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蟑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28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捕蟑螂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捕杀虫害技术领域,具体是指ー种捕蟑螂盒。
背景技术
目前捕蟑螂盒作为ー种捕杀虫害的装置被人们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捕蟑螂エ具很多,但总体而言大多是采用前方放置蟑螂要吃的诱杀剂,引诱蟑螂前去吃最終把它毒死。在实际生活中,蟑螂的数量通常比较多,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这种捕杀蟑螂的装置通常为了方便摆放而造成容积较小,而当蟑螂的数量较多时,会造成捕杀蟑螂效果不够好。2、很多现有设计的捕杀蟑螂的装置都是不可拆卸结构,这种不可拆卸式捕蟑螂工具会因为蟑螂数量较多而造成内部堵塞或不便于清洗的情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内部空间合理且可拆卸清洗的捕蟑螂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ー种捕蟑螂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体内设有涂抹上粘性胶和灭杀蟑螂药剂的底板;盒盖上设有撑杆;撑杆高度大于盒盖到底板的高度;底板上设有凹槽;撑杆底端与凹槽嵌合;盒体每一块侧板由底部至顶部往中心轴方向倾斜,盒盖下端每ー底边都与盒体相应侧板平行形成狭缝状。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捕蟑螂盒的空间较大,直接避免了由于空间问题造成的灭杀蟑螂不彻底或者效果不明显等情況;捕蟑螂盒为可拆卸结构,这种结构使捕蟑螂盒便于清洗和反复利用。作为改进,凹槽位于底板的中央位置,撑杆也位于盒盖上中央位置。作为改进,撑杆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圆形撑杆。

图I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捕蟑螂盒的盒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捕蟑螂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捕蟑螂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1、盒盖;2、盒体;3、底板;4、撑杆;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的详细说明。由附图I、附图2和附图3可知,ー种捕蟑螂盒,包括盒盖I和盒体2 ;盒体2内设有涂抹上粘性胶和灭杀蟑螂药剂的底板3 ;盒盖I上设有撑杆4 ;撑杆4高度大于盒盖I到底板3的高度;底板3上设有凹槽5 ;撑杆4底端与凹槽5嵌合;使得盒体与盒盖可拆卸和组装;因蟑螂有喜钻缝的习性,盒体2每ー块侧板由底部至顶部往中心轴方向倾斜,盒盖I下端每ー底边都与盒体2相应侧板平行形成狭缝状。凹槽5位于底板3的中央位置,撑杆4也位于盒盖I上中央位置;撑杆4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圆形撑杆。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捕蟑螂盒,包括盒盖(I)和盒体(2);其特征在于盒体(2)内设有涂抹上粘性胶和灭杀蟑螂药剂的底板(3 );盒盖(I)上设有撑杆(4 );撑杆(4 )高度大于盒盖(I)到底板(3)的高度;底板(3)上设有凹槽(5);撑杆(4)底端与凹槽(5)嵌合;盒体(2)每ー块侧板由底部至顶部往中心轴方向倾斜,盒盖(I)下端每ー底边都与盒体(2)相应侧板平行形成狭缝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捕蟑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位于底板(3)的中央位置,撑杆(4)也位于盒盖(I)上中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捕蟑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4)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圆形撑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捕蟑螂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体内设有涂抹上粘性胶和灭杀蟑螂药剂的底板;盒盖上设有撑杆;撑杆高度大于盒盖到底板的高度;底板上设有凹槽;撑杆底端与凹槽嵌合;盒体每一块侧板由底部至顶部往中心轴方向倾斜,盒盖下端每一底边都与盒体相应侧板平行形成狭缝状。
文档编号A01M1/14GK202653049SQ20122018592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胡成强, 丁如栋, 沈作刚 申请人:象山楚天生物防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