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涉及一种花卉组培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其特征在于:将牡丹外植体消毒清洗,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增殖,不定根诱导,炼苗。有益效果在于:可获得大批组培苗满足种植需要,成活率达95.5%,既可成批培育又可全面积种植组培苗,并且提早二年获得无公害药材,具有实用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花卉组培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牡丹、菏泽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根皮入药,名曰“丹皮”,可作为盆景植物观赏,花朵颜色众多,有粉色,红色,白色等等,粉色以粉中冠,白色以景玉较为出名。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
[0003]目前公知的就牡丹栽培方法是采用扦插法、压条法、分株和播种法进行繁殖,在欧美及日本等地区对桅子属植物的分类、栽培及育种等方面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而我国对桅子属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力度尚显不足。在国内各类文献资料中只有少量的关于芍药属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观赏用桅子品种的组织培养等方面的报到,而关于牡丹的组织培养及种植的全套种植方法则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针对现有技术没有牡丹全套种植方法,从而设计研究出操作简单,繁殖率高,可大量生产牡丹试管苗的培育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牡丹外植体消毒清洗,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增殖,不定根诱导,炼苗;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a.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选用当年新发的茎尖,剪下茎尖经水洗,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的乙醇处理IOs,再用0.1 %升萊消毒,浸泡并振荡6~8min,无菌水清洗4~6次,用滤水纸吸干水分备用;
[0007]b.培养:将消毒后的牡丹茎尖剪成小块,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在MS培养基上培养30天,培养温度为20~25°C,光照强度2000LUX,每天光照14h,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分化形成丛芽,培养的不定芽单个切开转接在培养基上增殖培养,形成增殖体的幼苗转接到1/2MS+IAA 0.2mg/L的培养基中,25~30天即有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芽丛;
[0008]c.生根培养:将大而健壮的芽转接至生根培养基MS+IBA 0~0.05mg/L 15~21天生根;
[0009]d.炼苗:是将试菅苗从组培室取出后置于温棚中,放置5~7天,取出幼苗洗净培养基后移植在装有腐质土和泥炭1:1并加少许腐质叶为基质的营养袋内,浇水,在1000~2000LX中光照8~12h,湿度大于70%条件下练苗I个月,当叶达6~10片,高达6~8cm时移栽种植;[0010]e.天然条件下进行种植,选择海拔800~2500m,满足日照年平均6h/日、年平均最高温度不高于18°C、月平均最高温度在11~23°C、最低可达0°C的条件;满足地下5cm土温年平均最高温度不高于16°C、月平均最高温度在9~20°C、最低可达9°C以下的条件。[0011 ] 所述愈伤组织诱导接种在MS培养基加含NAA0.2~0.3mg/L培养基上,光照10~16h,湿度大于70%条件下直接诱导产生丛芽,25~30天开始萌动;再经8~14天有丛芽出现;7~15天丛芽长叶。
[0012]所述不定芽增殖接种在1/2MS+IBA 0.2mg/L的培养基中,25~30天便可形成幼苗;增殖培养产生的新丛芽,叶变绿,2~3cm时,进一步转接进行增殖培养或继代培养。
[0013]所述生根培养是接至生根培养基MS+NAA 0~0.05mg/L 15~21天生根,练苗后移栽。
[001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有益效果在于:可获得大批组培苗满足种植需要,成活率达95.5 %,既可成批培育又可全面积种植组培苗,并且提早二年获得无公害药材,具有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1.外植体材料的采取和处理:
[0018]选择牡丹6月生长茂盛无病的母株新发幼嫩茎尖叶为外殖体材料,采集野生或家种牡丹全株移种在花盒中,用清水洗叶,待新叶长出,从母株上剪下活茎尖用自来水冲洗15min,除去叶表面的尘土和绒毛,将茎尖放入70%的乙醇中翻转20s,除去叶表面的蜡质物后用清水冲洗叶面除去乙醇,放入0.1%升汞液中浸泡15min消毒,无菌水洗净后剪成Icm2小方块,叶背面平放于培养基中,每瓶放4块外植体,盖紧瓶盖,用保鲜袋封好瓶口,在无菌操作台上完成接种;
[0019]2.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增殖和不定根诱导:
[0020]①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在无菌条件下,从消毒后茎尖上剪下lcm2小叶块,接种在MS培养基加含6-BA 0.25mg/L+NAA 0.2mg/L培养基上,在25°C,光照lOOOLx,光照12h,湿度大于70%条件下:直接诱导产生丛芽,30天开始萌动;再经14天有丛芽出现,15天丛芽长叶;
[0021]②不定芽增殖:取出已长叶丛芽单个切开,在MS培养基加含6-BA0.5mg/L+NAA
0.3m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40~60天便可形成幼苗,取其高4~5cm的幼苗进行生根培养,增殖培养产生的新丛芽,叶变绿,2~3cm,可一进转接进行增殖培养或继代培养;
[0022]③不定根诱导:取出增殖培养长出高4cm的幼苗,单个切开,转接到1/2MS+IBA
0.2mg/L培养中,转接后151天,开始生根,40天根达3条以上,叶6片,高6cm的试菅苗可取出练苗;
[0023]3.炼苗:
[0024]将试菅苗从组培室取出后置于温棚中,放置5天,取出幼苗用清水洗净培养基移植在营养袋中,营养袋内装有腐质土和红土 1:1混均,加少许腐质叶为基质,绕清水,保湿控制光照2000Lx,光照12h,湿度大于70%条件下,练苗I月成活达92.5%,叶10片,高6cm移栽在大田中;
[0025]4.天然条件下种植:
[0026]选择海 拔800m,气温18°C,湿度在75%,满足日照要求:0.8h/日,株行间距20cm。
【权利要求】
1.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包括外植体消毒清洗,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增殖,不定根诱导,炼苗,其特征在于:外植体为当年新发的茎尖,使其成为愈伤组织后,在进行培养形成芽丛,在转接至生根培养基后炼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牡丹组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炼苗是将试菅苗从组培室取出后置于温棚中,放置5~7天,取出幼苗洗净培养基后移植在装有腐质土和泥炭I: I并加少许腐质叶为基 质的营养袋内,浇水,在1000~2000Lx中光照8~12h,湿度大于70%条件下练苗I个月,当叶达6~10片,高达6~8cm时移栽种植。
【文档编号】A01H4/00GK103621399SQ201210297136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阎立燕 申请人:阎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