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用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播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引诱剂,属害虫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引发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我国于1982年首次在江苏南京发现有松材线虫病,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此病在我国迅速扩展蔓延,目前已扩展到全国110多个县市,造成松林资源的严重破坏,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扩散与寄主植物、媒介昆虫密切相关。目前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控制媒介昆虫的发生和危害,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自然界中可以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多种,但是作为媒介昆虫的已报道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种类。我国的关键媒介昆虫为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松褐天牛也是林业上危害严重的蛀干类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病并致死。开发引诱物质,利用引诱剂诱杀松褐天牛及其携带的病原线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它可以全天候监测和控制松褐天牛,实现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
陈纪文等研制的引诱剂(申请号200810028389)的主要成份为纯天然松针提取物或者寄主树韧皮部乙醇提取物和乙醇。该引诱剂存在关键有效物质及作用机理不清、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过高,同时要将寄主植物的针叶或者树皮浸提,砍伐和耗损大量松树。
赵锦年等研制的蛀干类害虫引诱剂(专利号ZL03115289)主要由α -菔烯、β -菔烯、乙醛、丙酮、酒精配制而成,其中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α -菔烯30 70%、β -菔烯 2 25%、乙醛2 20%、丙酮8 38%、酒精10 40%。
肖春等研制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申请号200910094345.7)的组分以及其体积百分比是松节油60 80%、乙醇16 24%、苯乙醇2 10%、松油醇2 6%。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比为α -菔烯24. 64 32. 86 β-菔烯22. 91 30. 55%,3-蒈烯 6. 51 8. 68%、β -水芹烯1. 97 3. 96%、异松油烯 O. 74 O. 99%、月桂烯0. 62 0. 83%、其他1. 60 2. 13%、乙醇16 24%、苯乙醇2 10%、松油醇2 6%。
这些弓I诱剂都存在成份多、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 引诱力强等优点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采用该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能监测松褐天牛成虫的种群数量,有效降低虫口密度,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自然扩散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以下体积含量的成分组成
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 60% 85% ;
无水乙醇15% 30% ;
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O 20%。
作为本发明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改进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和无水乙醇组成,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4:1或者为5:1。
作为本发明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另一种改进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 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组成,所述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的体积比为3:1:1。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将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80 200ml加入到塑料缓释瓶,配合诱捕器一起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使用方法的改进塑料缓释瓶为容量为 300ml的塑料缓释瓶。
本发明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制作方法简便,将成分简单加以搅拌混合即可。
本发明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实际使用时,将该引诱剂80 200ml加入到塑料缓释瓶(例如可购自太原市小店区三成塑料厂生产300ml塑料缓释瓶)中,与诱捕器一起组合使用。诱捕器例如可选用安徽宣州生产的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
本发明经过林间的反复试验而成。与其他现有引诱剂相比,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效果理想等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结果是1、该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雌雄两性成虫均有显著引诱效果, 可用于松褐天牛田间的发生及为害的预测预报,也可直接用于防治,降低田间种群。2、使用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通过相应的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组成,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的体积比为3:1:1。
实施例2、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和无水乙醇组成,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4:1。
实施例3、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和无水乙醇组成,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5:1。
对比例1-1、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4:1:1。
对比例1-2、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6:1:1。
对比例1-3、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8:1:1。
对比例1-4、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2:1:1。
对比例1-5、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1:1:1。
对比例1-6、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1:2:1。
对比例1-7、将实施例1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的体积比改成1: 1:3。
对比例1-8、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体积浓度为 95%的β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组成,上述4者的体积比依次为1:4:1。
对比例2-1:将实施例2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成1:1。
对比例2-2:将实施例2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成 2:1。
对比例2-3:将实施例2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成 3:1。
对比例2-4:将实施例2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成 6:1。
对比例2-5:将实施例2中的体积浓度为95%的α成 1: 3。
对比例2-6、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体积浓度为 95%的β -菔烯和无水乙醇组成,上述3者的体积比依次为1:1:1。
对比例2-7、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体积浓度为 95%的β -菔烯和无水乙醇组成,上述3者的体积比依次为3:1:1。
对比例3、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和体积浓度为 40%的乙醛组成,体积浓度为95%的α -菔烯、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的体积比为3:1。
对比例4、浙江森检局购买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主要由以下5种成分组成 α-菔烯、β_菔烯、乙醛、丙酮、酒精。
试验1:
诱捕器选用安徽宣州生产的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由马口白铁皮制成.诱捕器上方为底径41cm的伞形罩,罩下为长50cm,宽13cm的4块挡虫板,板的中上方安装一用于安放诱芯的圆柱形诱芯套(直径10cm、高16cm),套壁布满直径O. 4cm的圆孔;挡虫板下方连接上口径41cm、下口径9cm的漏斗,漏斗颈长12cm,漏斗壁与竖直面成45°C夹角.诱捕时,漏斗颈下套一口径为9cm的塑料杯,主要用于收集诱捕到的昆虫,在其底面和壁均匀打孔,保持虫体存活状态防止雨水浸泡诱捕到的昆虫)。诱芯均为具缓释效果的300ml塑料缓释瓶。塑料缓释瓶中加入引诱剂,试验地点在浙江松溪松林。诱捕器悬挂于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发生区,以及重点疫情监控区内,每个诱捕器相距40 - 50米,诱捕器设置在山顶、林道两旁空气较流通处。塑料瓶中加入引诱剂剂量均为120ml。试验地点浙江昌东。每处理重复4次。
设置上述实施例f实施例3、对比例Ι-f对比例1-8、对比例2-广对比例2 7、对比例3、对比例4作为处理;具体结果如表I所示。
表1、林间引诱效果(浙江昌东,2011.7.12-8. 16, N = 4)
权利要求
1.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其特征是由以下体积含量的成分组成 体积浓度为95%的a -菔烯 60% 85% ; 无水乙醇15% 30% ; 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0 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其特征是由体积浓度为95%的a-菔烯和无水乙醇组成,所述体积浓度为95%的a -菔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4:1或者为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其特征是由体积浓度为95%的a-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组成,所述体积浓度为95%的a -菔烯、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的体积比为3:1:1。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将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80 200ml加入到塑料缓释瓶,配合诱捕器一起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塑料缓释瓶为容量为300ml的塑料缓释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由以下体积含量的成分组成 体积浓度为95%的α-蒎烯 60%~85%、无水乙醇 15%~30%、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醛0~20%。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将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80~200ml加入到塑料缓释瓶,配合诱捕器一起使用。采用该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能监测松褐天牛成虫的种群数量,有效降低虫密度,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自然扩散蔓。
文档编号A01M1/02GK102986662SQ20121055726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邓建宇, 王义平, 郭瑞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