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4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模拟装置,特别是ー种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属于农业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升高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各国的重视。全球气候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全球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空间分布模式的变化,另ー方面表现在极端气候频发,如持续干旱、特大旱涝灾害、飓风、海嘯等。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多通过实验模拟推导,而且大部分是在实验室内模拟所得,由此得到的结论,其可信度较低、数据说服力不强。室外降雨过程包括降水、降温和空气湿度増加等复杂的过程。但目前的大多模拟装置仅考虑降水过程,没有考虑其他过程,不能真正代表自然降雨过程。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室内模拟降雨过程失真、模拟结果可信度低、数据说服力不强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ー种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包括其上带门、窗的温室,其特征在于温室顶部设有纱网,纱网下方设有带喷头的管道,管道与其上设增压器和雾化器的进水管相连接,温室中设有风扇和通风扇,温室底部设有温度、湿度监测探头,以便将进水管的水送入雾化器中雾化后,通过喷头向温室内喷雾,从而形成水雾模拟,或者将进水管的水送入增压器中增压后,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在纱网表面后自由落下而形成降水模拟,并在风扇作用下,使温室内的湿度保持相对均一的状态,再通过通风扇调节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从而模拟整个降雨过程和环境。所述纱网至少设置ニ层,以模拟降雨过程。所述喷头设为并列的多组,喷头与喷头之间分别通过管道连通,以便根据需要向温室提供雾化水汽和压力水,以模拟下雾或降雨过程。所述风扇通过支架安装在温室内,且姆ー支架上装有多个风扇,以便最大限度地调整温室内的湿度,使温室内的湿度保持相对均一的状态。所述温度监测探头、湿度监测探头、增压器、雾化器、风扇、通风扇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便将温度、湿度监测探头采集到的温度、湿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器进行对比、运算、处理后,再由控制器控制增压器、雾化器、风扇、通风扇的开启与关闭,实现温室温度、湿度、下雾、降雨的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温室内模拟降雨前的降温增湿过程、降雨时的近自然降水过程以及降雨后的保温保湿过程,而且降水过程采用接近自然的水滴自由落下形式,使模拟降雨过程接近自然,以便在温室中完成各种降雨试验与研究。本装置可全自动操作、设备简单、价格便宜、模拟降雨过程真实,实为一理想的温室用模拟降雨装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包括其上带门7、窗2的温室1,温室I顶部设有纱网5,纱网5设置ニ层,纱网5下方设有带喷头3的管道4,喷头3设为并列的多组,喷头与喷头之间分别通过管道4连通,管道4与其上设增压器6和雾化器11的进水管10相连接,温室I中设有风扇8和通风扇14,风扇8通过支架9安装在温室I内,且姆ー支架上装有多个风扇,通风扇14通过管道15与外界连通,温室底部设有温度监测探头13、湿 度监测探头12,温度监测探头13、湿度监测探头12、增压器6、雾化器11、风扇8、通风扇14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控制器17 (増加)电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包括其上带门、窗的温室,其特征在于温室顶部设有纱网,纱网下方设有带喷头的管道,管道与其上设增压器和雾化器的进水管相连接,温室中设有风扇和通风扇,温室底部设有温度监测探头、湿度监测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至少设置二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设为并列的多组,喷头与喷头之间分别通过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通过支架安装在温室内,且每一支架上装有多个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探头、湿度监测探头、增压器、雾化器、风扇、通风扇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室用降雨模拟装置,包括其上带门、窗的温室,其特征在于温室顶部设有纱网,纱网下方设有带喷头的管道,管道与其上设增压器和雾化器的进水管相连接,温室中设有风扇和通风扇,温室底部设有温度监测探头、湿度监测探头。可在温室内模拟降雨前的降温增湿过程、降雨时的近自然降水过程以及降雨后的保温保湿过程,而且降水过程采用接近自然的水滴自由落下形式,使模拟降雨过程接近自然,以便在温室中完成各种降雨试验与研究。本装置可全自动操作、设备简单、价格便宜、模拟降雨过程真实。
文档编号A01G9/24GK202603292SQ20122002566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唐国勇, 李昆, 张春华, 孙永玉, 高成杰, 李彬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