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12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露林娃的人工孵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寒露林娃的人工孵化养
殖生产。
背景技术
林蛙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包括中国林蛙、东北林蛙、寒露林蛙等。其中野生的中国林蛙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有动物”),中国林蛙肉可食用,但重要的经济价值在于其雌性输卵管,干燥后称哈士蟆油。中国林蛙的饲养管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关的研究、著作和发明专利已有不少。由于寒露林蛙是2007年定名的新种(因其繁殖季节处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寒露节前后,故得名),加之较高海拔的生活环境,目前缺乏有关该物 种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详细的研究报道,人工孵化和养殖更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可加速种群发展,并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采用高海拔原生地取卵,低海拔孵化加速生长的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更好的实现其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该寒露林娃人工孵化技术包括第一步、孵化池建设;第二步、原生地取卵;第三步、人工孵化;第四步、蝌蚪的饲喂;第五步、蝌蚪变态幼蛙。本寒露林蛙人工孵化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便于推广实施,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可以促进山区林农的养蛙产业,实现“以蛙养山、以蛙兴林、以蛙富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第一步孵化池建设首先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山下开挖易于排灌的方形孵化池,其长、宽、高为4X2X0. 6m,孵化池的四周用围网阻拦形成陆地营,防止鸟兽捕食蛙卵或蝌蚪,陆地营面积为池面面积的2-3倍,在池中任意堆放少量的卵石,露出水面0. 1-0. 15m成岛状,陆地营模拟天然林区环境栽种花卉苗木。用生石灰对孵化池进行全面消毒,浸泡消毒3-5天后连续3次换水,彻底排除有毒物质,七月底前完成。然后孵化池蓄水0. 4-0. 5m,向池中分散投入生长良好的块状青苔,占池面面积1/10左右,用以培育微生物。第二步原生地取卵寒露节气过后,待寒露林蛙卵粒如绿豆大小时,此时孵化率最高,在处地海拔1200-1500米的原生地获取蛙卵。第三步人工孵化将同一批收集的蛙卵放入同一孵化池内,在池面上方加盖透明厚膜塑料小棚,充分利用日光能增温保温,使水温保持在12-18°C之间,可以使蛙卵提早孵化成蝌蚪。第四步蝌蚪的饲喂孵化出蝌蚪后,蝌蚪会以卵胶膜、微生物为食物,第三周后根据池中青苔的消耗,辅助饲喂少量的水豆腐,每周将池中水更换I次。最佳食物为植物蛋白,既不污染水质,也不消耗池中氧气。第五步蝌蚪变态幼蛙蝌蚪变态以后,幼蛙进入陆地营陆栖生活时,需要人工培育小体昆虫类食料,食源有二类一类是土法,利用农家粪缸装入人、畜粪培育虫体;二是利用自培黄粉虫,投放时在地面上设置一块白色的泡沫板,小虫体爬行时使幼蛙容易发现食物。由上述所知,本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通过高海拔原生地取卵,低海拔孵化,使幼蛙提前七周左右营陆栖生活,在食料上补充了食源,确保了幼蛙体肥个大,促进了成蛙二 年性成熟的同时出幼率倍增,可广泛应用于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和养殖生产企业以促进山区林农的养蛙产业,实现“以蛙养山、以蛙兴林、以蛙富民”。
权利要求
1.一种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其特征是由第一步孵化池建设、第二步原生地取卵、第三步人工孵化、第四步蝌蚪的饲喂、第五步蝌蚪变态幼蛙等步骤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其特征是第一步孵化池建设,首先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山下开挖易于排灌的方形孵化池,其长、宽、高为4X2X0. 6米,孵化池的四周用围网阻拦形成陆地营,陆地营面积为池面面积的2-3倍,在池中任意堆放少量的卵石,露出水面O. 1-0. 15米成岛状,陆地营模拟天然林区环境栽种花卉苗木,用生石灰对孵化池进行全面消毒,浸泡消毒3-5天后连续3次换水,七月底前完成,然后孵化池蓄水O.4-0. 5米,向池中分散投入生长良好的块状青苔,占池面面积1/10左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其特征是第二步原生地取卵,寒露节气过后,待寒露林蛙卵粒如绿豆大小时,在处地海拔1200-1500米的原生地获取蛙卵。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其特征是第三步人工孵化,将同一批收集的蛙卵放入同一孵化池内,在池面上方加盖透明厚膜塑料小棚,使水温保持在12-18°C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其特征是第四步蝌蚪的饲喂,孵化出蝌蚪的第三周后根据池中青苔的消耗,辅助饲喂少量的水豆腐,每周将池中水更换I次。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其特征是第五步蝌蚪变态幼蛙,蝌蚪变态以后,幼蛙进入陆地营陆栖生活时,需要人工培育小体昆虫类食料,食源有二类一类是土法,利用农家粪缸装入人、畜粪培育虫体;二是利用自培黄粉虫,投放时在地面上设置一块白色的泡沫板,小虫体爬行时使幼蛙容易发现食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技术,该技术由孵化池建设、原生地取卵、人工孵化、蝌蚪的饲喂、蝌蚪变态幼蛙等步骤组成,通过高海拔原生地取卵,低海拔孵化,使幼蛙提前七周左右营陆栖生活,可广泛应用于寒露林蛙的人工孵化和养殖生产,可以促进山区林农的养蛙产业,实现“以蛙养山、以蛙兴林、以蛙富民”。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960299SQ2012104872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陈旋风 申请人:平江县幕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