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养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
背景技术: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原生态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红树林沼泽、潮汝河流沿岸等热带岛屿和海滨。因为喜欢在退潮后到海边觅食螃蟹及贝类,故名食蟹猴。由于食蟹猴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极其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最佳材料,目前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和药物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灵长类实验动物,其需求量越来越大。 广西作为食蟹猴的养殖大省,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种源优势,如何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蟹猴饲养环境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制定出食蟹猴饲养环境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进一步提升广西实验用食蟹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为广西实验用食蟹猴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食蟹猴的生态调查发现,食蟹猴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大多数时间都栖息在树上,特别是热带雨林茂密树枝上,跳跃攀爬,并采食上面的树叶、嫩芽、果子、昆虫和鸟蛋等,活动量特别大。研究发现,传统网床作为栖息设施的补充具有缓冲弹跳力量、提高幼猴成活率、提高猴子活动的舒适度和防止疾病传播等优点,但也存在笼舍活动空间减少20-30%,活动高度也减少30%以上,由于猴子的采食习性使得10-20%的饲料掉到地面上造成严重浪费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幼猴成活率、提高猴子活动的舒适度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食蟹猴养殖设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传统网床设施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可以加大食蟹猴活动空间和活动高度,及减少饲料浪费的半网床笼舍。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至少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包括网床和笼舍,所述网床水平固定在所述笼舍内,覆盖所述笼舍地面面积的1/3到2/3,且离所述笼舍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优选的是,所述网床与所述笼舍地面的距离为45-85cm。优选的是,所述笼舍的地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倾斜角度为10° SaS 20°。优选的是,所述网床由热度锌铁材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网床的网眼为菱形或方形,所述网眼每条边的长为2-3cm。优选的是,所述笼舍面积为25_35平方米。优选的是,所述半网床笼舍中食蟹猴的饲养密度为I只/2平方米。优选的是,所述笼舍还包括墙体,建设在所述笼舍的四周,其中至少一面墙体上设置有窗户;
网架,设置于所述笼舍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墙体的顶端;若干栖息架,固定在所述网床和所述网架之间的墙体上。优选的是,所述网床与所述网架的距离为160_200cm。优选的是,所述半网床笼舍还包括网床支架,由若干水平和垂直设置的镀锌管焊接而成,其两个或三个侧边固定在所述笼舍的墙体上,且其上铺设有所述网床;若干网床支腿,其一端与所述网床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笼舍的地面上。优选的是,所述网床支腿包括
直径为16_18mm的钢筋,与所述网床支架焊接固定;直径为50-100mm塑料管,套在所述钢筋上,与所述钢筋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填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半网床笼舍具有缓冲弹跳力量,更符合猴子的树栖习性,提高幼猴成活率;提高猴子活动的舒适度,使原来的养殖笼舍的活动空间和高度增加30%以上,猴群活动空间的增加减少了打架损伤事件的发生并能够提高猴群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传播;同时饲料浪费减少80%以上,为企业节约了养殖成本。
图I为本发明所述半网床笼舍的剖面2为图I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照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如图I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包括网床I和笼舍6,所述笼舍6面积优选为25-35平方米,长度范围优选为350-400cm,宽度范围优选为700-850cm,包括建设在四周的墙体7、地面8和设置在顶部的网架4,所述网架4固定在四周墙体7的顶部。所述网床I水平固定在所述笼舍6内,覆盖了所述笼舍地面8面积的1/3到2/3,且离所述地面8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地面8优选为相对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地倾斜,倾斜角度为10° SaS 20°,有利于笼舍6的排水。所述网床I与所述地面8的距离优选为45-85cm,在这个高度范围内猴子可以自由上下活动。所述网床I由热度锌铁材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网床I的网眼为方形或菱形,所述网眼每条边的长优选为2-3cm,太大容易引起猴子四肢骨折,太小的话不利于粪便等污染物的排落,会滞留在网床I上,不利于清扫也加大了污染物的滞留范围。在所述笼舍6内食蟹猴的饲养密度参照国家标准优选为I只/2平方米,也可以大于这个密度,但饲养效果在I只/2平方米时最佳,如果猴子体型比较小(体重在2. O公斤以下),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所述笼舍6的至少一面墙体7上设置有窗户9,可以和顶部网架4 一起保证笼舍6内和外界气流的流通,达到通风透气的目的,保证猴子的健康,同时也方便管理人员观察和工作。在所述网床I和所述网架4之间的墙体7上固定有若干栖息架5,目的是为了适应猴子栖息的习性,也加大了猴子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笼舍6空间的利用率。所述网床I与所述顶部网架4的距离优选为160cm-200cm,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太高不利于扑捉猴子,太矮了会碰到管理人员的头,不便于进行工作。本发明所述半网床笼舍还包括网床支架2和若干网床支腿3,所述网床支架2由若干水平和垂直设置的镀锌管焊接而成,其两个或三个侧边固定在所述笼舍6的墙体上,且其上铺设有所述网床1,所述网床I四周采用直径为12mm的镀锌线贯穿后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网床支腿3的一端与所述网床支架2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笼舍6的地面上。所述网床支腿3包括直径为16-18mm的钢筋,与所述网床支架2焊接固定,其上套有直径为50-100mm塑料管,二者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填充。所述网床支腿3焊接固定在所述网床支架2水平和垂直设置的镀锌管的交叉点上,优选为一平方米设置一个网床支腿3,以起到很好的承重作用,以免网床掉落伤害猴子,保护猴子的安全。
本发明所述的半网床笼舍具有缓冲弹跳力量,更符合猴子的树栖习性,提高幼猴成活率;提高猴子活动的舒适度,半网床笼舍使原来的养殖笼舍的活动空间和高度增加30%以上,猴群活动空间的增加减少了打架损伤事件的发生,降低的危险性;网床I上的缝隙能使猴子的粪尿污水及时漏到地面上,因为猴子也可以在网床I上活动,这就减少了猴子接触污染源的机会,能够提高猴群的抗病能力,极大防止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传统网床设施覆盖了整个笼舍的地面,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适合猴子的栖息习性,但整体活动空间变小了,且饲料经常掉落到地面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本发明所述半网床笼舍中,猴子可以在网床I上或地面上活动,所以即使有饲料的掉落也不会造成浪费,克服了传统网床设施的缺点,在提高活动空间的同时,饲料浪费减少80%以上,为企业节约了养殖成本。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床和笼舍,所述网床水平固定在所述笼舍内,覆盖所述笼舍地面面积的1/3到2/3,且离所述笼舍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床与所述笼舍地面的距离为45-85c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笼舍的地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倾斜角度为10° < a < 20°。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床由热度锌铁材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网床的网眼为菱形或方形,所述网眼每条边的长为2-3cm。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笼舍面积为25-35平方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食蟹猴的饲养密度为I只/2平方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笼舍还包括 墙体,建设在所述笼舍的四周,其中至少一面墙体上设置有窗户; 网架,设置于所述笼舍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墙体的顶端; 若干栖息架,固定在所述网床和所述网架之间的墙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床与所述网架的距离为160-200c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床支架,由若干水平和垂直设置的镀锌管焊接而成,其两个或三个侧边固定在所述笼舍的墙体上,且其上铺设有所述网床; 若干网床支腿,其一端与所述网床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笼舍的地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床支腿包括 直径为16-18mm的钢筋,与所述网床支架焊接固定; 直径为50-100mm塑料管,套在所述钢筋上,与所述钢筋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填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养殖食蟹猴的半网床笼舍,包括网床和笼舍,所述网床水平固定在所述笼舍内,覆盖所述笼舍地面面积的1/3到2/3,且离所述笼舍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网床与所述笼舍地面的距离为45-85cm,所述笼舍的地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倾斜角度为10°≤a≤20°,所述笼舍面积为25-35平方米,食蟹猴的饲养密度为1只/2平方米。本发明所述的半网床笼舍具有缓冲弹跳力量,更符合猴子的树栖习性,提高幼猴成活率;使原来的养殖笼舍的活动空间和高度增加30%以上,提高猴群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传播;同时饲料浪费减少80%以上,为企业节约了养殖成本。
文档编号A01K1/02GK102884986SQ20121044447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符明泰 申请人:防城港常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