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9768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海水经济鱼类人工繁育过程中亲鱼人工强化促熟培育方法,特别是一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许多水产经济动物,在性腺发育、成熟及繁殖过程中,营养对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光照和水温等也是水产经济动物完成其生殖活动必不少的外部环境条件,只有自然环境中的有效积温达到一定后,性腺才达到成熟并进行繁殖。对已达性成熟的水产经济动物,但如果温度达不到产卵所需的温度,也不能完成生殖活动。一般是水温越高,其性腺发育的周期成熟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同时,作为重要的环境条件,光照对水 产动物的生殖活动以及性腺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海马隶属海龙科海马属,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近内海海藻、海草生长繁茂的地方。静止时,用尾部卷缠在海藻等可以附着的物体上,有时也随漂浮物随波逐流。全世界有海马30余种,我国沿海常见的海马有5种,分别是大海马、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和刺海马等5种。海马体侧扁、较高,腹部凸出,躯干部由10 - 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头呈马头状,弯曲,与躯干部成直角。体无鳞,无侧线。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间。臀鳍短小,胸鳍短宽,无尾鳍,尾端尖秃。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雄性尾部具育儿囊。海马是一种海产经济鱼类,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随着海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及海马需求量日益增多而导致过度捕捞,致使天然海域中的海马自然资源急剧下,一些过去曾经盛产海马的海域出现了无海马可捕的现状,已成为濒危动物,因此海马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及列为重点发展的“南药”品种。为了缓解市场上海马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及保护海马自然资源,进行海马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海马人工育苗养殖于1957年在广东试验成功,20世纪70年代,广东、福建、浙江及江苏、山东等地沿海均进行过人工育苗和养殖,主要种类为大海马、三斑海马和线纹海马。目前海马人工育苗及养殖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的饵料和病害尤为突出。海马的生殖与其他鱼类不同,成熟的雌雄海马发情交配,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囊内,同时雄海马排出精子,受精卵在雄海马的育儿囊内发育,经一定时间孵出幼苗。产完幼鱼的海马只要条件适宜,又能迅速交配。自然海区的海马每胎产幼海马不多。由于繁殖能力有限,海马在人工繁育时需要储备更多的亲鱼才能满足规模化人工育苗。因此,提高其繁殖能力是解决海马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关键问题之一。本发明通过提供适宜大海马性腺发育的环境条件和投喂人工培育的南美白对虾仔虾作为饵料,在室内水泥培育池对其进行强化促熟培育,亲鱼成活率高,在无须升温的情况下能使亲鱼提前成熟,同时提高繁殖次数和产仔量,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所投喂的饵料来源方便,不受天气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该方法模拟大海马在自然海区的生态条件,使其在水泥池培育时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且投喂的饵料来源方便、稳定,在无须升温的情况下能使大海马提前成熟和提高繁育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培育池内放入经砂滤的海水,在投放亲鱼进行培育时,控制培育池中海水的深度为 I. 4 I. 6m ;
(2)在培育池中投放马尾藻或麒麟菜,供大海马亲鱼缠附栖息及改善培育池水质;
(3 )亲鱼的选择及养殖密度挑选体表无外伤、健康、雄性尾部腹面的育儿囊膨大,体长16 20cm、从海区捕捉的大海马作为亲鱼,将亲鱼按雌雄数量比I :1. I I. 4的比例、25 30尾/m3的放养密度投放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
(4)日常管理于每天8:00、16 :00投喂南美白对虾仔虾;为保持培育池池水水温恒定,白天采用对流水进行换水,流速为0. 5 0. 6吨/小时;每隔3 5天,停气,并在停气30分钟后把池底的脏物用虹吸的方法清除;每天观察记录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同时做好防病治病措施。所述马尾藻或麒麟菜,是从海区采集,马尾藻长50 80cm、麒麟菜12 25cm。所述马尾藻或麒麟菜的投放方式为将马尾藻或麒麟菜夹在石块上,并按2 3棵马尾藻/m2或5 6棵麒麟菜/m2的密度均匀摆在培育池池底,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马尾藻或麒麟菜藻体往上充分延直。所述投喂的南美白对虾仔虾为人工培育,其体长0. 8 I. 2cm,投喂量以水中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0. 5 0. 6尾/L之间。所述亲鱼培育池为水泥池,面积15 18m3、深I. Sm ;培育池上方搭有棚架,棚架顶部及四周用白色塑料薄膜密封保温,薄膜上盖双层黑色遮阳布以调节光线强度;培育池中安放6 10个气石进行充氧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所述停气是指将控制气石气量的阀门完全关闭。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是根据大海马在自然海区的生活、摄食习性及性腺发育特点,在人工培育亲鱼时投放供大海马缠附栖息的马尾藻或麒麟菜,投喂营养丰富的南美白对虾仔虾及提供满足大海马性腺成熟的稳定环境因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大海马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根据大海马在自然海区喜欢用尾部卷缠在海藻这一生活特性,本发明通过在水泥培育池中投放马尾藻或麒麟菜,最大限度地模拟了大海马在自然海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得海马在一个较为恒温的环境下,缠附于其喜欢栖息的大型海藻上;同时,大型海藻能有效利用海马所产生的粪便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2)投喂的饵料营养丰富,来源稳定、方便,亲鱼成活率高,在无须升温的情况下能使大海马提前成熟产仔和提高其繁育能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I根据本发明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I、培养设施
(1)培育池在室内修建水泥培育池,培育池面积15m3、深I.Sm,培育池上方搭有棚架,棚架顶部及四周用白色塑料薄膜密封保温,薄膜上盖双层黑色遮阳布以调节光线强度;培育池中安放8个气石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2)在培育池内放入已经砂滤过的海水,在投放亲鱼进行培育时,控制海水在培育池中的深度为I. 5m。2、从海区采集长度为50 80cm的马尾藻供大海马亲鱼缠附栖息及改善培育池水质;投放时,将马尾藻夹在石块上,并按2棵马尾藻/m2的密度均匀摆在培育池池底,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马尾藻藻体往上充分延直。3、亲鱼的选择及养殖密度挑选体表无外伤、健康、雄性尾部腹面的育儿囊膨大,体长16 20cm、从海区捕捉的大海马作为亲鱼,将亲鱼按雌雄数量比I :1. 2的比例、28尾/m3的放养密度投放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4、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所投喂的饵料为人工培育的南美白对虾仔虾,体长0.8 I. 2cm,于每天8:00、16 00投喂,投喂量为水中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0. 5尾/L ;
(2)白天采用流速为0.5吨/小时的对流水进行换水,以保持培育池水温相对恒定;
(3)每隔4天,将控制气石气量的阀门完全关闭,停气,并在停气30分钟后把池底的脏物用虹吸的方法吸掉;每天观察记录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同时做好防病治病措施。本实施例中,大海马经过31天培育后,采用本发明方法培育亲海马成活率达100%,最高产仔量923尾,平均产仔量为654尾/尾次,在60天内有部分大海马重复产仔3次。实施例2根据本发明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I、培养设施
(1)培育池在室内修建水泥培育池,培育池面积18m3、深I.Sm,培育池上方搭有棚架,棚架顶部及四周用白色塑料薄膜密封保温,薄膜上盖双层黑色遮阳布以调节光线强度;培育池中安放10个气石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2)在培育池内放入已经砂滤过的海水,在投放亲鱼进行培育时,控制海水在培育池中的深度为I. 6m。2、从海区采集长度为50 80cm的马尾藻供大海马亲鱼缠附栖息及改善培育池水质;投放时,将马尾藻夹在石块上,并按3棵马尾藻/m2的密度均匀摆在培育池池底,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马尾藻藻体往上充分延直。3、亲鱼的选择及养殖密度挑选体表无外伤、健康、雄性尾部腹面的育儿囊膨大,体长16 20cm、从海区捕捉的大海马作为亲鱼,将亲鱼按雌雄数量比I :1. 4的比例、25尾/m3的放养密度投放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4、日常管理
(I)饵料投喂所投喂的饵料为人工培育的南美白对虾仔虾,体长0. 8 I. 2cm,于每天8:00、16 00投喂,投喂量为水中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0. 6尾/L;
(2)白天采用流速为0.5吨/小时的对流水进行换水,保持培育池池水水温相对恒定;
(3)每隔5天,将控制气石气量的阀门完全关闭,停气,并在停气30分钟后把池底的脏物用虹吸的方法吸掉;每天观察记录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同时做好防病治病措施。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方法培育34天的大海马亲鱼进入繁殖期并产仔,平均产仔为量681尾/尾次,养殖期间成活率达100%。实施例3根据本发明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I、培养设施
(1)培育池在室内修建水泥培育池,培育池面积16m3、深I.Sm,培育池上方搭有棚架, 棚架顶部及四周用白色塑料薄膜密封保温,薄膜上盖双层黑色遮阳布以调节光线强度;培育池中安放6个气石进行充氧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2)在培育池内放入经砂滤过的海水,在投放亲鱼进行培育时,控制海水在培育池中的深度为I. 4m。2、从海区采集长度为12 25cm的麒麟菜供大海马亲鱼缠附栖息及改善培育池水质;投放时,将麒麟菜夹在石块上,并按5棵麒麟菜/m2的密度均匀摆在培育池池底,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麒麟菜藻体往上充分延直。3、亲鱼的选择及养殖密度挑选体表无外伤、健康、雄性尾部腹面的育儿囊膨大,体长16 20cm、从海区捕捉的大海马作为亲鱼,将亲鱼按雌雄数量比I :1. I的比例、30尾/m3的放养密度投放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4、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所投喂的饵料为人工培育的南美白对虾仔虾,体长0.8 I. 2cm,于每天8:00、16 00投喂,投喂量为水中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0. 6尾/L;
(2)白天采用流速为0.6吨/小时的对流水进行换水,保持培育池池水水温恒定;
(3)每隔3天,将控制气石气量的阀门完全关闭,停气,并在停气30分钟后把池底的脏物用虹吸的方法吸掉;每天观察记录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同时做好防病治病措施。 本实施例中,共投放亲海马452尾,经过37天培育后开始产仔,采用本发明方法培 育亲海马只死亡I尾,平均产仔量702尾/尾次,有部分亲鱼30天后又重复产仔。
权利要求
1.ー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培育池内放入经砂滤的海水,在投放亲鱼进行培育时,控制培育池中海水的深度为 I. 4 I. 6m ; (2)在培育池中投放马尾藻或麒麟菜,供大海马亲鱼缠附栖息及改善培育池水质; (3)亲鱼的选择及养殖密度挑选体表无外伤、健康、雄性尾部腹面的育儿囊膨大,体长16 20cm、从海区捕捉的大海马作为亲鱼,将亲鱼按雌雄数量比I :1. I I. 4的比例、25 30尾/m3的放养密度投放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 (4)日常管理于每天8:00、16:00投喂南美白对虾仔虾;为保持培育池池水水温恒定,白天采用对流水进行换水,流速为O. 5 O. 6吨/小时;每隔3 5天,停气,并在停气30分钟后把池底的脏物用虹吸的方法清除;每天观察记录亲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调整 投饵量,同时做好防病治病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尾藻或麒麟菜,是从海区采集,马尾藻长50 80cm、麒麟菜12 25c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尾藻或麒麟菜的投放方式为将马尾藻或麒麟菜夹在石块上,并按2 3棵马尾藻/m2或5 6棵麒麟菜/m2的密度均匀摆在培育池池底,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马尾藻或麒麟菜藻体往上充分延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的南美白对虾仔虾为人工培育,其体长O. 8 I. 2cm,投喂量以水中南美白对虾仔虾密度为O. 5 O. 6尾/L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鱼培育池为水泥池,面积15 18m3、深I. Sm ;培育池上方搭有棚架,棚架顶部及四周用白色塑料薄膜密封保温,薄膜上盖双层黒色遮阳布以调节光线强度;培育池中安放6 10个气石进行充氧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气是指将控制气石气量的阀门完全关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海马亲鱼的人工促熟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步骤是将从海区捉捕已达性成熟年龄的大海马,按雌雄比11.1~1.4、放养密度25~30尾/m3在投放有马尾藻或麒麟菜的培育池中培育;培育过程中,每天投喂南美白对虾仔虾优质饵料两次,并结合对流水换水、虹吸池底脏物、24小时充气的管理方法进行日常管理。本发明最大限度模拟大海马在自然海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根据其生活规律及摄食习性,通过投放合适的缠附物,投喂营养丰富、来源稳定的饵料,提供适合其性腺成熟的环境条件,在不升温的情况下可促使其提前成熟繁殖及提高繁殖次数和产仔量,而且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669034SQ20121020453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刘丽, 刘楚吾, 曹伏君, 杜涛, 王中铎, 罗杰, 郭昱嵩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