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属于生态修复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等工程建设中,经常伴有大量的开挖土石方,而这些土石方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为保证岩质边坡的防护与稳定,边坡表面常用素混凝土喷锚支护。喷锚支护虽然解决了边坡防护问题,但不能恢复边坡植被,这就带来了诸如热岛效应、食物链破坏、视觉污染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岩质及混凝土边坡进行生态改造。岩石及混凝土边坡通常不具备植被赖以生长的土壌条件和养分条件,并且坡度一·般都较大,雨水极易冲刷坡面,故岩石及混凝土生态防护成为边坡建设中的研究热点和施エ难点。现有的边坡生态防护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I)客土喷播客土喷播技术是将客土、纤维、侵蚀防止剂、缓效性肥料和种子等按ー定比例配合,加入专用设备中充分混合后,通过泵、压缩空气喷射到坡面上形成所需的基层厚度,从而实现绿化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适宜性比较强,工程措施相对简単。但也存在显著的缺点,就是用于岩质边坡时,由于基层的厚度较薄,持水性不好,营养成分难以留存,很难形成植被长期生长所需要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环境,因此养护的成本高,不便于管理,尤以降雨不充沛的地区或是在少雨的季节为甚;另外,当遇到高強度降雨吋,易于导致基层的冲刷、流失。因此,目前这种方法虽然使用比较广泛,但基本只适用于土质边坡。(2)框格植被防护框格植被防护是在边坡上采用石块砌筑或浇筑混凝土的方格形、拱形、人字形等形状的框格,然后在框格内填土或土袋进行绿化。不足的是,这种结构对坡度在60°以上的陡边坡具有施工难度大、框格成型困难的特点。另外ー个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框格与地基的适宜性,当框格与边坡的岩性具有较大的刚度差异时,往往会出现框格的开裂、破损或架空现象。(3)厚层基材喷射技术(TBS)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开发出来,主要用于软弱岩石边坡的生态防护。此技术是利用混凝土喷射机将由有机质土、长效肥、速效肥、粘接剂、保水剂及凝固剂和草籽按一定比例组成并搅拌均匀的有机基材依据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防护坡面的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其实质也属于客土喷播范畴。它的基本构造主要由锚杆、复合材料网及基材混合物3部分组成,其中緑化基材是技术的核心。固土网分为铁丝网和土工网,多采用铁丝网。固土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厚层基材喷射技术适合于坡率缓于1:0. 5且景观要求较高的地段(如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岩质或土质边坡。[0010](4)植生袋绿化法利用边坡岩面本身的凹陷处,在凹陷处下部采用植生袋围堰,围堰内填土,种植灌木为主,植生袋内装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机基质、保水剂、肥料。或在坡面外侧直接用植生袋梯形叠砌,形成ー层植生袋面层,通过该植生袋内种子的生长来绿化边坡。上述客土喷播法和植生袋緑化法共同弱点是强度很低,边坡防护作用有限,并且只能用于缓边坡,客土喷播在岩质边坡上不适用;框格植被防护技术应用于岩质边坡时存在框格与岩质边坡的适应性问题,且一般用于60°以下坡度的边坡。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绿化设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 利用锚杆将植生卷材固定在岩石及混凝土硬质边坡上,并在植生卷材内充填有机土、营养基材、緑化草种等,创造出适合植被生长的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并且保持水土,实现坡面的生态改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包括至少ー个灌注型植生卷材、至少一个锚杆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表面设有至少ー个锚固孔,所述灌注材料设于灌注型植生卷材内,所述锚杆固定在灌注型植生卷材的锚固孔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锚杆固定,因此适用于较大坡度的坡面,灌注型植生卷材可根据坡面形状进行铺设,用锚杆固定在坡面上,与坡面有效贴合,形成整体柔性护坡,可适应一定的坡面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已建成的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坡面,本实用新型无需拆除原有护坡,可直接在原面层上施エ进行生态改造,施工快速、便利。进ー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横向分成至少ー个存储室,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中部设有ー个纵向的通道,所述存储室的横截面为环形闭合形状,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室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所述通道设有至少ー个用于灌注材料的注入ロ,所述注入ロ注入灌注材料后闭合。采用此进ー步的有益效果为灌注型植生卷材内的储存室式结构既可使种子均匀分布,能合理控制植株密度,又可保证种子不会被雨水冲蚀,保障种子较高的发芽率。进ー步,所述至少一个灌注型植生卷材之间缝合连接。进ー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采用具有耐腐蚀性强、抗老化、不助燃、裂ロ不延伸的材料制成。进ー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由环状聚こ烯线制成。采用此进ー步的有益效果为植生卷材的纤维连接方式及等效孔径的设计能保证水自由进出袋体,阻止袋中填充物(土壌和营养成分混合物)流失,是水土保持的关键特性,同时可促进周边植物的自然侵入,实现永久植生。进一歩,所述锚杆为弯角为70-90度的L型锚杆,所述L型锚杆短的一端长度为3-5厘米。进ー步,所述灌注材料包括水、种子、有机土和营养基材,所述有机土包括有机物和保水剂。采用此进ー步的有益效果为具有促进用土的改良、増加保肥力,大量营养元素的供给、缓效持续性肥效、根圈微生物的多祥化、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突发性増殖、改善土壌的透水性、通气性、土壌的膨胀软化、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等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包括至少ー个 灌注型植生卷材I、至少ー个锚杆3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表面设有至少ー个锚固孔12,所述灌注材料设于灌注型植生卷材I内,所述锚杆3固定在灌注型植生卷材I的锚固孔12处,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横向分成至少ー个存储室11,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中部设有ー个纵向的通道2,所述存储室11的横截面为环形闭合形状,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室11之间通过通道2相连通,所述通道2设有至少ー个用于灌注材料的注入ロ 21,所述注入口 21注入灌注材料后闭合,所述至少一个灌注型植生卷材I之间缝合连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采用具有耐腐蚀性强、抗老化、不助燃、裂ロ不延伸的材料制成,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由环状聚こ烯线制成,所述锚杆3为弯角为70-90度的L型锚杆1,所述L型锚杆I短的一端长度为3-5厘米,所述灌注材料包括水、种子、有机土和营养基材,所述有机土包括有机物和保水剂。具体实施例I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坡比1:1,无不稳定部分,锚固孔12间距50厘米,首先清除坡面上的危石、浮石、浮土和杂物等不稳定的部分,保障施工安全性,然后进行打锚杆3,锚拴使用SD295 (DIOmm),弯角为90度,弯角长度5厘米,锚杆3有效长度为30厘米,选定好锚杆3后,在坡面上铺灌注型植生卷材1,把灌注型植生卷材I沿坡肩铺卷,用缝制工具缝制水平相邻的灌注型植生卷材1,施工端部及曲线部按照地表的形状进行截断、加工,然后用锚杆3在规定的锚固孔12位置进行锚固,最后灌注植生材料,将各种植生材料按照用水、种子、有机土、营养基材的顺序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通过通道的注入ロ 21注入到植生卷材的每个存储室内,最后将注入ロ 21縫合。从具体实施情况观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在种子萌发率、植被生长情况、土壌流失量和土壤侵蚀率均大大优于传统緑化装置。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ー个灌注型植生卷材、至少一个锚杆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表面设有至少ー个锚固孔,所述灌注材料设于灌注型植生卷材内,所述锚杆固定在灌注型植生卷材的锚固孔处。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横向分成至少ー个存储室,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中部设有ー个纵向的通道,所述存储室的横截面为环形闭合形状,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室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所述通道设有至少ー个注入ロ。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至少一个灌注型植生卷材之间相互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采用具有耐腐蚀性强、抗老化、不助燃、裂ロ不延伸的材料制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由环状聚こ烯线制成。
6.按照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为弯角为70至90度的L型锚杆,所述L型锚杆短的一端长度为3至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灌注型植生卷材护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灌注型植生卷材、至少一个锚杆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用于承装灌注材料,所述锚杆用于固定灌注型植生卷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锚杆固定,因此适用于较大坡度的坡面,灌注型植生卷材可根据坡面形状进行铺设,用锚杆固定在坡面上,与坡面有效贴合,形成整体柔性护坡,可适应一定的坡面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已建成的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坡面,本实用新型无需拆除原有护坡,可直接在原面层上施工进行生态改造,施工快速、便利。
文档编号A01G1/00GK202627004SQ201220012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吴智仁, 沈鑫, 郜志勇, 谢修平, 任柯, 吕晋旭, 乐观, 韩征月, 王倩, 郑万海 申请人:北京亚盟达新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