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3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调质温控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增加小麦水分,使各个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分布;(2)通过步骤(1)小麦进入调质润麦仓调节水分,皮层首先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3)对步骤(2)进行仓温控制、水温控制;(4)经过16-35小时出仓。发明积极效果:增加小麦水分,且使小麦的水分均匀分布,在水分调节过程中,皮层首先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韧性增加。采用仓温、水温协同增效调质法,毛麦仓、润麦仓四周的墙壁铺设φ60的镀锌管道用于仓内控温,面粉白度提高,面粉灰分降低,出粉率增高,保证面粉质量,低碳环保,在北方面粉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小麦调质的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小麦调质处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麦水分调节,它是制粉工艺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影响小麦水分调节的因素有三个:即小麦因素、时间因素、温度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温度因素控制较难,也常常被许多粉厂所忽略。
[0003]目前,我国大部分面粉厂,都没有采用小麦调质即水分调节温度控制技术,采用的都是随气候自然变化的常温方式。由于南方地区气候较温暖湿润,故润麦调质基本能润透,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北方地区在夏季也不会出现问题,但在冬季就会出现一些棘手问题。北方地区很多粉厂,在冬季就会发生:在质量方面出现面粉颜色欠佳、灰分增加的问题;在制粉过程方面出现皮层剥刮不清、心磨物料不纯的问题。有的粉厂以为是工艺和操作出了问题,于是采取加密平筛筛絹和放松磨粉机轧距的方法,结果是不仅粉色未见好转、灰分未见降低,反而造成在制品好料后推、出粉率下降。有的粉厂以为是小麦加水量太少,于是提高润麦水分,甚至达到18%或19%以上,结果是不仅造成物料筛理和流动堵塞,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而且造成成品面粉水分超标。也有的粉厂以为是所使用的面粉添加剂添加量太小或有质量问题,于是就盲目加大添加剂用量或更换供货厂家,造成面粉添加剂含量增加或因随意更换添加剂品种而致使面粉质量出现波动。
[0004]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由于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夜间温度都在0°C以下,常温润麦时,附着在小麦表面的水分向内部渗透的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是硬质率较高的玻璃质小麦,水分渗透更加困难。我们做过一组实验数据,当环境温度为0°c,润麦水温为10°C,原始水分为12.5%的硬质小麦润麦水分为17.0 %时,润麦30小时后,测得小麦皮层水分为16.8%,胚乳水分为13.3%。由于水分很难渗透到小麦内部,使得小麦胚乳与麸皮不易分离,且麸皮韧性不够强,研磨时易碎,成品面粉中细小麸星增多,面粉粉色不佳。即使延长润麦时间到40小时,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且由于润麦时间过度延长,使得润麦仓周转数量不足,延误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其目的是利用采用仓温、水温协同增效调质法,实现水分进入小麦胚乳的速度加快,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提高,面粉白度提高,面粉灰分降低,出粉率增高,低碳环保,在北方面粉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I)增加小麦水分,使各个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分布;
[0008](2)通过步骤(I)小麦进入调质润麦仓在水分调节过程中,皮层首先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
[0009](3)对步骤⑵进行仓温控制、水温控制;
[0010](4)经过16-35小时出仓。
[0011]所述润麦仓四周的墙壁,铺设Φ60厘米的镀锌管道于仓内控温。
[0012]所述仓内控温为10_15°C,润麦水温为10_25°C。
[0013]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增加小麦水分,且使小麦的水分均匀分布,在水分调节过程中,皮层首先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皮层吸水后,韧性增加,提高了其抗机械破坏的能力,因此在研磨过程中,便于保持麸片完整、刮净麸片上的胚乳。采用仓温、水温协同增效调质法,毛麦仓、润麦仓四周的墙壁铺设Φ60的镀锌管道用于仓内控温,循环泵循环加温,面粉白度提高,面粉灰分降低,出粉率增高,保证面粉质量,低碳环保,在北方面粉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0014]而由于本发明工艺是在现有工艺过程基础上的简化改进,并未对设备机械等进行改进,因此可直接应用于现有生产工艺中,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便于对本发明进一步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16]实施例1
[0017]将小麦增加水分,使各个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分布,小麦进入调质润麦仓调节水分,皮层,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在,在进行仓温控制、水温控制,当室外环境温度为0°c,仓内温度为10°C,使用热水润麦水温为25°C,原始水分为12.5%的硬质小麦润麦水分为17.0%时,润麦30小时后,测得小麦皮层水分为16.7%,胚乳水分为13.9%,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为4.5%。实验证明,水分进入小麦胚乳的速度加快,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提高,润麦30小时后磨粉,制备出的面粉白度为77.0,面粉灰分为0.73%,出粉率为70.0%,每吨小麦电耗58.9kwh。
[0018]实施例2
[0019]将小麦增加水分,使各个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分布,小麦进入调质润麦仓调节水分,皮层,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在,在进行仓温控制、水温控制,当室外环境温度为0°C,使用热水加温后仓内温度为15°C,润麦水温为10°C,原始水分为12.5%的硬质小麦润麦水分为17.0%时,润麦30小时后,测得小麦皮层水分为16.9%,胚乳水分为13.8%,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为5.1%。实验证明,水分进入小麦胚乳的速度加快,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提高,润麦30小时后磨粉,制备出的面粉白度为77.5,面粉灰分为0.72%,出粉率为70.5%,每吨小麦电耗58.9kwh。
[0020]实施例3
[0021]将小麦增加水分,使各个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分布,小麦进入调质润麦仓调节水分,皮层,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在,在进行仓温控制、水温控制,当室外环境温度为0°c,使用热水加温后仓内温度为15°c,使用热水润麦水温为25°C,原始水分为12.5%的硬质小麦润麦水分为17.0 %时,润麦30小时后,测得小麦皮层水分为17.3%,胚乳水分为16.6%,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为0.3%,实验证明,水分进入胚乳的速度不仅明显加快,小麦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度提高,润麦30小时后磨粉,制备出的面粉白度为78.5,面粉灰分为0.71%,出粉率为70.8%,每吨小麦电耗58.9kwh。
[0022] 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合理选择其他的参数,但与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实质性相同,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增加小麦水分,使各个麦粒之间水分均匀分布; (2)通过步骤(I)小麦进入调质润麦仓调节水分,皮层首先吸水膨胀,糊粉层和胚乳随后吸水膨胀; (3)对步骤(2)进行仓温控制、水温控制; (4)经过16-35小时出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润麦仓四周的墙壁,铺设Φ60厘米的镀锌管道于仓内控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调质温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内控温为10-15°C,润麦水温为 10-25°C。
【文档编号】B02B1/08GK103801422SQ20121048306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彦, 张会凯, 陈吉锐 申请人:青岛帅睿宏业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