁的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土豆收获机械化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土豆收获机械应运而生。目前,土豆收获机大都是靠铲头把土豆和土壤一起挖出地面,如型号为4U-2 土豆收获机,由于存在土壤对挖掘铲的摩擦阻力、土壤抵抗塑性剪裂及土壤抵抗变形的阻力、土壤的惯性力等因素,需要挖掘铲的牵引力很大。这种收获机大都需要与八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配套使用。因此这些机器多为大型设备,适用于较为平坦的大面积种植园区。我国由于受“包产到户”和山区、丘陵、高原面积大以及农村经济薄弱等诸多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制约,农民买不起、由于小户经营用不着或由于地形的限制,致使这些大型机械的普及率相当低,陕甘宁尤甚。另外,由于土豆是沿着挖掘铲滑出地面的,铲面的摩擦系数较大,且挖掘铲随牵引装置以1.5米/8以上的速度行进,二者的相耐速度较大,土豆容易被铲头擦破皮,伤土豆率较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小型、经济、实用的、可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的土豆收获机器,以此来促进土豆种植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真正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挖土豆机,这种挖土豆机体积小,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土豆收获效率高。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一种挖土豆机,它包括调节螺母1、可动齿条2、固定齿条3、柴油机变速装置4、铲头5、挡板6、机架7、爪手8、小齿轮9、转筒10、大齿轮11、主轮12、振动筛13、铰链支座14、把手15、前轮16、第一链条17、轴承座18、小齿轮轴19、主动链轮20、第二链条21、从动链轮22、偏心轴23、主轴24、铰链支座25、第一筒盖26和第二筒盖`27,机架7由矩形管焊接而成,机架7的前端设置有带挂钩的拉杆,后端设置有把手15,拉杆上开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齿条3,可动齿条2的下端设置有前轮16,上端穿过方形通孔与固定齿条3啮合,通过调节螺母I紧固;振动筛13通过铰链支座14设置在把手15之间,机架7的后下方设置有链轮支座25,偏心轴23穿迪链轮支座25,一端设置在振动筛13上,另一端的端头设置有从动链轮22 ;铲头5设置在机架7前下方的三角形架上;拉杆的上方设置有柴油机变速装置4,柴油机变速装置4由柴油机和变速箱连接而成,变速箱输出轴上的第一链轮28与主轴24上的第二链轮29通过链条17连接;两个轴承座18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的两侧,主轴24设置在轴承座18上,主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轮12 ;第一筒盖26、第二筒盖27分别设置在机架7的内侧,第一筒盖26、第二筒盖27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转筒10穿过主轴24与筒盖间隙配合,大齿轮11设置在主轴24上,大3齿轮11通过小齿轮9与转筒10的内齿相互啮合;第二筒盖27的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轴19上设置有主动链轮20,主动链轮20与从动链轮22通过第二链条21连接,挡板6分别设置有机架7的两侧。
[0004]所述的第一筒盖26为带边缘的圆形筒盖,筒盖带边缘的一侧面均匀设置有三个凸起的小圆柱,三个凸起的小圆柱相互间隔120。角,小圆柱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
[0005]所述的第二筒盖27为带边缘的圆形筒盖,筒盖带边缘的一侧面间隔120。角均匀设置有两个凸起的小圆柱和一个轴承孔,凸起的小圆柱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9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链轮20,小齿轮轴19轮齿部分的大小和小齿轮9相同。
[0006]所述的转筒10的内壁设置有内齿,外壁均匀设置有6排爪手8,爪手8的端部设置有过渡圆弧。
[0007]所述的主轮12上均匀设置有8根轮辐,每根轮辐上设置有轮辕,轮辐与轮辕螺纹连接。
[0008]所述的振动筛13是由套有细皮套的钢棒焊接而成,呈网格状,网格间隔3~3.3公分。[0009]本发明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体积小,设计合理;2、机器的挖掘部贫由固定的挖掘铲变为转动的爪手,减小了挖掘的阻力,机器工作时所需的牵引力随之变小;3、爪手的端部带有过渡圆弧,土豆不容易被划伤,提高了土豆的破损率;4、可通过调节主轮上轮缘与轮辐的旋合长度来调节铲头挖掘的深度,铲头和爪手的配合,收获机过处,土豆无一漏网,提高了土豆的产量;6、振动筛可将土豆上的泥土抖落,从而提高土豆的明净率;7、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便于在广大农村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0012]图3是本发明专利铲头与爪手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挖土豆机,它包括调节螺母1、可动齿条2、固定齿条3、柴油机变速装置4、铲头5、挡板6、机架7、爪手8、小齿轮9、转筒10、大齿轮11、主轮12、振动筛13、铰链支座14、把手15、前轮16、第一链条17、轴承座18、小齿轮轴19、主动链轮20、第二链条21、从动链轮22、偏心轴23、主轴24、铰链支座25、第一筒盖26和第二筒盖27,机架7由矩形管焊接而成,机架7的前端设置有带挂钩的拉杆,后端设置有把手15,拉杆上开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的内侧壁上谩置有固定齿条3,可动齿条2的下端设置有前轮16,上端穿过方形通孔与固定齿条3啮合,通过调节螺母I紧固;振动筛13通过铰链支座14设置在把手15之间,机架7的后下方设置有链轮支座25,偏心轴23穿过链轮支座25,一端设置在振动筛13上,另一端的端头设置有从动链轮22 ;铲头5设置在机架7前下方的三角形架上;拉杆的上方设置有柴油机变速装置4,柴油机变速装置4由柴油机和变速箱连接而成,变速箱输出轴上的第一链轮28与主轴24上的第二链轮29通过链条17连接;两个轴承座18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的4两侧,主轴24设置在轴承座18上,主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轮12 ;第一筒盖26、第二筒盖27分别设置在机架7的内侧,第一筒盖26、第二筒盖27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转筒10穿过主轴24与筒盖间隙配合,大齿轮11设置在主轴24上,大齿轮11通过小齿轮9与转筒10的内齿相互啮合;第二筒盖27的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轴19上设置有主动链轮20,主动链轮20与从动链轮22通过第二链条21连接,挡板6分别设置有机架7的两侧。
[0014]所述的第一筒盖26为带边缘的圆形筒盖,筒盖带边缘的一侧面均匀设置有三个凸起的小圆柱,三个凸起的小圆柱相互间隔120。角,小圆柱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
[0015]所述的第二筒盖27为带边缘的圆形筒盖,筒盖带边缘的一侧面间隔120。角均匀设置有两个凸起的小圆柱和一个轴承孔,凸起的小圆柱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9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链轮20,小齿轮轴19轮齿部分的大小和小齿轮9相同。
[0016]所述的转筒10的内壁设置有内齿,外壁均匀设置有6排爪手8,爪手8的端部设置有过渡圆弧。
[0017]所述的主轮12上均匀设置有8根艳辐,每根轮辐上设置有轮辕,轮辐与轮辕螺纹连接。
[0018]所述的振动筛13是由套有细皮套的钢棒焊接而成,呈网格状,网格间隔3~3.3公分。
[0019]工作过程:
[0020]图中所示的机架是由60X30X4的矩形管焊接而成;铲头呈栅条状,栅条宽24毫米,厚5毫米,相互间隔26毫米;爪手宽23毫米,厚8毫米,相互间隔10毫米,当爪手转到与铲头相接触的区域,爪手与铲头 的叠合部分刚好平行,且爪手从栅条铲的间隔穿过。
[0021]在机器工作前,根据土豆种植情况和土质情况调节前轮16和主轮12,来改变铲的入土角和挖掘深度。根据土质情况,调节主轮轮缘和轮辐螺纹的旋合长度,改变轮的半径到合适大小。然后再松开与螺母2配合的螺栓,可动齿条3和固定齿条脱离啮合。调节可动齿条,使铲头的入土角合适后,拧紧螺栓,让两齿条啮合在一起。
[0022]小型拖拉机通过拉杆带动机器前进,分布较深的土豆沿铲头5上滑,被抬高约四公分后,到达爪手8与铲头5的叠合区。铲头5与爪手8交叉叠合,机器前行,主轮12转动,大齿轮11随主轮转动。小齿轮9和小齿轮轴19反向转动。小齿轮9和小齿轮轴19与转筒10内侧的齿轮保持内啮合转筒转动,方向写主轮12相反。
[0023]固定在转筒10上的爪手8可将土豆挑出地面,然后抛在机体后方的振动筛13上。振动筛13设置在把手15上,偏心轴23穿过链轮支座25,一端设置在振动筛13上,另一端的端头设置有从动链轮22,主动链轮20通过链条21带动从动链轮22转动,由于小齿轮9的转速较高,与其同轴的主动链轮20亦在高速运转,进而带动振动筛13高速抖动,将粘在土豆表皮上的附土去除,使土豆和泥土分离,有效提高了明土豆率,便于后续的收集处理。由于系统所需的牵引力较小,因而,可以用畜力带动,也可以用小型拖拉机带动,故可以满足经济欠发达山区以及平原地区的小户土豆种植者的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挖土豆机,它包括调节螺母(I)、可动齿条(2)、固定齿条(3)、柴油机变速装置(4)、铲头(5)、挡板(6)、机架(7)、爪手⑶、小齿轮(9)、转筒(10)、大齿轮(11)、主轮(12)、振动筛(13)、铰链支座(14)、把手(15)、前轮(16)、第一链条(17)、轴承座(18)、小齿轮轴(19)、主动链轮(20)、第二链条(21)、从动链轮(22)、偏心轴(23)、主轴(24)、铰链支座(25)、第一筒盖(26)和第二筒盖(27),其特征是:机架(7)由矩形管焊接而成,机架(7)的前端设置有带挂钩的拉杆,后端设置有把手(15),拉杆上开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齿条(3),可动齿条(2)的下端设置有前轮(16),上端穿过方形通孔与固定齿条⑶啮合,通过调节螺母⑴紧固;振动筛(13)通过铰链支座(14)设置在把手(15)之间,机架(7)的后下方设置有链轮支座(25),偏心轴(23)穿过链轮支座(25),一端设置在振动筛(13)上,另一端的端头设置有从动链轮(22);铲头(5)设置在机架(7)前下方的三角形架上;拉杆的上方设置有柴油机变速装置(4).柴油机变速装置(4)由柴油机和变速箱连接而成,变速箱输出轴上的第一链轮(28)与主轴(24)上的第二链轮(29)通过链条(17)连接;两个轴承座(18)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的两侧,主轴(24)设置在轴承座(18)上,主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轮(12);第一筒盖(26)、第二筒盖(27)分别设置在机架(7)的内侧,第一筒盖(26)、第二筒盖(27)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转筒(10)穿过主轴(24)与筒盖间隙配合,大齿轮(11)设置在主轴(24)上,大齿轮(11)通过小齿轮(9)与转筒(10)的内齿相互啮合;第二筒盖(27)上的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轴(19)上设置有主动链轮(20),主动链轮(20)与从动链轮(22)通过第二链条(21)连接,挡板(6)分别设置有机架(7)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筒盖(26)为带边缘的圆形筒盖,筒盖带边缘的一侧面均匀设置有三个凸起的小圆柱,三个凸起的小圆柱相互间隔120度角,小圆柱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筒盖(27)为带边缘的圆形筒盖,简盖带边缘的一侧面间隔120。角均匀设置有两个凸起的小圆柱和一个轴承孔,凸起的小圆柱上分别设置有小齿轮(9),轴承孔上设置有小齿轮轴(19),小齿轮(9)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链轮(20),小齿轮轴(19)轮齿部分的大小和小齿轮(9)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转筒(10)的内壁设置有内齿,外壁均匀设置有6排爪手(8),爪手(8)的端部设置有过渡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主轮(12)上均匀设置有8根轮辐,每根轮辐上设置有轮辕,轮辐与轮辕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A01D15/04GK103503623SQ20121020034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王世全 申请人:王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