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6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灭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灭对农作物有害的鳞翅目害虫的灭虫器。
背景技术
害虫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是很大的,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消灭害虫,最普遍的办法是喷洒农药,它虽然有效,但对人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有的利用杀虫灯,虽也能达到杀虫目的,但还要配置电源,投资较大,也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捕捉害虫、又无公害的灭虫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灭虫器,包括集虫腔和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容器、散发器、虫碰板和护罩,所述容器设于集虫腔内部,所述散发器设于所述容器上方,并与所述容器相连通,所述散发器伸出集虫腔外,所述虫碰板设于所述散发器四周,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护罩设于散发器上方,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集虫腔上部设有漏斗,与所述散发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散发器呈管状,在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护罩上设有挂钩。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灭虫器,包括集虫腔和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容器、散发器、虫碰板和护罩,所述容器设于集虫腔内部,所述散发器设于所述容器上方,并与所述容器相连通,所述散发器伸出集虫腔外,所述虫碰板设于所述散发器四周,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护罩设于散发器上方,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集虫腔上部设有漏斗,与所述散发器之间留有间隙。使用时将有关害虫的性诱激素及性诱液装入容器中,形成诱捕源,诱捕通过散发器向四周散发,当害虫受引诱飞到散发器或虫碰板就会落至集虫腔内并不能再飞出去,起到诱杀效果,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灭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I、集虫腔;2、容器;3、散发器;4、虫碰板;5、护罩;6、漏斗;7、通孔;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灭虫器的实施例,如图I所示,包括集虫腔I和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容器2、散发器3、虫碰板4和护罩5,所述容器2设于集虫腔I内部,所述散发器3设于所述容器2上方,并与所述容器2相连通,所述散发器3伸出集虫腔I外,所述虫碰板4设于所述散发器3四周,并与所述散发器3相连接,所述护罩5设于散发器3上方,并与所述散发器3相连接,所述集虫腔I上部设有漏斗6,与所述散发器3之间留有间隙。使用时将有关害虫的性诱激素及性诱液装入容器2中,形成诱捕源,诱捕通过散发器3向四周散发,当害虫受引诱飞到散发器3或虫碰板4就会落至集虫腔I内并不能再飞出去,起到诱杀效果,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发器3呈管状,在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7。本实施例中,所述护罩5上设有挂钩8。
权利要求1.一种灭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虫腔和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容器、散发器、虫碰板和护罩,所述容器设于集虫腔内部,所述散发器设于所述容器上方,并与所述容器相连通,所述散发器伸出集虫腔外,所述虫碰板设于所述散发器四周,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护罩设于散发器上方,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集虫腔上部设有漏斗,与所述散发器之间留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灭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发器呈管状,在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上设有挂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灭对农作物有害的鳞翅目害虫的灭虫器。该灭虫器包括集虫腔和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容器、散发器、虫碰板和护罩,所述容器设于集虫腔内部,所述散发器设于所述容器上方,并与所述容器相连通,所述散发器伸出集虫腔外,所述虫碰板设于所述散发器四周,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护罩设于散发器上方,并与所述散发器相连接,所述集虫腔上部设有漏斗,与所述散发器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捕捉害虫、又无公害的灭虫器。
文档编号A01M1/02GK202456168SQ201220123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张迪科, 毛威军 申请人:慈溪市桥头思域工业产品设计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